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为音乐选秀节目开辟新路

新浪教育
作曲家、制作人老锣发表过一篇文章,谈到“中国音乐文化正在被选秀节目吞噬。”认真想想,从2005年超女开始,选秀在中国已经十年了。随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第一次心动》、《快乐男声》等众多以翻唱、造星为特点的选秀节目从高峰逐渐掉入谷低,大家开始不记得选手名字。
选秀节目似乎进入了另一个发展期。2012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似乎又把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春天。与此同时,为了收视率,此类选秀节目因为太会“流眼泪”和太会“讲故事”而受到观众的嘲笑和批评。随之而来的,于各种社交媒体之上的八卦:包括各类参赛选手的“黑历史”,也成为助长节目收视率有效保证。为了确保收视率,某些选秀节目不但要求选手编故事,更明确规定“所有选手不充许唱自己的原创作品”
一方面,行业人才流失,如前段时间在《我是歌手》露面的老狼以及其星光四射的帮帮唱团队,因唱不准调而被调笑与质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另一方面,独立与原创音乐作品缺失: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年轻人的耳朵正被“日韩欧美”所侵占。因中国音乐产业起步较晚,版权环境不够严谨,许多独立及原创音乐人凭借一已之力很难和大公司抗衡。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从业者,会因为生存问题不得已离开这个行业。
我们拿什么来发现我们的原创?以此来确保音乐的多样性?除主流音乐以外,中国难道不需要独立音乐?选秀节目该如何升级与创新,才能够真正起到发现与培养原创歌手这一核心目标?是该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了。
重在选,还是重在秀?
以电视为主要载体的选秀节目,因受硬性指标“收视率”的控制,因而越来越成为真人秀娱乐节目。无论其原始的目标如何,因受收视率的影响,比赛多多少少都会损失一些音乐性。黑幕、内定、煽情……观众想看的是紧张而刺激的竞技,亦或是充满曲折的偶像或奋斗剧,对于音乐性的评判反而不是最为重要的。在表现方式上,于近期举行的“咪咕音乐·音为青春”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采用百场落地比赛+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似乎为新型音乐选秀,打开了一道新的门。
大众评审还是专业评审?
为了增加节目的戏剧性,许多音乐类选秀节目都加入了“大众评审”这一环节。《我是歌手》的评分更直接由500位大众评审决定。读过“乌合之众”的人应该知道,有时候民主得出的结论,其实是“倒退了的综合性意见”。越是个性化的音乐,越难获得大众的一致首可。没错,唱片最终会面向大众,但让大众得出谁唱得更专业,似乎有把大众都当作从业人员的危险。相对而言,音乐的独立性实际上是一个小众化的、个性化的事情。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行家品评研究,仅凭大众喜好,恐怕卡啦ok曲与广场舞曲会首先胜出,而较为先锋、原创性强的歌曲则有可能被大众口味抹杀。
大众还是精准受众?
高晓松、老狼、叶蓓这一代“校园歌手”的崛起,刚开始,其实是没有针对所有大众的。“校园 ”两个字,清晰的定位了这些歌手以及作品所要抓住的核心人群。然后令人吃惊的是,校园民谣不但引领了校园的流行音乐风潮,更席卷了整个华语乐坛。所以,一次成功的音乐新人造血运动,应定位单一,精确。
和目前所有的选秀类节目不同,于2015年9月启动的“咪咕音乐•音为青春”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采取了较为精准的“高校”定位,并联同近20家唱片公司组成横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内地四地的唱作人评审团:有专职于幕后多年的资深音乐制作人:毕晓民、季忠平、吴剑峰等;也有知名的词曲作者:梁鸿宾、陈秀男、小柯等;更有诸如:薛之谦、王铮亮、许嵩、关喆等当红一线唱作人。这些专业的,甚至更多是幕后制作人的评审团,不受大众领导,但也有市场操作经验,因而可以更加客观理性的评选出真正优秀的原创歌手,发现独特并具有市场性的作品。

大音联赛总决赛评委从左到右依次为王铮亮、小柯、关喆
官方还是民间?
长期以来,由于互联网对传统唱片业的冲击,使得音乐这个职业,已经变得无比险难。许多原创歌手,乐队,实际上大多游走于“地下”。虽然在政府层面,不断地在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包括实际扶持措施,但如果只有政策,没有相关机构的落地实施,政策再好也无法惠及民间。从这个出发点来看,相关政府部门+赞助或实施企业+互联网音乐平台,这三者的结合,也许更能帮助独立或原创音乐走上更大的舞台。
“咪咕音乐·音为青春”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正是一场将三方优势结合起来发力的例证: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咪咕音乐有限公司承办。三方的共同发力,不但有效保证活动能够得到全国1000所院校的支持,更能为大赛注入大量资金,用于扶持、鼓励更多的年轻一代加入到音乐行业里来。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李骥先生、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况铁梅女士为三所学校颁发了奖杯、奖状和奖金
立足校园、支持原创与独立音乐、发现与培养新兴音乐人材。“咪咕音乐·音为青春”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不但为这些新生力量,提供舞台、注入百万梦想基金,更为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开辟了一条新路。
附后:“咪咕音乐·音为青春”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 获奖名音。
全国总冠军 |
四川音乐学院 |
全国亚军 |
大连艺术学院 |
全国季军 |
淮南师范学院 |
最佳人气奖 |
许馨文 |
最佳乐队奖 |
11乐队 |
最佳组合奖 |
原木组合 |
最佳女歌手奖 |
卢秋怡 |
最佳男歌手 |
刘邦翊 |
最佳现场奖 |
唐瑞琪 |
最具潜力奖 |
11乐队 |
最佳校园组织奖 |
四川音乐学院 西藏大学 淮南师范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大连艺术学院 厦门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
最佳领队奖 |
四川音乐学院 马悦先生 淮南师范学院 钟帅先生 厦门大学 周林祺先生 星海音乐学院 陈龙先生 大连艺术学院 吴迪先生 电子科技大学 庹立明女士 华北电力大学 肖姝女士 南京师范大学 孟杉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