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发展互联网MBA打造信息产业黄埔军校

新浪教育
2015年MBA招生季临近,各商学院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商学院特别策划“2015年MBA招生访谈”节目。近日,北京邮电大学MBA中心(以下简称北邮MBA)主任杨学成作客新浪,介绍了北邮MBA的项目特色及2015年的招生情况。
北京邮电大学MBA项目自1998年开始招生,截至2012年底,已持续招生15届,共招收3323名学员。北邮MBA充分依靠和发挥自己工、管、文、理相结合的教育资源,注重在通信和信息领域的研究,注重培养IT类专业人才。北邮MBA主任杨学成表示,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MBA中心已经将教学计划进行进一步改善,要发展互联网MBA。
五个模块打造互联网MBA
据介绍,北邮的MBA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8年开始,为了迎合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着手打造电信MBA;到了2006年,又转变打造信息MBA;而如今,面对互联网时代,北邮更是将目标放在了互联网MBA上。
“为了适应互联网MBA,我们调整了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五个模块。”杨学成告诉记者。
据介绍,首先就是管理素养的培训,着手提升学员的软技能,其中包括时间管理能力、沟通和演讲技巧以及商务礼仪等。其次是管理理念的树立,塑造学员立体的理念,既包括宏观的经济走势判断,也包括产业的发展趋势等。
前两个阶段结束后,才会进入到学科的核心课程,其中包括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在这之后会安排实践过程。
“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仅仅学一门课是不足以去应对现实的问题的,我们希望再给学员上完核心管理课程之后能有一个直面管理问题的机会。”杨学成说到。
他表示,当学员实际去面对一个问题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自己薄弱的环节,这是会进入第五个模块“小学分选修”,通过选修课把只是短板补齐。
互联网金融成新兴学科
自从2015年开始,学生除了原本的信息产业管理、创新管理的选择之外,更多了一个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是互联网金融。
杨学成解释到,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的金融,也不是金融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金融。
“它实际上是智慧的金融,是的金融这个东西具备智慧,而这所需要的最底层的能力就是大数据的能力。”他补充道。
为了能更好的和金融行业做对接,北邮MBA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首先提出师资的拼盘。师资评判包括海外和国内师资的拼盘,会引进很多海外的老师;也包括学校和产业之间的师资拼盘,北邮MBA已经和众多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而第二个探索就是举办“中国MBA互联网创业大赛”,第三个则是利用互联网开发互联网教学,开发微课堂。
智慧云课件系统和微课堂
杨学成告诉记者,在开学的时候就会给每个人配备pad,就相当于电子书包,所有的课件都会存储到云端,学生只需要用自己的账号去登录云端,讲课件进行下载到本地,就可以进行学习。
为了更加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北邮MBA更推出微课堂系列。杨学成说,微课堂是机遇微信平台的定制化开发,在这中间,融合了微信平台的社交功能,包括他的语音和图片功能,还包括播客的功能。
“这个微课堂每次课程不超过一个小时,更多的是对于课堂讲述的内容的补充。”杨学成补充道:“原先我们课堂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现在我们有一些缝隙时间,可以用微课堂的形式给大家做填充和补充。这些内容,都可以再回传到整个智慧云课件上去,这样把电子书包做得非常丰满,交互性也很强,一方面我们有课堂上课的课件和你的笔记,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时时地去关注行业的动态,包括学习的途径,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我们终身的学习。”
以下是杨学成访谈实录:
主持人唐敏: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作客由新浪商学院主办的2015年新浪商学院MBA招生访谈系列节目。今天作客我们直播间的也是一位老朋友,来自北京邮电大学MBA中心主任杨学成老师,杨老师您好。
杨学成:主持人好。
主持人唐敏:很高兴在新的一年又见到您了。在最开始,我想也是我们的常规栏目,本来北邮在信息技术方面发展得非常快,在现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快速的情况下,咱们MBA中心是否也做了一些调整呢?
杨学成:是这样的,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刚才主持人讲了应该是新浪商学院的老朋友,这是我第四次来咱们新浪直播间,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向各位网友去介绍一下我们北邮的MBA项目。
刚才主持人讲到,说互联网现在是很大的发展浪潮,实际上我们北邮MBA项目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发展到现在。现在我们着力在打造互联网MBA项目,从1998年我们开始举办MBA项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6年。大致上来讲,我们是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迎合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那个时候我们更重要的在于打造电信MBA。到了2006年前后,随着信息产业大潮的兴起,我们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们着力于打造信息MBA,在过去访谈里,跟各位网友谈的更多的是关于信息产业的情况。从2008年、2009年到现在,比如像新浪微博的发展,整个社会开始进入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应这样的变化,我们在培养方案,包括我们的一些教学方式,还有我们项目的活动方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大的转型和调整,以便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北邮是信息产业的黄埔军校,我们一直在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起舞,着力于给我们这个产业,给社会能够培养适用于产业发展,包括未来趋势的工商管理的人才。
主持人唐敏:所以每年跟北邮的对话也是我最期待的,因为本身我们新浪网也是属于互联网公司。北邮本身又是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您刚才也提到,在现代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时候,咱们在培养方案里也有做调整,这个具体的调整是什么,而且这块是真正地迎合了各个学生的需要还只是说迎合时代的需要,但学校在本质上面调整多不多呢?
杨学成:关于培养方案,我们是做了很多次的调整,刚才唐敏也问了,除了我们要迎合时代发展之外,应该也迎合学生的需求。我们说MBA项目本质还是教育,我们肯定先从学员的需求出发,进而让我们的学员来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大的方向,这两年,尤其是近四年,我们应该说做了很大的力度的蝶变。2012年我们做了一个软的和硬的改变,在软的方面,我们提出了新版的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里,我们是做了很多模块的划分,在之前节目里给大家介绍过,现在我再简单给大家回顾一下。
这五个模块包含这样几个内容,首先我们给我们的学员上一个管理素养的模块,这个模块致力于去打造同学的软技能,这软技能包括你的时间管理能力、沟通与演讲的技巧,还有包括你的商务礼仪等等这样一些软技能的课程,我们会在第一个模块里去讲给大家。
第二个模块我们叫管理理念模块,这个模块实际上塑造我们学员立体的理念,既包含宏观的经济走势的判断,也包含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还涉及到个人的素养,包括我们会推出像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等等这样一些课程。
在这两个模块之后,我们才会进入到具体的所谓的管理核心课,在这个课程里,就是教职委包括国家学位办所规定的常规课程,包括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等这样核心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里,我们特别突出信息产业的特色,包括即将来临的或者已经来临的信息社会的变化会融入到整个核心模块的教学里去。
在第三个模块结束之后,我们有一个特别有特色的模块,这个模块我们称为叫整合实践。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模块?我们知道上课的过程,它实际上是分门别类,每一门课来去教授,实际上来讲,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你每天面临的管理问题,都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系统性的问题,显然我们仅仅去学某一门课程是不足以去应对的,而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发端于营销方面的问题,有可能追结到底有可能是组织架构包括企业文化的问题。因此来讲,我们特别希望能够给我们学员在上完核心的课程之后,有一个直面管理问题的机会,这实际上是管理学和管理这两者之间很大的不同。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们给了学员两个不一样的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创业方向,第二个选择是创新。所谓的创业就是我们的同学会组成创业团队,因为我们发现学生当中有很多同学都有创业的意愿,我们就给他提供平台,到最后,我们会邀请风险投资很多专家会进入到这个队伍里,带领他们去完成创业项目,并且最终会评选出哪个项目能够最终胜出,如果胜出项目,很可能拿到孵化资金,到现在为止,我们是三届已经有四支队伍拿到风险投资了,顺利地拿到资金。第二个方向是创新,创新的方向我们是瞄准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跟我们的一些联系企业做一个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同学需要深入到企业里去做调研,真的企业所提出的问题,来给出他的咨询方案,最终的决赛是在企业里面去进行,给问题的这个企业,他来决定哪个方案最终胜出,这两个合起来,就是给我们学生直面管理问题的机会。
经过四年的摸索,我们今年还把创业方向做了全国范围的推广,恐怕很多网友也已经注意到了,我们今年北邮MBA承办了叫中国MBA互联网创业大赛,截止目前已经收到来自二三十所学校的报名申请,接下来10月份、11月份,我们会连续进行创业训练营,包括最终的初赛、决赛等等这样的活动,也希望大家进一步去关注,而且参与的人员可以扩大到比如说已经毕业的校友等等,这个是面向全国的情况。
当我们去实际面对一个管理问题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发现很多我们知识薄弱的环节,比如说在做创业或者创新项目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营销学得不够扎实或者我的财务知识还有欠缺,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进入到第五个模块,就是我们的小学分选修,通过选修课来把你的知识短板去补齐。
这么长的内容实际上我们在培养方案方面的探索,让所有的环节设置包括模块的设置,都是在我们调研大量的在校生包括我们校友基础上,来拟出的。这是在软的方面的探索。另外我们围绕新的培养方案,我们还做了智慧云课件系统,就是我们的学员在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给我们的学员每个人配备一个Pad,这个Pad就相当于电子书包,在这个Pad上面会植入我们单独为我们的学员开发的智慧云课件系统,所有的课件都会存储到云端,我们的学生只需要用自己的帐号去登陆云端,把课件宕到本地来,就可以进行学习了,不用再去背书包了,只要上课带着Pad来,比如老师在讲课,精彩的地方可以录一段录音,放在PPT边上,甚至老师有板书的话,你可以拍一张照片放到这边。非常方便,经过这几年软件的迭代和优化,我们的智慧云课件系统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北邮MBA的标配,大家都已经很习惯于使用这样的方式了。这是我们在2012年到2013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
谈到这里,我自己都很兴奋,我特别希望能够跟各位网友再进一步去做一些沟通。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大家都知道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大家都知道移动互联网变成最主要的潮流,我们也希望能够让我们的学员在学校里享受到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红利,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是各个行业的红利,大家都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也希望我们的学员能够在这里享受到这个红利,我们一直在做一些思考,怎么样一方面很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的学员更多的有一些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尤其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学习的过程就带有移动互联网的体验,经过差不多一年多的筹备,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不断地跟我们的同学去做一些对接,不但地去碰撞一些新的创意。
第一个方面,我们在前面的三年探索基础之上,我们重新把我们的项目方向做了梳理,我们发现我们的学员他们真正的需求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到北邮来读MBA特别希望能够了解对于信息产业的管理,很多我们的学员都来自信息产业,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去了解清楚整个产业生态,包括在这个产业生态里我们应该如何去创新,如何进行全新的商业模型,在我们的学员几乎可以把信息产业所有链条环节都可以覆盖,包括我们新浪很多同事也是我们的学员,也会在我们这边去读。因此我们就设立了其中一个方向,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就叫信息管理。第二个方面,相比原先的电信行业来讲,信息产业包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和它的革命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更加碎片化,更加动态化,技术和商业模型的演进更加地快,步伐会非常地快。针对这样快的步伐,我们想来想去,最终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具备创新的能力,只有具备创新的能力,才有可能去应对外部环境这种非常快节奏的变化。不管是技术的变化,还是商业模型的变化,因此来讲,我们另一部分学员他们会非常注重通过MBA的学习,能够塑造自己的创新性的思维,能够去应对外部急剧变化的环境能力,因此第二个方面叫创新管理。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今年刚刚推出来新的方向咱们2015级的学生就可以报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叫互联网金融。当时我们做发布会的时候,就有很多记者问我们,说北邮MBA为什么搞互联网金融,优势到底在哪里?其实我们也都一一地给我们媒体朋友做了答疑。其实互联网金融我们前期做了很多调研,包括我们教金融的老师,包括我们其他的经管院其他老师,包括吕院长都在做这方面的探讨,我们内部开了很多次沟通的会,还有跟各个兄弟院校也做了一些碰撞,另外跟产业界也坐下来做了一些座谈。我们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它实际上是智慧金融,它既不是互联网的金融,也不是金融的互联网化,我们讲说原先很多人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有可能是说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金融或者传统的金融互联网化,这两个东西,我们不能说错,它背后的基理是智慧金融,使得金融这个东西更加具备智慧,而想要做到智慧金融的底层的能力实际上是大数据的能力,而我们北邮恰恰在大数据的分析,在原先电信行业里,我们就已经在接触海量数据的处理,在互联网时代,更加注重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展,包括我们的经管院老师已经围绕大数据做了很多研究的工作,可以说实际上是在引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很强的地方,我们有很多积累的地方。
我们也特别欢迎能够跟传统的金融行业做很多的对接,两方面的对接,能够更好把这个方向开好,因此我们在师资配备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我们的师资是拼盘式的师资,两个拼盘。怎么叫两个拼盘呢?一个叫海外和国内师资的拼盘,我们这个方向会匹配很多海外的老师,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我们已经联系了很多国外的高校,希望他们能够加入到我们师资队伍里。同时跟学校内部的老师,做一个对接。第二个拼盘是指学校和产业之间的师资拼盘,包括我们已经跟阿里巴巴金融,还有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建立了联系和广泛的合作,我们希望我们产业界的朋友也能够以他们的实践经验,带到我们课堂上来。这是两方面的对接。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是很新的方向,大家各方都在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叉融合,能够去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更加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我们特别希望他能够具备复合型的能力,因为想掌握好互联网金融,我们觉得他所具备的能力,除了传统上通用的管理能力之外,他必须具备技术的能力,大数据的能力,另外还得有金融方面的背景,对能力的要求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就必须需要有很复合型的师资,能够去传输给我们同学。这是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大家也可以翻看一下我们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我们对这个概念已经做了很多发布,另外还有我们的招生细节,也都可以到我们网站上了解新的方向。
第二个探索,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中国MBA的互联网创业大赛。我们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北邮确实有一点舍我取谁的感觉。我们特别想要勇于处于潮头,把我们学校信息基因的积累能够孵化到好的项目上来,包括智慧云课件,我们是首创性的东西,这个有很多兄弟院校都想要借鉴这样的方式。接下来我们还希望把我们整合实践,我们在过去三年过程里,我们做整个实践过程发现我们的同学大部分选择的创业领域都会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因此来讲,已经经过三年的积累,我们一招已经成熟了,我们特别希望把这个经验能够跟更多的友校做一些交流,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因为毕竟我们也发现其他的,虽然他们不是搞互联网研究的,但是我们知道很多MBA的学员都很关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此我们就做了第一届MBA互联网创业大赛,这个过程我们一直在推进,也有很多高校都已经在加入到我们大家庭里面来,通过这个方式,大家相互学习,好的项目能够给他们直接对接资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开创业训练营项目,能够帮他们梳理,实际上做前孵器,孵化器之前的工作,我们都会去帮大家做好。
第三个探索,我们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教学方面的探索,我们在这个学期马上推出的,也希望各位网友能够去关注,不管是在校生还是已经毕业的,还是即将要报考北邮MBA的,我们都希望能够去关注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在提另外一个概念叫终身学习,什么叫终身学习呢?一个是基于我们智慧云课件Pad系统,另外一个是基于 我们最近新开发的微课堂。
主持人唐敏:微课堂主要指的是什么?
杨学成: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对微信平台的定制化开发。我们之前也尝试用微博,但是这是两个媒体不同的特点。对微信定制化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融合了微信平台它的社交功能,包括它的语音和图片的功能,另外我们还融合了播客的功能,我们知道有很多播客,免费的播客平台,把这两个东西打通之后,我们就形成了微课堂,这个微课堂他具体的要求是什么,每次课程,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实际上它更多的像是我们课堂讲授内容的补充。你比如说很多东西在课堂上有可能很难成为一门课,但是我们可以在这里,瞄准某一个小的主题,比如说女孩子们都很关心如何减肥,那我们有可能就专门开一堂课就一个多小时,就告诉你减肥的几个关键环节,相当于做一个小的电台节目。
主持人唐敏:是语音的还是语音和视频的?
杨学成:语音的,不排除视频,后面我们还会有视频。先是在现场Live版,叫现场直播版,就是你要登陆到这个群里去,当然要经过我们的认证,登陆到这个群里之后,我们就在指定的时间,不用指定地点,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指定的时间,我们事先会有预报,会告诉大家说我们这期主题是什么,有哪个主讲老师给讲一个小时,每一分钟会有音频不断地上传,另外这一期课程会有很多助教来帮助讲师完成这个过程,会把PPT实时插入进来,现场听的人,会及时进行互动。一旦结束之后,我们把语音合成起来,变成播客平台,再去回传到整个群里去,假如说你没有持续的碎片化的时间,你可以整起来,把它整合起来听一个完整的,只不过整合起来听完整的,你的互动性要差一些。
实际上我们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我们发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毕业生,即便是他们毕业了之后,仍然会有跟母校去获取知识的诉求,非常强烈的诉求。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让我们的校友持续地享受到北邮MBA能够给他提供的知识的给养,能够去跟我们这些校友,包括我们在校生之间形成很好的互动。还有很多想要报考北邮MBA的同学,他们有可能不太了解北邮项目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用这种方式,是很容易就可以介入进来。我们有可能不会去花很多精力去搞各种各样很有噱头的宣传,我们希望你能加入到这个课堂上来,推动微课堂形式,去体验一下北邮能够给你带来的价值是什么,能够看到说北邮的MBA项目实际上一直在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崭新的理念,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时时的服务。原先我们课堂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现在我们有一些缝隙时间,可以用微课堂的形式给大家做填充和补充。这些内容,都可以再回传到整个智慧云课件上去,我们之前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的智慧云课件,通过我们云平台,再推到每个Pad终端上去。这样把电子书包做得非常丰满,交互性也很强,一方面我们有课堂上课的课件和你的笔记,另外一个方面,他就相当于水池一样,会不断地把新的信息都会加入进来,我们也可以时时地去关注行业的动态,包括学习的途径,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我们终身的学习。也就是说你一旦进入北邮这个门里甚至你还没进来,你就已经在跟北邮进行互动,直到你毕业,你的工作,所有的过程,都在北邮。
主持人唐敏:杨主任刚才您一口气介绍了很多,包括我们的五大模块,三大探索,这里面我很感兴趣的有两点,一个是关于互联网金融这课程,当时我们也专门开了新闻发布会,很多媒体记者朋友们,当时有提很多问题,但是我想稍后您还是能稍微补充一下包括我们对于招生的条件,因为对于很多收看这期节目的网友来说,他可能还是希望了解,毕竟是新开的一门课程,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新的,他只是概念上的新还是真的新,虽然刚才在你整体阐述里已经阐述过了,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是说我本身是技术背景加入来比较好,还是像您说的一样,本身对技术要求非常高,那我传统金融行业加入是不是就比较难。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微课堂,我们也知道现在整体对于在线教育和教育怎么样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传播,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包括去年也是在线教育很多元年,非常多的投资家也是给了很多在线教育公司投了非常多。像北邮商学院的创新,一直走在很领先的,包括前期的智慧云课件包括现在微课堂,微课堂首先形式非常好,非常创新,但其次还会有一点,它取决于这个课堂里的各种课它的范畴是什么,到底谁在讲,我们是不是也是会有一个很鲜明的主题规划,因为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毕竟对于现在是信息技术爆炸,大家能够获得很多信息,这个是对于说老师上课的补充,还是我给你一些多余的,其他的知识,对于你来说真正有用,这个也是各位网友和各位同学想了解的,也希望杨主任就这两点跟大家补充。
杨学成:一个是报考的条件包括录取学生的情况,我要给大家进一步补充细节,另外要破除大家的疑虑。很多同学都来打电话包括通过一些途径来询问MBA中心,听说北邮MBA很难考,其实我要跟大家这样去讲。你要说从整个管理潜力来讲,确实很难考,但是从国家线来讲,一点不难。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这几年,基本上你只要过了国家线,基本全都可以录取,我们的最低录取线永远停在国家线上,这个大家疑虑要打消。关键是怎么判断你适不适合读北邮MBA,能不能考上,关键在哪里,除了基本线之外,更关键的是你对于创新,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趋势,是不是感兴趣。这是很关键的。另外你有没有展现出一些潜力来,能够更好适应这个时代,我说的是潜力,当然要经过培养之后,才会有这样的过程。这是我们特别看重的,因此来讲,最终复试分数里,我们的联考成绩在这里只占了50%的权重,另外的50%是面试成绩来决定的,面试官特别希望能够看到你能够展现出来在创新,在互联网思维方面有一些潜力,我觉得这是你去获取高分,能够进来的很重要的技巧,或者说一个捷径,这是很关键的。不要去太关注联考的成绩,我要借着新浪的平台,一定要跟各位网友去讲。北邮联考成绩的录取线永远都是国家线,只要你过了国家线,一定会有资格去面试,去做复试,复试的时候,你一定要展现你的管理潜力,尤其是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潜力,这就是条件。
主持人唐敏:只要你感兴趣。
杨学成:对,并且我还要跟大家讲,去年我们做了一次提前批,我们今年又不做。
主持人唐敏:为什么?
杨学成:为什么不做呢,这个要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发现,实际上你如果去做提前批的话,就使得我们学员总是在提前批面试当中疲于奔命,我们反而看到很优秀的学生,他实际上很有管理潜力,因为没有时间去复习联考,这个国家线就很难过,为什么过不了呢?大部分考生都是有工作,一边要上辅导班,还要去不停地穿梭于各个提前批面试的里面去。提前批要害是什么?提前批锁定生源,实际上来讲,各个学校都在搞提前批面试,你要锁定生源也锁定不了,为什么不给同学们减减压力,不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把这个门槛迈过去呢?所以我们想来想去,做了这样的尝试,我们觉得效果并不是很好,还不如就让大家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能够去更好地做好复习。因为也根据历年的情况来看,包括北邮MBA的同学,还是对北邮这个品牌是非常真诚的,我们一志愿率特别高,二志愿的比例很低,也就是他一开始就是想到北邮来读,所以我把这个时间都留给你,你把联考做好,心无旁鹜把这个做好就OK了。
第二个问题,关于微课堂事情。微课堂实际上是我们主课堂的补充,因此来讲,它的内容包括它的师资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师资呢,我们不会请学校的老师再进微课堂里,除非有特殊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一般来讲我们更多地去吸纳企业的声音到微课堂上去,更多的吸纳一些我们平常课堂里听不到的东西到这个课堂去,当然这两者之间有机地衔接。我们知道线下的课堂是很重的,要我们花很多的精力卷入进去,不断地对这门课长达一个学期的消化和吸收,微课堂实际上注重快和实时,并且是注重技能,所以在微课堂,主题会很小,但是办法会很明确,就说这个主题就是要告诉你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是非常明确的。你听完之后,有可能马上就去用。而线下课堂需要你卷入进去,要做内心整体素质的提升,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请的对象很宽泛,我们做了很多内容的规划,这些内容包含很多板块,甚至连养生跟健身的都有。
主持人唐敏:还是非常体贴的。
杨学成:也就是我们同学工作很繁忙,上课也很繁忙,还要照顾家庭,身体也很关键,像这样的板块都会有,大部分是一些微化的课程,但是目标很聚焦,方法很具体,基本上是这样的课程。这样的话线上和线下之间形成很好的互补和联动。
主持人唐敏:实际上北邮的微课堂更多的是像微信+电台+播客,最后再来一个互动圈。
杨学成:再来一个智慧云课件,这是我们的平台,这是我们课程体系的生态。
主持人唐敏:我们说课堂课堂,课堂的话肯定是有老师和学生的参与,这个问题是我替各个其他学院老师问的,咱们会不会去推微课堂的时候,同时也希望能够保证一定的到场的学生数量,至少在直播现场,会有这么多人在,要不然我一个老师在这里讲,只有三个学生跟我互动,那么老师也没有热情,咱们怎么样激发这些积极性呢?
杨学成:我发现你很专业,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是想了很长时间,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到位。我们这个群规模,微信群上线是500人,当然在每次开课之前,都会有我们独有的方法来去“炒”群,先去炒群,先把群炒热,老师才会登场。具体方法我先不跟你透露,大家去体验,一定要去体验。
主持人唐敏:这个就得私下沟通了。
杨学成:我们一定先去炒群,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一开始尝试的时候也碰到这个问题了,老师在讲的话,因为有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起来说OK,这个时候有一堂课,我们特别希望让这个群有个动静,然后大家才会说,原来今天晚上有门课,大家才会有注意力去听,所我们起个名字叫炒群方法,我们有专门的炒群方法。
主持人唐敏:看来我得悄悄混进去,才能了解。今天非常感谢杨主任向我们介绍关于这么多北邮MBA的创新型的互联网经验教学,这可能对于很多的网友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非常关注的,想要报考MBA的学生来说是一大福音,这里肯定有很多网友对这三大项目,比如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还有创新管理方面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没关系,也可以咨询到杨主任或者说打中心电话或者加入到微信,先提前去感受一下炒群的概念。在节目的最后,还是我们的惯例,请杨主任向所有今年想要报考北邮MBA的网友们,说一些您的建议。
杨学成:我的建议就是,如果你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感兴趣,别再去穿梭于各个地方搞提前批了,把时间腾出来,好好地去把地的联考通过,记住北邮的MBA只要过了国家线,你就可以参加复试,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敏:谢谢杨主任,也谢谢各位网友关注。刚才杨主任一直强调一点,首先你报北邮一定要知道,北邮是特别希望专一的学生,就是不要再盲目地跑各个学校拿到提前批的资格,因为到时候直接填报志愿只有一个名额,反而你想好了,做好了目标,那你去准备就好了。另外过国家线,这是报考所有学校最基本的条件,所以这种考试对于大家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麻烦的事情,最最重要的还是在心态和态度,专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