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症 沟通技巧很重要

新浪博客

关注

现在的孩子普遍有三种依赖症:第一,电脑依赖症;第二,电视依赖症;第三,手机依赖症。当这三大现代电子技术产品为人们带来方便,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孩子们的日常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

什么是电脑依赖症?就是做什么事情没电脑不行。很多人质疑谷歌、百度,说是制造弱者的游戏源,你往谷歌、百度搜索栏里输入关键词,想要的内容全都出来了,方便于人的同时,也使人更加懒惰了。以前学生遇到难题都是自己研究或者请教老师、同学,一问一答的过程中题目就弄懂了;现在可好,有学生发微博、发帖子求答案,然后照抄,最后上网越来越熟练,题目还是不会做。

电视依赖症更普遍。孩子一回家就打开电视,一直看到“再见”。《红楼梦》拍成电视剧,不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所以有人称电视为“傻瓜盒子”。可要是读《红楼梦》原著,那就不是一回事了。文学素养高的人能感觉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而无知的人一看就傻眼了,这么多诗词曲赋,别说看懂,好多字都不认识!

最难缠的当属手机依赖症了。现在的娃娃才几岁啊,就人手一部手机,出门、上学什么都可以不带,手机必带。谁哪天忘了手机,一天都失魂落魄,甚至在公共场合,听到一种声音就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了。更可怕的是,手机的诱惑现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娱乐了,它已经演变成孩子们攀比、炫耀的重要利器。现在有些班里最风光的不再是考试第一名的学生,而是最先使用新款手机的学生,这种风气实在可怕!

现在的学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三大依赖症横行的时代,周边的一切都比学习好玩。在这种环境下,拒绝诱惑很难,而只要能耐得住寂寞,克制了杂念,孩子就能迅速地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更容易进步,甚至领先。正所谓“艳冶之物不能移,热闹之境不能动”。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达到这一境界,可是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帮忙,只能干着急。干着急算好的了,怕就怕使用的方法错误,最后帮的是倒忙。

有位家长跟我说:“前段时间孩子总闹着要手机,说同学都有,就他没有。没办法,给他买了一个。结果经常看见他写作业的时候偷偷摆弄手机,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我愁得不行。正好前天孩子手机丢了,让我再给他买一个,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他买了,可084是他就闹着说没手机就不去上学了,这可咋办?”

还有位家长说:“孩子最近老是吵着要用我的手机,一会儿玩游戏,一会儿聊天,就是不学习。我真不想让他用了,我想跟他说我的手机丢了,这样他就玩不成了。老师您觉得这样行吗?”

金战网(www.wangjinzhan.com)上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学生用手机,好还是不好?投票分为正反两方:正方——手机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中学生也不能落伍,中学生用手机好,投此票人数占总数的 37.5 %。反方——中学生使用手机没有节制,不会合理使用,会影响学习,中学生用手机不好,投此票人数占总数的 62.5 %。

正如网络一样,手机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这么先进的东西不让孩子使用,未免有点可惜。更重要的是别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孩子没有,他会不会因此感到自卑?而且家长要跟孩子随时保持联系,没有手机也不方便呀。

其实孩子要手机无非就是两个目的:第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能落后于人;第二,方便跟同学联系。但往往一用上就控制不了自己,上课、写作业甚至到睡觉的时候还在发短信、微信。手机影响了学习,这也是最让家长无法忍受的。有很多家长遇到过这个难题,可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有个聪明的家长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孩子要求买手机,他不说买还是不买,而是拿出一张纸递给孩子说:“儿子,爸爸不反对你买手机,但是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要先考虑利弊。你把用手机的好处写在这张纸的正面,然后再把用手机的坏处写在这张纸的背面。如果好处比坏处多,我们就买。”

这个家长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决策权交给了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家长是民主的,并且因为是自己的决定,所以责任当然要自己承担。这个孩子写得很认真,写完后交给爸爸看。

爸爸看了说:“你写的还不全面,爸爸再帮你补充一下。”

然后爸爸也在那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写完后父子俩一起讨论,好处和坏处的数量基本差不多,那就要看看好处有多重要,坏处能否避免。于是孩子信誓旦旦地写下了避免每个坏处发生的办法,并保证万一没有做到,爸爸可以收回手机。

其实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该买手机的问题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很多好的习惯,比如:遇事要先思考,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自己做的决定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不管最终是否买手机,孩子都会感觉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尊重,会感觉爸爸是民主的,并且对他是足够信任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并能勇于承担后果。

当然除了我们看到的一些客观原因,其实催生“拇指一族”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渴望沟通。但是,把手机所有功能的优势都加起来恐怕也敌不过两个人面对面交流的快捷和真实吧?为什么人们不选择面对面交流而要选择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方式呢?我想可能就是因为身边缺少可以畅所欲言的人吧。

当然也不乏时尚感的“诱惑”在里面,手机沟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哪个学生如果还不会用手机上网,那他就落伍了。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手机网络成了孩子们与别人沟通的主要方式,而最让家长担忧的是孩子因为沉迷于此而影响学习。

如果我们家长可以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可以适时满足孩子的沟通欲望,可以耐心地倾听而不提出任何批评和指责,我想孩子用手机跟他人“诉衷肠”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家长要多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多参加学校的活动,或者多进行户外活动等群体性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同时也分散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主动避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孩子使用手机,几乎百分之百影响学习效率。一晚上来回几条信息,学习效率就会大大下降。如果上课收发信息,更会严重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如果可能,还是建议孩子少用手机。

有的家长忽略了“主动”两个字,强行没收手机,导致与孩子爆发激烈的冲突,适得其反。当孩子刚想拿手机玩会儿时,家长便开始抱怨:“你怎么就只知道玩手机,不知道学习?”如此的不信任和抱怨,会让孩子非常厌烦,恨不得把你拉入“黑名单”。

比较好的一种办法是,家长和孩子各退一步,心平气和地商量出一个协议。比如每天晚上手机由家长代为保管几个小时,这期间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再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把手机还给孩子,让他痛痛快快地玩。还可以和孩子关系比较好的小伙伴的家长结成联盟,在同一时间让孩子玩手机,满足他们上网聊天的愿望。

有家长说:“这可不行,学习时间多宝贵啊,怎么能玩半个小时手机呢?”我说这个时间合适,一是时间短了协议难以达成,二是虽然玩了半个小时,可是之前还心无旁骛地学了好几个小时呢,比看两眼书再看两眼手机的学习效率高多了。

所以,解决依赖症这个问题,不能强行。老一辈的武断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不实用了。家长们只要开动脑筋,多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我相信,依赖症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的解决方式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可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促进作用。

信息来源:本文来自新浪博客王金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