新浪教育

妈妈的高考日记:被车撞了不敢让孩子知道

新浪教育

关注

这是一个妈妈在高考三天写的日记。孩子高考的背后,父母也耗费了很多的精力。

本文为新浪高考栏目家长来稿,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

高考第一天:被车撞了不敢让孩子知道

今儿是高考第一天。

矇眬中听到孩子爸的声音,似乎是在对孩子说话。然后就睡不太安稳,索性起来看时间:才4点20!闹什么闹嘛!——慢着!是不是孩子没睡着?幸好昨天提前打了预防针:一般高考生在高考前一晚都会睡不着,还额外引用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来强调,即使一个星期焦虑睡不着也不影响考试时的发挥。幸好,幸好!事情本身常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看问题。我看过太多孩子因为焦虑睡不着觉,因为睡不着觉担心自己没有精力,担心自己考试发挥不正常,然后更加焦虑,之后焦躁异常的情况了。——我们自己遇到重要关键的事不也常常这样吗?

再想睡却怎么也睡不踏实了。

哎,昨晚忘了对孩子说,如果睡不着过来喊我了。这时候适当地催眠其实是比较有效果的。

6点10分,孩子过来坐床边上说:都怪我爸,看我房间里有灯光就喊醒我,我只是开灯睡罢了,接下来怎么也睡不着了。

早饭有粽子,饺子,黄豆烧猪蹄,还有一盘昨晚孩子特点的两个煎鸡蛋——前面有一根特意放的煎过的胡萝卜……

一顿满含祝福期待又尽可能满足孩子要求的早餐!

孩子爸用心了!

孩子进房间看书,我拿起手机,看到的满是同事朋友的祝福,心里暖暖的。

哈哈,这个消息不错。孩子收拾要穿的衣服时我抓住时机:“儿子要高考,爸爸说:儿子放松些,我已找好人,很硬,你只要走走过场就可以。儿子问:你找的人是谁?爸爸说:观音菩萨。”以为孩子会大笑,没想到孩子说:上次真有家长这样说,孩子考试真的没用心,最后本来应该考上一本的连三本的分数都没考到,最后花了十万上了个二本。

……

我特意早点下楼。

孩子还是看到我过小花园时一瘸一拐的样子:“妈,你腿到底怎么了?”我一副没什么的样子:“不就是前儿走路脚崴了嘛。”昨也说过了,从一级楼梯下没在意崴了的。“走路就是不在意。”孩子埋怨我。

出了花园就是考点了。

考点内外早就站满了家长,脸上都是巴巴的样子。

交通拥堵,过马路却是极好的机会。

孩子有些兴奋地过去和站在那儿等他们的老师打招呼,老师开心地回应着每一个孩子。那笑容灿灿的,夏花一般,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

一路跟着孩子一起到学校检查的门外,看着孩子进了考点门。有摄像机在拍,噢,记者在抓新闻。我再回头,看到家长们巴巴的样子,看到了我自己的样子。

和熟人们打着招呼。

忽然大家就动了起来,是一个学生的准考证丢了!

警察带着他一起出去找了。

一会儿,又回来了,是老师打电话让先回来考试的!

再过半个小时,有警察过来,原来是找到准考证了!

急匆匆地,警察和家长去里面送证件了!

摄像机急切地拍着。

家长们松了一口气。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事情。不是说哪个地方准考证可以无限地打印吗?老师可以到考场外再发准考证的!考场其实可以人脸识别的!……

咸校长妙语如珠:“我跟孩子说了,大不了最后上大专,三加二呗!”不亏是教育老手,宽孩子心的专家啊!

咸校长问:“我们对老师说,只要子女高考中考可以请假照看了。你们呢?”我说,我们耿校长也这样说的。校长们真是很体贴我们呢!谢谢我们的耿校长,谢谢咸校长!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老师们会更加用心地去做自己的工作的。

耿校长孩子,我们学校李老师、杨主任的孩子,祝福他们进入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自己人生的第一场真正的考试!

4个小时的考试,我发现自己竟然没做什么,然后去接孩子。

孩子满脸笑容。我就高兴起来。

下午是数学考试。

送孩子进考场,再看手机,高考家长群里有家长的祝福语:祝孩子审题仔细,会做的题都做对。我就后悔:我怎么没想到叫孩子审题细心一点呢?孩子爸安慰我:行了,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咸校长看着我说:“今年高考作文不要叫智慧,要叫坚强。”

我笑了,我孩子不知道我被车子撞了。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她要知道了,还不心疼?

不过我被车撞的可真不是时候,如果是平时,嘿嘿,女儿,给我倒水!女儿,给妈妈洗下衣服!女儿,烧下饭吧?可是现在,唉,真不是时候!

工作?那更不是时候了,学生要中考了,一节课也不能落下的!所以车撞了就撞了吧。

唉,人都叹生不逢时,人们可知道被车撞也得逢个好时候啊!

到时间了,孩子要出考场了。可是时间到了,竟然过了好几分钟孩子们都没出来!

终于门开了,有孩子出来了!可是且慢,这个孩子哭了!——中午进去时我记得她,比我孩子迟了一点到考场的!她妈妈送她来的,她还比较高兴的呢!

可能是太难了吧?有人猜测。

就有家长问出考场的:“试卷难不难啊?”考生来回转头,不知如何作答。接下来有考生说难有考生说容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家长自动归纳。

我看着出考场的考生们,一个个面容凝重,也有部分是有一丝笑容的。可是慢着,上午我没这么仔细注意他们的面部表情啊,也没有觉得他们这样或者那样。啊,是我紧张了。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选择性关注。我心里紧张,关心着孩子数学考试的情况,感觉可能会比较难些,于是我看到的大都是面部凝重的样子了。

还好,还好,孩子出来看到我还是一脸笑容。原来考完试试听力音响效果的。

晚上幸好学校让孩子到校自习,很好!

孩子回来说谁今天没去上晚自习,可能是没考好,然后说,原来大家都紧张,我只是紧张了会……嗯,是的呢,孩子,在跨出人生真正的第一步前,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紧张的。没有走出自己的世界看到的就都是自己在紧张,自己在焦虑,一当走出自己的世界,看一看同样情况下的他人,看到他人差不多相同的表现,自己的焦虑情绪就会自然下降,这在心里学上叫做普同性效应。

到校自习就是好啊!

考点外场景如昨:家长,学生,学生,家长

6月8号,高考第二天。上午不用考试,下午考英语。孩子去学校自习,我去学校上班。

早读课就觉得学生士气不足,下了早读听说有孩子不肯再学习,觉得辛苦,羡慕生病开刀的同学。家长说只要把这几天挨下来参加中考不学习也行。孩子就更觉得辛苦了。

一心引导学生向学的老师感觉被晾了!

同事说网上新闻哪个地方谁和父母吵架,高考前走了,准考证啥的都在家,家长急死了。另一个补充:不止一个呢!

家长被晾了!

如果早知道会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呢?或者家长点头哈腰地奉神明一般地捧着孩子吧?语言呢,他们会说什么?或许会是,儿子(女儿),你要什么尽管说,你想什么说吧,爸妈能做到的一定做;或许会是,太爷,你还要什么,你说吧(一边心下说,等过了这几天,看我怎么收拾你!)。我发现我词穷,想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一般会有其他的什么表现。老师们的表现我知道:哄,哄过这几天考完试就好了,不然报了名不考试会多一个零分的。

可是,学习怎么就成了家长、老师要哄着孩子,央求孩子去做的事了呢?

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如同工作是我要完成的事一样啊!

中午饭菜相当丰盛:小鱼锅贴,鸡汤玉米,鸡排,鱼头汤……我都不知道要吃那个好,每个都是我爱吃的呀!真希望孩子每天高考,这样我就每天躲在孩子后面按时品尝国宴级别的舌尖上的味道了,哈哈!

嘘!别让孩子爸听到!哈哈……

孩子的兴致明显不在吃上。电视上撒贝宁主持《开讲了》,正在说自己是当时被保送的北大,学校唯一的一个,可是问人上海大学,上北大的多少?人说,一个班吧。其他同学上什么大学呢?清华、复旦。那除了上国内一流的大学的,其他的同学呢?他们上耶鲁、哈佛。

我嘴巴张开,真的有不知道如何合上的感觉。女儿,嘴巴半张着,筷子停在半空。

印象中衡水二中学生好像没这么牛气,不过学校的名气早就超过上海中学了一样。衡水二中是顶尖的压榨学生每一点时间每一份精力的,那上海中学呢,他们是如何做到如此辉煌的战绩的?

女儿说上海的题目要浅些。我知道上海学生在校时间比我们这儿的要少得多。

慢着,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总是会有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事物总是阴阳两面共存的。只是我们习惯于看事物好的时候无限上线,看事物不好的时候无限下线,结果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自己想看到的事物模样。上海中学、衡水二中真的如前所述吗?不知道。一切其实我都不是真知道。

下午去考点,考点外场景如昨:家长,学生,学生,家长。

还有老师。他们早就等在固定的地点,待学生来时就发给昨傍晚收上的准考证,同时无偿奉送春天般的笑容。

孩子进考场了。

巴巴的家长们杂乱地站着。

“昨天那个哭的学生昨晚去上晚自习,就是他们班上的。”女儿同班好友爸爸说。呀?真的呀?“其他孩子肯定会受到影响。”会有人受影响吧,但也一定会有人因此觉得自己的焦虑紧张其实没什么,如我女儿一样。事情本身不重要,如何看待事情才重要。

“昨晚他们对答案来着。”女儿另一好友妈妈说。是的吗?班主任不是不让对吗?“想对就免不了了。”也是。

“不知道今天英语卷子的难度怎样。”不知道。昨天半壁江山已经初定,今天是比较重要的一场。“这几次统考英语卷子都比较深。”“是呢,太深了。”“太深就没有意思了,也起不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是呀,是呀,可是我等说这个现在有用吗?唉,不知道英语卷子咋样。

铃声响了,考生陆续走出考场。

怎么回事?第一个出场的一脸沉重,眼睛似乎也红红的。接下来几个也是,脸上黑云压城。连续几拨差不多都是这样,想要找到一个开口笑的,真是不容易。

英语试卷,你就这么折磨人吗?

女儿来了,照例看到我是笑着的。

她姑姑,姑父也来接。

隆重的接待仪式,四人接一人!

好,三门下来了!咸校长说,考什么样已经基本定了。是呀,明天是双选,三大科已经定了。

考试之前是诸多的疑虑,难过,痛苦:我会考什么样?我会不会在考场上出状况?我会不会有什么忘带了?怎么办?怎么办?考少了怎么办?……可是,就这样过来了,没什么难的,过来了,就是过来了,一题一题过来了。是的,再难的事也总有过去的一天。而自己要做的是我现在可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三口几乎是手搀着手回到家。吃过饭,我问女儿要不要我一起送她到校自习,女儿说不用。孩子爸说,去吧,可能是最后一个晚自习了。

可能是最后一个晚自习了!

无论孩子考多少都很好,学习本身就是收获

6月9日,高考第三天。今天考两门选修。

一大早,桌子上就摆满了好吃的:饺子,小笼包,鸡排,烤年糕,鸡菇汤……可是孩子几乎没动筷,便宜了我了!

一边海吃我一边念叨:“没事,调查表明,高考前焦虑一个星期睡不着觉,高考前后吃不下什么东西,十天八日的影响不了考场的发挥。”

今天也是孩子最难熬的一天,她最不喜欢小科了。还好,上午的历史比下午的政治对她来说比较容易些。满心不高兴的女儿耍起性子:给我拿鞋子,给我拿书包。我不动,她喊她爸。孩子爸巴巴地拿来了。我在旁边悻悻地:哼,过了今天,不,到了今晚,所有特权都取消,哼哼……女儿则满不在乎:我先享受着再说!好吧,现实主义者,符合我的孩子标准。

进考场。

昨晚在家走路腿疼又小摔了一跤,自那时起,腿就一直疼着。我再也忍不住,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因为一直没得到休息,关照一定要休息。

休息?怎么能有时间休息?女儿今晚考试结束,可是我的学生马上就要中考。我的腿啊,我对不起你了!慢着,女儿的现实主义原则,能在家办公的我就在家准备着也可以啊。课当然一节也不能落下的,下午上班时问问可不可以。

回来继续等着女儿出考场。

“昨天某某中学英语听力没放出来。”啊?这个学校听力出问题?女儿之前一直想能到那考试呢。“这儿也是的,孩子说听得不清楚。我问他,签名啦?他说签了,人都签了。”“还有个学校,听说去年放的听力是前年的。”

家长们开始义愤填膺:“这个一定要严查,不然坑人呢。”可是查了又怎样,对那些被耽误的孩子来说其实真是没什么用。

网上刚说某个考点,听力放不出考生不肯交卷。“每年高考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呀,只要是人操作,就会有失误。从这个角度去看,也就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事实了。

到底是小科,离结束还有20分钟就陆续有考生出考场。到底是小科,孩子出考场不再像前两天那么沉重。

中午的饭菜依然丰盛。

女儿一脸无奈:下午要考政治了,怎么办啊?

我去给你考,我一定给你拿个“D”,怎样?

切!

切什么,24个字母,我给你拿到老四,还不满足?我嬉皮笑脸。(选修只有四个等级,只要进考场写上名字就可以拿到D。)

孩子爸也来凑热闹:要不我去给你考,我争取做大题目,选择题我就不做了,虽然我没学,可是我每天都看新闻来着。

孩子不再理我们。

下午孩子刚进考场我就忙着拿车去学校。看到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很年轻,孩子还很小,刚上幼儿园吧。可是因为带着高三,班主任几乎没时间回家,更没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与引导可重要呢,可是为了这帮娃,班主任这一年来真不知道有几天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女儿说:我们班主任说了,听力如果一两个单词听不清楚,就算了,大家都这样,你没办法的;如果一个都听不清楚,那也算了,你也没办法的。——好现实的老师!正值天马行空年龄的孩子交给你管着我放心!

谢谢你班主任!谢谢这三天来面对每个学生都绽开夏花般笑容的政治老师!谢谢这三年来一直用心引导孩子的老师们!谢谢孩子成长路上每一个辛勤付出的老师!

到学校,我第一次坐着讲课,全班竟鸦雀无声,听课效率奇好!

谢谢你们,我的学生们!

回来接孩子。

“无论孩子考多少,都很好。”是呀,三年坚持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孩子就会有很多收获。“每天孩子都到12点才睡觉,早上5点多又起来!”好辛苦!“好几次孩子都趴在桌上睡着了,把我们大人也是的,熬着熬着趴会……”这三年坚持的过程就是孩子享受一生的财富。事实也是,孩子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时会难过,会郁闷,会怨恨,从这个过程走出来,上大学了,上班了,回忆起来最充实的就是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这年!

忙碌的、辛苦的、艰难的三年,更是沉甸甸、金灿灿的三年!

孩子们,我为你们加油,我更是在为你们喝彩!

最后一场的考试,家长们更多了。孩子们出考场表情放松,三三两两的,随意谈着。到底是最后一场了!

呼朋引友吃饭,大家都想回去,只好作罢后感觉自己很累很累,好,我也好好息会。(作者: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 李建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浪高 考 家 长 圈现面向广大高考家长及专家诚征稿件。欢迎分享高三家庭教育经验、孩子成长故事、陪考中的困惑;以及高考志愿填报方法等内容。

稿件一经采用将在新浪高考频道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微信中同步发表,优秀稿件将获得重点推荐,优秀作者将获邀开通新浪专栏并得到重点推荐。

投稿邮箱:

quanying3@staff.sina.com.cn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话:010-82628888-3871

微信:高考家长圈

(公众号:sinagaokaojiazhang)

新浪高考家长圈期待您的投稿!

扫码关注“高考家长圈”扫码关注“高考家长圈”,更多精彩内容分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