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商学院

西安交大MBA:招生提前批与正常批同时进行

新浪教育

关注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西安交大的管理学院依托于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坚持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成为中国首批MBA招生的9所院校之一, MBA教育更是成为西北地区MBA教育领域的风向标。正值MBA招生季,西安交大MBA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葛京做客新浪访谈间,详细讲述西安交大MBA的招生政策。

据介绍,2015年西安交大的MBA招生政策和以往相比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每年录取学生的名额固定的指标为310人。在MBA教育出现“萧条”的情况下,全国报考MBA人数持续下降,但西安交大的报考人数不降反升,每年的录取比例为1:4。

虽然西安交大MBA的报考及招生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但和其他院校MBA项目一样,西安交大MBA也面临着学生逐渐趋于年轻化的问题。“这些年轻的学生毕业时间较短,考试能力较强,但有些从业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管理经验的考生,对于考试就没有他们那么自如。”葛京说。为此,西安交大采用提前面试和正常批同时进行的政策。

葛京告诉记者,提前面试提前批主要是想把那些工作年限比较长,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管理资历比较高的考生能事先筛选出来,,让这样的考生能够更多地进入到管理学院来。

但在录取时,提前批和正常批同时进行。葛京解释到,提前批面试没有通过与不通过的区别,经过资料的审核,通过面试等方式会给学生A线预录取资格或B线预录取资格,A线录取资格的学生和参加统一联考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而B类考生则能够获得10分的优惠分数。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目前您所关注的是由新浪网商学院频道为您带来的2015年MBA招生访谈系列节目,今天我们为您邀请到嘉宾是西安交通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葛京副教授,欢迎您葛老师,先跟新浪网友打个招呼。

葛京: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葛教授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读大专的学生,他也有学管理的,在读本科的学生也有学管理的科目,我们MBA的学习也是跟管理有关,所以我想问一下,究竟这几个管理之间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葛京:如果从管理教育的本身来讲,它基本上可以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就是偏重于学术,另外一个偏重于应用。如果从不同层次的管理教育来说,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大专、本科还是研究生,乃至像MBA这样的专业学位,它的很多课程设置确实是有共性的东西。但是这只是一个表面,因为每一个课程它具体的教授过程,它具体的培养环节,在每一个学校里针对不同的层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像MBA它是比较强调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所以各个院校在MBA层次上,实际上相应地来讲,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这块,他就会比一般的本科生和大专生有更多的考虑。像交大也是如此,也就是我们不能光看它的学科名称以及它的课程设置,可能还有很多的内涵是要进入学校去深入了解,才能获得的。所以我们的MBA学生本身他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再加上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再加上在校期间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培养,他的动手能力,他的管理的应用能力,应该说是要优于普通的本科生和大专生的。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声音,在办理MBA项目的学校越来越多,就产生了一个现象办学同质化,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葛京:办学同质化这个话题,实际上放眼国际上也是一个问题。在国外很多商学院、管理学院,他们看来管理教育的同质化也是存在的。从国际上来说,很多商学院也在想方设法要突出各自的特色。当然,我们要回归管理教育本身来讲,就像刚才在谈到不同层次是一个道理,因为管理教育希望学员、学生去掌握的,去理解的,能够学以致用的,从本质上来讲,如果从管理本身来讲就是那么些东西。如果管理同质化,我们还是从各个院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来讲,可能你真的从文字表述上,是感觉不出太大差异的。然而如果你进入学校里去学习的话,他的差异性,对于你一个有亲身感受的学生或者教师来讲,还是能够体会得到的。比如像交大的老师包括我自己在跟别的学校进行交流互动,国内国外的商学院,我们自己就能感觉到。实际上虽然课程,哪怕同一门课程怎么去教、怎么去学、怎么样把知识掌握好,各个学校有很大的差别。我个人的感觉同质化是存在的,因为管理教育有它的共性,但是各个学校因为它的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有一些对MBA教育的认知的层次上的不同,导致了我们最后看到的结果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作为像交大这样的学校来说,在一些管理教育共性的基础上,因为我们自己的特色,它的MBA教育非共性的或者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还是蛮突出的。

主持人:正好说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学校MBA的特色。

葛京:交大,大家都知道,在座的各位网友应该说都知道,交大是一所百年的老学校了,应该说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如果要说大学的发展的话,西安交通大学,最早在没有迁校的时候,就叫交通大学,它是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的。交大这样百年的历史,如果从它的校风来讲,交大确实是以严谨的校风著称的,这个跟很多学校可能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秉承这样交大历史和严谨的校风,管理学院属于学校里比较突出的学院。我说的突出,一方面它是成长在具有理工优势背景的大学基础上;另外一个,交大管理学院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它在中国管理教育界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包括各位网友,可能有的人知道,我们的两个一级学科,就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工商管理,多年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都名列前茅;而且我们也是首批获得AACSB认证的大陆的几所院校之一,截止到目前,也应该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获得AACSB认证的院校。

在这样雄厚的交大的背景、还有师资力量依托下,我们自己的MBA教育应该说也是发展得非常地好的。首先是因为咱们要谈MBA教育,很多人不可避免谈到资历、历史这些问题,交大是首批9所MBA的院校之一,这个应该说在1991年首批招生的时候,中国只有9所院校能够招MBA,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这当然也是跟我们的学科地位以及我们的一些老一辈的教育家,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到了今天,交大已经培养了有五千多名MBA学生,应该硕果累累,引人注意。

作为交大MBA来说,延续刚才的问题,它到底有什么样自己的特色?在总结这么多年发展历史上,我们自己认为,我们确实是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意思就是说我们要面向全国,眼光要放远,甚至要怀有国际化的胸怀和视野,但首先我们是立足西部,我们是站在西安土地上,我们是要为西部地区培养工商管理的人才,当然我们辐射全国,面向全国进行管理教育;再一个,我们的特色在于分类选拔和集群培养,希望我们选拔来的优秀的、多元化的生源进入到西安交大MBA项目中去;再次,我们确实是强化过程,突出实力,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交大严谨的校风,严谨的教学管理。这块学生进入交大之后,怎么考个MBA考上这么难,进入之后还有这样很严格的过程呢?但是每每有这样的疑问都是在校生,一旦他们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自己事业上有成就的时候,回过头来,他们基本上对交大都是交口称赞,认为这样严格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认为作为交大来说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在这样百年的学校发展历史基础上,应该说也是要寻求一些新的突破。

主持人:又是一年的招生季开始了,我们今年招生工作又要开始进行了,今年在招生方面的工作跟往年相比,有没有一些新的政策或者说措施出来?

葛京:因为我们交大在西部地区,倒不是说仅仅是西安,在整个西部地区它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近两年,全国很多院校都感觉到自己的报考人数下降的时候,我们在去年,就是今年入学这批,等于是2013年又创历史报考新高。这是交大在进行校际交流的时候,大家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你们交大报考人数会这么多?作为我们学校来说,实际在招生的宣传,在招生政策上,我们有我们自己一贯的做法,可能现在网友们比较关注的是我们的招生政策这块有没有变化,我们因为是在前两年就开始进行分类选拔,也就是搞了提前批模式,到今天来看,实际上我们这个模式还是比较有成效的,所以我们今年依然是延续,从现在开始进行2015年招生。从今年开始,要延续以往的模式继续进行,只不过在有些细节方面,我们可能会略有调整。我指的细节方面,比如说在提前批,登陆系统以后/再有,提交材料,在流程安排上可能略有调整,但是总体来讲,保持着去年和前年的政策和规模,大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主持人:那招生人数以及在录取的时候和报考比例大概是什么样的数字?

葛京:因为我们每年报考的人数都比较多,这是一个事实。所以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统计,因为我们每年固定的录取的指标是310名,当然每年会在这个指标基础上会往上浮动,但这个浮动的幅度每年有不太确定的数字,所以我们能保证的是每年310名的规模。因为报考的人数很多,我们统计的结果是录取的比例,也就是录取人数比上报考的人数,大致是在25%左右。

主持人:对于我们西安交通大学来说,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能更加容易获得我们的青睐?

葛京:如果结合我们现在的招生模式和招生政策来说,实际上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要解决的问题,跟众多的兄弟院校很类似,也就是我们现在80后占据一个主导地位,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生源趋向于年轻化,而且年轻的学生因为他毕业时间比较短,所以他的考试能力又相对比较强,我说的这些确实是各个院校面临的共同的话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才考虑如何让那些富有工作经验、且有管理的潜力,但可能相对而言,他的笔试能力会差一点的学生,我们才搞的提前批的面试政策。但是因为我们搞的提前批跟某些院校不太一样,我们是提前批和正常批两个同时在做,不像有的学校完全是提前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提前批主要是想把那些比如说工作年限比较长,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管理资历比较高,像这样的考生能事先筛选出来,并且基于他们在联考成绩上的优惠,也就是录取分数线的优惠,让这样的考生能够更多地进入到管理学院来。

主持人:您刚才说提前批和正常批同时进行,这个有点没明白?

葛京:我说的是现在广大的MBA院校基本上,可以说两种模式,一种完全提前批,就是你要报我的学校,所有考生必须进行提前批。我们现在是两个结合,也就是你不参加我的提前批,你到正常网报的时候,去报名也是可以的,这是不影响的。

主持人:假如报考我们学校提前批的同学们,他如果提前批的面试没有过,他其实还可以在正常批次进行网报?

葛京:可以的,但是我们现在提前批,从我们招生政策来讲,不存在过还是不过的问题,如果说我们经过资料的审核,认为你合适,我们会给予考生提前批面试资格,通过面试再加上背景考核,综合起来,我们会给他A线预录取资格或B线预录取资格,实际上A线预录取资格和后面正常批的录取是打通的,我们说的正常批和提前批是同时进行。

主持人:给他B线录取的考生,是相对更加优秀的考生?

葛京:对,更加优秀的考生,从录取分数线来讲,我们会给他联考分数线比如说10分左右的优惠。

主持人:这对大家来说也是利好的消息,那我们的学费今年会不会有所上涨呢?

葛京:我们2014年入学的学生,学费已经使用的是新的学费,我们现在MBA学费是10.8万,但是明年2015年从目前学院的政策来讲,应该是不会调整。所以如果说咱们是针对明年报考的话,10.8万的政策基本上可以保证在这样的水准上。

主持人:大部分学校都在上涨,好像有一种不涨很没面子,很跟其他学校接不上轨的感觉,我们为什么还这样性价比的学费在进行招生?

葛京:如果放眼全国的话,西交大MBA学费真的不算很高,因为北京、上海、广东的学校MBA学费真的相当得高,甚至于说他们MBA学费可能跟交大EMBA学费都相当,这是个事实。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我们得承认,我们这个定价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内部的,外部的,首先从西北地区来讲,从西部地区来说,我们在西安,主要是依托于西安这样的地区开展管理教育,实际上我们面向的生源,是立足西部,从我们这边整体的收入水准来讲,确实没有办法跟北上广相提并论。所以我们定价的时候,不可能跟北京、上海的院校去比肩。但实际上在整个西北地区,交大MBA项目的收费定价标准应该一向还是不低的,如果站在西北地区,特别在西安地区,我们的学费一直是最高的。但我们的报考人数每年很众多,这说明至少在考生的心目中,他们还是认可交大的品牌价值的。所以我的理解是从学费的定位来讲,一方面要考虑到这样的现实,你所面对的区域对象;另外一方面,确实要考虑到跟学校的地位、学科的地位要匹配,所以我们不去跟北上广比,但我们一定跟周边的学校去比,我们的调价一方面是跟我们管理学院的发展相匹配,另一方面确实征求了内外部各种意见后,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学费,实际上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正如大家看到的,西安交通大学的招牌下,我们只收10.8万的学费,事实上,公正地讲,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对于在这个阶段,观看视频的考生来讲,他如果想报考西安交通大学的MBA上,在流程上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您给大家支一招。

葛京: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2015年考生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因为我们提前批和正常批是共同进行,但是首先进行的是提前批的流程,我们的系统已经开放了。提前批的报名系统是从7月1号到8月30号,在这个区间。如果有愿意报考西安交大的考生,可以登陆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网站,上面有非常明显的入口,能够指导大家进入到提前批报名系统里,按照系统要求填报相应的材料。截止日期是8月30号。所以如果有考生希望报考西安交大的话,8月30号是一个时间结点。我们的提前批面试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在8月中旬,第二批是在9月中下旬,我们是根据考生的提交报名材料具体安排,我们来去合理地分配两次的面试时间。所以不管你参加哪一次面试,总而言之,最终的提交材料时间是8月30号。当然网报时间和现场确认时间基本上跟各个院校是一样的,这个要看招生网的具体通知。

主持人:谢谢葛老师的精彩回答,也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葛京:谢谢。

主持人:在我们今天节目的最后,还为大家邀请到一位特别来宾,他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硕士与会计硕士中心主任李刚(音)副教授,欢迎您李教授,今天特意邀请您来,因为有很多考生对于西安交通大学的MEM项目也非常感兴趣,正好您也是负责这个项目的管理人,在这里能不能介绍一下MEM它的背景以及特色,并且它和MBA项目有什么区别?

李刚:很高兴和大家做这个项目的介绍。我们MEM是新设立的专业,刚刚设立才三年时间,这个专业很多同学在报考的时候,对MEM和MBA来说,其实只差了一个字,工商管理和工程管理,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我想给大家做基本介绍。这两个专业产生背景都是和中国最近这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长远增长,在过去30年之中,是因为体制的改革,机制的改革。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改革,更多是在人的层面,组织的层面,所以我们产生了一大批在通用管理层面的社会需求。对工商管理,我们培养通识性的管理能力,对这部分人才,我们通过MBA来进行培养。最近这几年,我们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我们看到很突出的现象,比如第一个,重大工程项目,在中国经济发展之中,起的作用非常大,比如三峡工程,高铁工程,中国很多工程走向海外。第二个,国家都在强调驱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靠什么?靠创新驱动,里面很重要是技术的创新,工程模式的创新。我们看到阿里巴巴,看到新浪,这些都是靠以技术为核心成长起来一批创新型企业。这个时候对于企业管理人才来说,我们要强调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管理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通用型的管理人才的培养。

基于这样重大的社会现实的需求,国务院在2010年就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来培养具有工程和技术复合型背景的管理人才,比如说我们这类人才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实现从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才的转型。其实,我们看到中国最高层领导者无一不是从工程技术转向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这样的管理,这也是MEM学位项目设立的背景。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在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第一,我们在遴选学生上,一是要求学生要具有工程或者技术的专业背景;二是如果你不完全具备这样的专业背景,需要在具有工程或者技术特色型企事业单位任职管理工作,对这些技术领域要有基本的认知。

第二点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强调我们课程设置上,一方面我们既注重管理的通识课的教育,这是和MBA打通的,比如说创业管理、创新管理、营销等等;二方面在专业方向上特别强调工程特色,在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之中我们设立能源化工工程管理和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工程管理这两个以工程和技术复合型的方向。我们设立的课程,既有工程技术的前沿性的课程,也有管理基础知识课程。如果你要想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性的发展,首先你一定要知道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第二个把这些技术和商业结合起来,创新我们的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说阿里巴巴、新浪都是在创新商业模式,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课程要把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东西结合。我们体系之中既注重技术基础又强调管理的理念建立,最后实现两者的融合。

第三点,在我们培养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实践性,学生到学校来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是通过学校的老师,包括海外的师资,来给大家传输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二方面我们还请了一大批的企业的具有工程和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来担任企业导师,我们有企业高管进课堂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请他们现身说法,将企业成功的,失败的经验,和大家进行分享。同时,我们会让学生走出去,做管理实践性的课程,学生要到企业做管理咨询,来学会中国现实的企业到底有哪些管理的需求,哪些工程上的问题和管理要结合。通过这个过程,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真真正正实践的操作能力,来实现将来你在学的过程之中,帮助企业实现发展,当你毕业以后,你就能够马上进入到一线工作之中。

再下来一点,从毕业去向来看,我们普遍任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和技术相关的工作,比如说首先他们会成长为企业的总工程师,或者流行的名字叫CTO,当然对很多企业是技术主导的,比如像华为等等,他们也会成为企业的总经理甚至董事长。再下来,现在我们说新兴技术在企业很重要,所以很多学生成为企业CIO,首席信息技术官;现在大数据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很重要的领域,所以他们会成为CTO,企业的数据执行官,这在美国一些大型企业都有设立这样的专门职位。同样,包括阿里巴巴是中国第一个设立大数据执行官的角色,我们就培养这个领域专业型的人才。相对于和MBA来说,技术的特色一定会在这里得以体现,这是我们说把MEM和MBA做一个区别,但是他们有共性的东西,将来成为管理者,要具有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潜力素质。

这是MEM和MBA基本的区别点在这里。但是在交大管理学院来说,MEM和MBA都叫做专业学位教育,放在统一的平台上,所以我们师资是打通的,校内师资打通,校外的师资打通,企业合作的资源和平台打通,我们实践机会也是打通的。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MEM项目和MBA项目,他们都是培养管理型人才,只不过MEM项目可能要以技术为支撑,它在学习的时候,MEM和MBA学科上科目上有交叉的。

李刚:在管理通识教育部分是相同的,在专业方向上,有区别,比如说MBA教育有营销,有金融,如果说中国人讲软性的方面,组织、人、流程、文化这方面的管理,我们强调的是和技术结合的,比如我们讲技术创业管理,你要懂技术,知道把电子商务技术如何和中国某一项业务结合起来,一定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

主持人:可能专业性更强一点。

李刚:中国的改革进入深入区以后,在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MEM应运而生。

主持人:因为人的需求越来越细化了,导致市场互相进行。

李刚:在西方市场,MBA是什么,通用化,通识化管理,MEM在斯坦福大学,MIT也有,是专门面向这个细分领域的,因为我以前在MIT,我们专门把他们这套整个教育体系引进到中国来。我们的MEM是在商学院设立的或者管理学院设立的专业项目,而不是其他学校在工学院,他们注力于工程师成为懂管理的工程师,我们注力于工程师成为懂技术或者知道技术前沿的中高级管理者,这是最大的差别。

主持人:您刚才也介绍了师资是打通的,那么我们是如何利用校友资源来为MEM也包括MBA的项目来服务的呢?

李刚:你这个问题很好。MEM是一个专业学位教育项目,专业学位教育项目帮助我们学生成为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学校给大家好的教育,第二我们要把教育转化成技能,第三转化技能需要有相应的资源,市场资源、人脉资源。恰恰交大管理学院是中国最早开展专业学位教育,这里不仅仅包括MBA,也包括MEM,还包括工程硕士、会计硕士、EMBA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我们学院专门设立校友办,专门来负责把不同项目,因为大家上课的时候不在一起交际,把不同项目的学生打通到一个共同平台上来,来促进大家互通有无,怎么促进互通有无,包括几点。第一点我们把毕业的许多优秀的同学再请回来,成为我们的合作导师,在学校中有老师作为导师,负责你,某种程度理论知识的提高,他们更强化一些。再下来再跟你成对,企业的导师,帮助你提升管理的实践能力,我们优秀的校友资源在这个方向上来做。第二个,我们学生很大程度上一部分同学因为交大MEM教育相对比较好的,在市场影响力比较好,同学在校友资源感召下,又回到校园,这是从输入口。从输出口,我们校友资源在全国非常多,现在大概有五千多人,因为他们职业生涯成长比较快,他们对交大比较认可,在企业招聘的时候,他们优先到交大来,一听说你是交大管理学院的校友,会给我们学生提供特别优先的机会,政府的包括大中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包括在海外等等,都会有这样的招生资源,帮助我们学生实现基本的出口。

学习过程中,校外导师来上课,来交流,我们同时还有一些同学还没有毕业或者刚刚毕业,他们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系列的正式组织或者非正式组织,比如同学会、联谊会等等形式,既有学业上的交流,有求知上的交流,也有实践团体的交流,我们非常注重一点,我们非常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比如我们说微博、微信等等新工具,来组成大家泛地域的,不受时间、空间相隔大的网络群体,在网络群体上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帮助同学盘活资源。在中国互联网界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个是360董事长周鸿祎,还有一个是方兴东,他创立了互联网实验室,他们都是交大管理学院的校友。他们组织了非常大的微信群,大家可以加入到这里实现校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在虚拟空间,也在现实世界存在,在这个微信群里会组织每个地方的落地活动。我们现在讲O2O结合,有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帮助大家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创新、创业的论坛,还有技术方面的东西,再包括可能管理方面的,比如金融校友会,营销校友会等等,帮助大家解决在一个特定细分领域方面的问题。

再下来,我们校友也会定期到学校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也给学校提供捐助,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西安的MBA校友,在明年大家会看到,他们捐了两万平方米的大楼,来促进新的同学在这边有更好的环境,管理学院将成为交大唯一一个,本来我们是唯一有独立大楼的学院,第二我们成为唯一有两座大楼的学院,这个在国内来说可能也是为数不多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建立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好的工作氛围,来助力同学共同的发展。

主持人:我们确实把校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了。对于想要报考我们学校或者已经在读的MEM项目也好,MBA项目也好,这些优秀学子来说,学校有没有提供特别奖学金计划?

李刚:对于大学教育,国家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把好的人才招进来,招进来给他们好的平台,我们为了鼓励大家能够到交大平台上来,相对来说在职教育学费会高一点。为了鼓励大家完成学业,取得更好成绩,我们设立新生奖学金,MBA项目、MEM项目按照以往规则,每个专业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评奖过程完全是公正公开公平的,统一根据学生的国家统考成绩来排名,设立新生奖学金,来助力大家在学费上有缓解。第二学费缴纳采用个性化方式,可以一次或者两次的方式来缴纳。当然我们同学入校以后,还有其他的海外合作机会,比如和MIT合作机会,和日本同志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们会把他们送出去,是互相互免学费,他们的学生会来,我们的学生会去,这些东西都是帮助大家减轻经济压力,促进大家共同发展的方式。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老师今天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新浪网商学院频道的访问,也希望广大考生都能够多多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李刚: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