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商学院

浙大MBA:创新国际合作交流 构建世界一流格局

新浪教育

关注
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窦军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是中国大陆首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的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目前已通过AACSB、EQUIS、AMBA三大国际认证和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并且在全球商学院最重要的三大认证中均获最长5年期。
    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学院在国际合作、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前瞻、积极、务实的创新,使之成为一所各界菁英汇聚的著名智库和人才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锁定新浪网教育频道。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商学院直播间》。今天我们有幸为大家请到的是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窦军生,窦主任,欢迎您。

窦军生: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浙江大学素来都有“东方剑桥”的美誉,管理学院作为浙江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肯定有很多探索和创新。请您在节目开始之前,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

窦军生:看来对我们学校也比较了解。

浙江大学确实有一个“东方剑桥”的美誉,这其实跟浙江大学在办学历史当中有一段非常特殊的阶段有关系。日本全面侵华之后,很多城市被攻陷,杭州也不例外。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老校长竺可桢先生带领浙江大学全体师生,集体西迁,几经周转几千公里,最后来到了贵州湄潭的地方办学。这个过程历经艰辛、千难万险,最终能够成功把整个浙江大学保留下来,并且许多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很难想象,在寺庙里面、茅草屋里,在那样一种艰苦的条件下,浙江大学的师生仍然能够持续执着地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持续投入。那时候浙大也是汇聚了当时世界一流的名师,在他们的感召和影响下,浙江大学师生在那个阶段产生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所以,被英国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叫李约瑟,称之为“东方剑桥”。也正是在那个西迁的过程当中,浙江大学确立了自己的校训:求是,求是是对真理的一种信仰和信念。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整个浙江大学就会不断地在科学知识、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后来浙江大学的校训,经过几代人的沿革,现在叫“求是创新”。所以,浙江大学从一开始的“求是”校训到现在的“求是创新”,其实骨子里边都有非常强的一种创新的精神要素在里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作为浙江大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二级办学单位,也是素来以“创新创业”作为自己的一个办学特色。我们管理学院创新这个学科,从研究到教学,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所以我们有全国最好的一个创新研究和教学团队,比如全国创新管理领域唯一的院士:许庆瑞教授,包括我们的前任院长吴晓波教授,现任院长魏江教授等等,都是这个团队里面的骨干成员。所以,我们整个创新领域的办学实力是非常强的。

基于这样的一个创新学科的支撑,我们从1999年开始,在浙江大学有一个荣誉学院,叫“竺可桢学院”,当时办了一个复合型人才的孵化班,叫创新创业强化班,简称ITP。

综上,浙江大学有将近20年创新创业的综合培养的教学历史,这是我们非常强的一个品牌。

在2006年,我们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一个拿到创业管理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授予权的学院,可以看出我们的创新创业在全国发展得还是比较早的。

2009年,我们全新启动了一个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创业管理的国际硕士项目,这在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的硕士管理项目。前三届是浙江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美国百森商学院,百森商学院在全世界创业管理教育领域是排名第一的。中间那三届,我们是跟里昂和美国的普渡大学合作,我们知道普渡大学在美国也是排名靠前的知名院校。后来这三年,我们仍然坚持欧亚美三大洲办学,在美国我们的合作伙伴换成了纽约的佩斯大学,它在创业教育领域也是比较知名的。所以,我们这个项目是具有非常强的全球化的特色,是真正融入到每一个学校和当地文化当中,让学生有深层次的体验,这个项目也体现了我们创新创业的特色。

现在随着整个教育逐步的改革,我们创新创业特色完全渗透到我们管理学院所有的教学当中,除了刚才讲的GEP(全球创业管理硕士)项目,我们专门设有一个创客班,就是创业管理MBA项目,已经招生两届。这个项目更多定位是那些已经在创业或者是有强烈创业意向的同学。我们会有一系列创业相关的课程,具有非常强的一个课程体系。同时我们还增加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第四课堂。所谓第二课堂,就是我们课外一些创想系列的讲座,演讲人都是创业者或创业公司的管理者,还有大型公司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和领导者,来到学院跟大家进行分享。
    今年开始我们打造了一个新的系列——独角兽系列。因为我们都知道,杭州有非常强的创业氛围,很多独角兽企业总部都在杭州。当然有很多独角兽企业都是由浙江大学的校友创办的,所以我们有这个先天的条件。所以,独角兽系列就请那些独角兽企业的创业者,现身说法,跟我们同学进行深度的互动和交流。

另外,所谓的第三课堂。我们的同学会跟在杭州的世界一流企业进行交流互动。这些企业,当然也包括一些创业型的公司,会提出他们在创业和管理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难题,我们同学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会介入到这个企业,进行一种行动学习,帮助这些企业分析和解决难题。这其实就是非常强的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

第四课堂,我们会跟美国的一些创业孵化器有很强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从今年开始,GEP项目更好地嫁接到浙大MBA创客班,作为创课班海外重要的一个模块。比如每年暑假会到美国的硅谷进行两个月的实习,其中有世界一流的孵化器PLUG&PLAY,简称P&P,还有我们的校友创办的一些知名的孵化器。
    所以,我们是一二三四课堂完全打通,这样的话,我们就慢慢形成浙大真正的一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总的讲,创新创业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整个MBA项目当中来。另外,我们这两年,整个学院进行大的改革,有一个新的理念,叫“管理+”的理念,分成两种。第一,管理+理工。比方说我们的创客班和创业项目,这是理科工背景的同学加入到这个项目当中来,通过在我们学院的一个训练,嫁接上管理和创业的思维。

另外,管理+行业。我们有面向医疗管理和大健康领域的医疗管理MBA项目,面向旅游与酒店管理的旅游与酒店管理MBA项目,这样一种理念,也是体现出我们整个管理学院创新创业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精神,在不同项目层面的全面的渗透。

主持人:深入到骨髓里面的感觉。

窦军生:我们学院的领导,包括我们很多老师,也都是有一种创业的心态。包括我们前年年底成立了STVP浙江大学技术创业中心,面向于全校有理工科背景的同学开设创业相关的课程,其实也有助于我们整个浙江大学全学校层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所以,我们管理学院在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研等领域其实都有非常强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并且是非常好地践行到了我们所有的教学项目当中来,也与我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内在整个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主持人:不愧是有“东方剑桥”的美誉的这样一所院校。您从办学历史到创新、校训方面,都有贯穿到这样一个美誉上。刚才提到一些特色方面,我了解到今年浙大MBA全日制项目经过全新的打造,已经正式升级为浙大MBA的新动力班。这个改革有什么特色?

窦军生:其实“新动力班”这个理念去年就提出来了,我们是对脱产的MBA项目的重新改造和升级。“新”体现在哪里?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我们未来的新动力班或者是叫全日制项目,培养的学员定位是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趋势的那些创业型或者是企业家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未来的领导者,也是对我们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培养高级管理者和领导人的,面向那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趋势的真正的未来领导者。

那么这样的定位,如何落到实处?这就要靠我们整个课程体系的打造。从今年开始,整个MBA项目的课程体系重新设计,打造了π型的课程体系,就是圆周率的π。我们知道传统的MBA教育是一种职能型的管理教育,非常强的职业导向。所以,很多课程都是在原先传统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背景下提出来,我们称为线性的一种课程体系。后来以MIT和斯坦福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的学校,在MBA项目当中提出了一个T型的知识结构。所谓的T,就是在原先的线性的一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嫁接上了合规经营、领导力,包括创业精神或者是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种激发课程。所以,我们后来课程体系的沿革也是这样的,一个T型的知识结构。只不过浙江大学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我们从今年开始重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T上面一横,是加强版的一横,我们接下来会增强对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和传统管理智慧相关课程的开发,进而希望我们整个同学在两年或者两年半的训练过程当中,在思维方式上,真的能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所谓技能的训练,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定位。所以,首先就在我们的新动力班或者是脱产这个项目中来推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另外,我们加了一撇,组成π。一撇具体的内涵是什么呢?根据我们自己管理学院和浙江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及根据社会的需求,我们开设了一系列的面向特定的领域行业或产业的选修课程。比如刚才讲的医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这是非常强的一个独特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领导者,领导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胜任力是什么?就是它非常强的榜样或者是感召的力量。我们对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一种定位,希望他们扮演一种榜样,就是《论语》里面讲的“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通过自我的修养,扮演一种榜样的力量。这两年一个比较热的一个名词叫“传播正能量”,跟这个是相似的。所以,在未来充满高度不确定的一种环境当中,我们这样的领袖型人才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的素质是什么?你要想让你的下属或同事来相信你,首先你必须要自信。自信体现在哪里?就在于你对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深刻的理解,以及在深刻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洞见,这其实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整个π型课程体系打造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或者是一种思路,很多课程从2018级开始,已经全面渗透到我们的新动力班这个项目中来。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我们叫新动力班的这个项目,未来能够进一步提高它的训练强度。我们都知道世界一流的MBA项目,基本上都是以full time为主的,中国比较特殊,都是以非全日制、part time为主。大家想想看,经过周一到周五一周的工作,很多还有加班、出差的同学,周末上课,其实哪怕再投入,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如何保证训练的效果?首先,在脱产这个项目上进行了大的改革。从今年开始,我们为全脱产班或者是新动力班配备了双班主任,一个是学术班主任,一个是行政班主任。行政班主任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班主任角色,而学术班主任干什么?就是在它的课程体系改造完成之后,在课余的时间有更多的互动、研讨,我们的老师是非常有情怀的而且比较资深的教授,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当中来,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共同进行深度的学习,进而能够真正的对思维方式进行训练。经过两年训练之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管理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以及在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深刻洞见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能力。是对未来高级管理人才和领袖型人才基本素养的一种要求。我们很多项目的设计,就是先思而后动,有顶层设计,是这样一个逻辑。我们希望这个项目未来能够成为浙江大学MBA整个项目里非常有特色的一个优势的品牌项目,我们对此事很有信心。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这个全新的改革能迎来更多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

窦军生:希望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多参与到我们项目的建设当中来。

补充一点,全日制和新动力班这个项目,从今年开始,加大了跟在杭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建。首先介入的一个企业就是阿里,我们前几天刚刚跟阿里云正式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的很多课程会有阿里集团的高管,以授课老师的形式参与进来。他不仅仅是作为嘉宾分享,还有一些课程,从课程的设计就参与其中,包括授课,整个阿里的企业,也是作为企业案例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同学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走进这样的企业,让他们现身说法,刚好也是符合我们对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趋势的一种聚焦。阿里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刚好跟我们是高度是契合的。当然他们有这样的一种情怀,他们提倡所谓的赋能,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双方高度的互动和协作,能够打造出中国MBA教育里面真正有特色的一个项目。

主持人:这样深度的合作希望我们一起向着这样一个新趋势,共同向着新时代去迈进。

说到合作,我们了解到在今年6月份,浙大管理学院有一个旅游与酒店管理项目,正式和中佛罗里达大学成功地签约了双学位的合作仪式。这对浙江大学MBA项目来说有一个什么样的意义呢?

窦军生:有一个最直观的解读,我们的GMBA项目又增添了一名主力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跟中佛罗里达大学罗森旅游业酒店管理学院双方签约共同来打造的一个国际MBA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双学位的,学生可以获得浙江大学MBA的硕士学位,然后在中佛罗里达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科取得硕士学位。、这个项目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我们的课程基本上是五五分,也就是由中佛罗里达大学与浙江大学的老师共同授课。

说到项目的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项目?项目的定位有什么特色?

第二,我们如何来践行、落实并实现这样的项目?我们有哪些创新型的举措?

第三,我们这个项目的定位或者使命,或者是希望未来我们的学员和校友的去向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第一,我们都知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这两年发展得非常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越来越强,对美好生活有一种向往。所以,对休闲、度假、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机构来提供这样的服务。而提供这样服务的机构缺什么?需要管理,进而才能提高整个服务的质量,以及提高服务的效率。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一些发展,我们很多岗位甚至一些职业可能都会被人工智能、机器所替代。那人们做什么呢?可能更多从事一些有创造力或者美学方面的职业会涌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你身心真正放松了,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一种创意,这是一种深度联系。
    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讲,旅游与酒店管理或者是康养、休闲甚至是大健康和大服务,未来这个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在这样一种产业中,有越来越多机构会投身其中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目前机构本身专业的管理人才在国际或国内当中,针对旅游与酒店或者是广义的服务大的产业能够提供特色的有针对性的项目的机构非常少。而浙江大学一直以来都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并且在全国都做得非常好。而中佛罗里达大学在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领域,排名世界前三。对我们本身而言,我们既然有这样的学科,并且在这个学科领域里又有比较高的影响力和优势,我们理应担当在这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基于这两种考虑,我们就开设了旅游与酒店管理的MBA项目,面向特定产业,是管理+产业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第二,如何办好这样一个项目?因为国际上没有成型的例子或标杆让我们来学习,我们只能去找真正一流的伙伴,共同来打造这样的项目。因为现在在管理教育领域,是同创共享的时代,为什么?因为行业、产业或者技术变化太快,很多新兴的趋势,无论对于实践界还是理论界,都有很大挑战,需要我们双方甚至多方共同来协作创造这样的知识。
    这种合作首先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界和理论界的一种合作。另外,实践界的合作。理论界的合作,我们找到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办学单位,找到了中佛罗里达大学,刚好以前就跟我们旅游学院管理系有很多联系。当我们把理念和项目设计的初衷跟他们讲述了以后,深深被我们打动,他们很有兴趣,共同打造双学位项目,国际合作就是这么来的。

另外,我们既然是面向新产业、新趋势,就要跟传统酒店管理区别开来,我们需要在这个产业里形成领导型的企业,他们有很多前沿的创新型的做法,我们需要跟他们一起来合作。因为管理的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我们要跟那些实践前沿的一流企业进行合作,我们找到了浙江一个非常知名的企业——君兰集团。他们做五星级酒店管理,最近这几年有很多探索性的做法,包括跟京东的合作,正是所谓的互联网+。另外,中国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旅游酒店集团——碧桂园,说到碧桂园,大家都知道,是房地产公司,酒店是其中的一个业务板块。酒店这个板块的总裁周涛先生,有多年国外的履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自己非常独到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把这些真正前沿的、一流的企业里边的高层管理人员或领导人,也纳入到我们整个外聘的师资当中去,真正打造非常具有特色的课程:面向于这个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政策解读、新型的一种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等等这些课程。有这样一种目标和理念定位之后,怎么样在我们的项目当中体现出来?主要就是通过课程体系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的设计来体现,以及我们师资的配备,共同完善我们的体系结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定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需要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去训练我们的学员或未来的校友,能够投身于旅游、服务、康养、休闲、度假等这些服务领域,能够真正地引领这个行业持续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期望,具体来说就是对我们的学员和校友的一种期望。刚好有相关系列的课程对应,就是刚才讲的π型课程体系,那一撇是面向于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系列的一些课程。另外,培养他们的合规经营、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战略领导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智慧和哲学的理解、洞见,这是整个项目系统的设计,它的特色其实深刻到各个方面。

主持人:非常生动,我听了以后,感觉随着这个项目的建立,也助于提升个人幸福感。

窦军生:有一个说法,在我们学院内部说,旅游与酒店管理这个专业是我们学院最幸福的专业。

中国对管理者或者是对领导者的期望就是扮演好你的榜样力量,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将自己的快乐传播成更大范围的快乐,提高整个国民的幸福指数。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使命,可以这么理解。

主持人:学习这个专业会非常幸福。

窦军生:希望是这样。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谈一个非常新的概念,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于商科人才的需求日益显著。您作为浙江大学MBA项目的负责人,您觉得对于商科人才来说,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或者是有什么样的影响?

窦军生:这个问题确实很宏大,只能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做一点简单的解读。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些企业走出去之后,其实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国际化的管理人才。不管你是外派也好,还是当地招聘过来进入公司再培训,都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所以,它需要这样一些专业的高层次的国际化管理人才的输出,现在显然储备不够。这对于浙江大学MBA教育项目来讲,其实有非常大的机会或者机遇,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过程当中帮助这些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所以,对于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机会,有很大的空间。当然同时也是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机遇总与挑战并存。所谓挑战,更多是说我们“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是非常快的,虽然我们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自然会走出去。但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我们的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比一般的欧美国家的企业自然而然的国际化的过程要快很多。我们都知道,高层次管理人才或领导型管理人才,他的整个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塑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当企业和整个管理教育机构都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我们就被推上了一线,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另外,机遇。我们这样的企业走出去之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不断地深化,会面临更多文化的冲突,就是跨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跨文化的多元化、复杂背景人才队伍的整合,对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它们也需要对跨文化管理的架构、结构和机制的设计,也需要管理学院和商学院,以及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当中主体的办学项目,能够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所以,对整个MBA教育项目来讲,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机遇、机会。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MBA教育,主流的课程体系都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有很强势的文化,首先体现在语言方面。在这样的一种强势文化督导的国际化的过程当中,他来到其他国家,在一种强势的文化面前,他整合其它的文化和人才队伍,相对会更加容易一些。而我们现在的文化还不够强势,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达到怎样的一种强势,是说文化的冲突可能会更加明显。而现在的课程体系,整个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少。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所谓的机遇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实验场,让我们去开发、去构建这样的一种独特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相关课程体系的开发,来培养这样一种跨文化管理的一种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因为时间窗口比较短,任务非常紧迫,所以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传统管理的模式,因为中国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它会越来越多地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是更多国家的学员会走到中国来接受商科教育,他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知识管理体系,否则学员到欧洲、美国完全可以,为什么跑到中国来?除了我们提供奖学金和成本相对低一点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点,他们也希望到中国来学习很多有特色的管理课程,这个管理课程背后就是深层次的中国管理哲学、管理文化,以及我们对管理者和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完全有可能构建一个真正有中国特色,同时又是能够在全球通适的管理模式或者课程体系。

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机遇,他们来我们国家,有更大的空间让我们去发挥。同时,我们如何真正更好地扎根于中国、深耕中国,能够深层次地去挖掘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包含的一些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管理思想,并能够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层面,并且能够系统地阐述出来,甚至开发成系列的课程,能够真正在更大范围内分享和传播。当然我觉得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的老师来讲,这其实也是很好的机遇。以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当我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老师和团队投身其中。我相信我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或者管理思想,会在全球更大的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只是阶段性的,或者只是开端。这就像上世纪80年代,来自于日本的很多知名的管理学者,当然很多是因为在美国受的管理教育或在美国任职,基于对日本那些一流的国际化企业,它的一些管理实践深入的调研、分析、总结、提炼,最后上升到一种理论层面,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分享。我们中国的学者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是责无旁贷的,这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机遇,当然机遇和挑战是同时并存,但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压力。但是如何更好地将压力转换成动力,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的MBA项目,都应该好好地去思考,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期。

主持人:听完您的诉说,我们也发现其实浙大MBA有一个扎根于中国国情的特色,弘扬到全世界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力量。

下面说一下浙大的GMBA项目,这是中国创造的唯一一个全球意义上的项目。其中全球创业管理和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硕士项目,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个项目的主要特色呢?

窦军生:确实,浙江大学MBA项目里边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子品牌,就是全球MBA项目——GMBA。一个是GEP(Globa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简称GEP。另外一个是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简称GMSCM项目。第一个GEP项目,在前面做了一些介绍,这里不再展开。我们的GMSCM项目是浙江大学和麦吉尔大学联合主办的双学位项目,和我们新开的旅游与酒店管理项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我们这个项目的定位也是非常有特色,定位聚焦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行业,培养面向特定行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全球性的运营管理性的人才。

基于这样一种定位,我们所有的课程都会围绕着这些特定的领域来展开,我们的很多课程也是中国跟加拿大的老师一起授课,有的是联合上课,有的是分别上课,从总的讲来看分别占50%。另外,我们也会同实践界有很好的互动联系。这个项目读完之后,我们的同学获得浙大管理学院的MBA学位,同时取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管理硕士学位。所以,这也是强强联合的一个项目。这跟一般的兄弟院校里做IMBA项目其实不太一样,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个游学或海外的实习,我们是真正深度全程的卷入,所有的课程都是英文授课,有一半的老师来自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飞到杭州来上课。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同学是国际的学生。所以,这个项目从最初的一种定位,到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再到师资、学生,也都是国际化的。当然我们希望我们未来的校友或者是从我们的项目走出去的学员,未来真正能够引领大的方向,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是“健康力量”。本身我们的人才培养,也希望他们未来是真正国际化的,引领我们中国的企业乃至全球的企业进行全球运营,进而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或者是我们同学的一种训练和培养,以及在他们带领下的团队的打造,能够真正推动我们中国传统的制造向未来的数字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转型升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除了我们的GEP、GMSCM,包括新开设的旅游与酒店管理项目,我们其实在所有的项目当中都会强调我们的国际化的特色。因为我们管理学院的使命里边有四个关键词: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第一个关键词是国际视野,我们的国际视野更多强调的是浙大的特色,因为竺可桢老校长曾经说过,我们浙江大学要培养的是领袖型的人才,而不是类似于医生、工程师这些专业的技能型的人才,当然这些人才也很重要。浙江大学建成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高校,培养的是领袖型的人才。所以,领袖型的人才,首先从视野和格局上就应该是全球化的,所以我们的项目,除了刚才讲的那些课程、师资、学生,包括实习等等,都是国际化的之外。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真正在理念、格局、视野上是国际化的,那就是说你有没有一种胸怀天下或者止于治善的情怀和担当,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π型课程体系里加上一横和加上一撇的原因。加上一横就是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一种挖掘和分享、传播。因为我们很多中国的传统管理智慧追求的终极目的,不管是止于治善也好,平天下也好,都是强调一种国际化。我们不仅仅只是关注中国,或只是关注浙江、杭州,或者是更小的一个区域的事情,我们应该要放眼全球,这个其实是不一样的。跟简单的开设几门外语的课程,或者是请两个老外来上这门课程,这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另外,一撇,是增进我们的学员对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深刻的理解和洞见。所谓洞见就意味着你基于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深刻理解之后,能够提炼升华出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可以上升到一种理论层面,在更大范围去传播,我们知道技术和知识是无国界的。所以,从我们项目的产出包括最初输入的角度来看,就是所谓的全球化的。从视野、项目的支撑包括内容体系的提供,包括学员的培养、定位等等都是真正的global。所以,今年新的招生季有一个招生的slogan,叫Global View,Glocal feel。真正能够体现浙大MBA项目对于所谓的国际视野也好,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也好,自己的一种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基于这样一种顶层设计,我们如何在不同的项目当中真正能够一一体现出来,落到项目的实处,不仅仅是喊一个口号。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通过您刚才的介绍,也是从内而外,无论是体系的设置,项目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全球化的思想。

窦军生:正所谓“内圣才能外王”。

主持人:最后我们想了解一个考生比较关注的话题,就是今年的招生政策有没有调整?报考有哪些注意的事项?

窦军生:整体来讲,我们MBA报考的政策、招生政策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因为我们要本着对我们所有的考生都是要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的政策不可能朝令夕改。总体稳定,只有个别地方做了局部的优化和调整,也是根据国家政策相应的一种调整。总体来看我们的招生是分两批,一个是提前批,一个叫常规批。所谓的提前批,你在考试之前首先申请提前批面试,先面试,然后再参加全国的联考。常规批是不参加提前批面试,没有申请或者是申请没有获得资格,你就先去报考,先通过全国的MBA联考,拿到成绩,并获得了复试的资格之后再来参加我们的复试,然后择优录取。在我们提前批的录取里面有三种情况,你申请,并获得了面试资格之后,通过我们的面试,可能是拿到了优秀的结果,有可能拿到良好,也可能拿到一般,就是三种结果。如果是“优秀”,你在接下来参加MBA全国联考之后,只要你总分和单科分都达到了国家A线,你就直接获得了预录取资格,当然前提是政治要合格,体检要合格,这是两个必备条件。如果是“良好”,只要你的全国统考的分数达到了国家A线,总分和单科分两个方面,你就直接获得复试资格,再来参加我们MBA的复试。也是按照成绩排名,择优录取。如果最终获得预录取资格,也是政治和体检合格。如果面试结果“一般”,其实跟我们常规批的考生,没有参加提前批的考生是一样的,接下来要参加MBA的联考。只不过他和常规批的考生有一个共同点是,他要获得我们明年3月份面试的资格,必须要通过的是浙江大学自主划的那个复试分数线。我们从2019年开始,要严格执行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考复比。考复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面试的名额跟招生的指标之间有一个比例,根据这个比例来划定你的分数,所以有不确定性。比如今年考得都特别好,而我们整个名额假设还剩50个人,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最高就是1:1.5,就是75个人有资格参加我们的复试,我们就是从成绩自上而下来安排。

基于往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分数线应该会高于国家A线。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各地举办了那么多场宣讲,大约15场,来你的城市,听我的故事。主要就是介绍、推广我们的品牌和招生政策的解读,希望更多的考生能够了解我们的项目,了解我们的招生政策,进而能够通过提前批,提前了解我们的项目,是这么一个考虑。

总体来讲,参加提前批面试还是有一定的好处。当然这个不是歧视,因为我们MBA整个教育就是一种管理的职业教育,所以希望我们的考生,能够对管理这个职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相对比较年轻的那些考生,我们建议可以稍微暂缓来读这样的项目。哪怕你考进来,可能你最终对这个项目或者是对整个职业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够深入,我们要对我们的学员负主要责任。如果负责任地跟大家说,若是能够通过提前批来参加我们是欢迎的。常规批我们也是欢迎的,可能有的同学一是不知道我们的提前批政策。另外,不太符合申请我们提前批的条件,因为我们的提前批是要有中高层管理经验的,有些同学可能刚刚达到MBA的报考条件,没有任何的管理经验,这样可能只能参加常规批的考试,这样竞争会非常激烈,当然我们也欢迎这样的考生。因为从长远来看,他可能有很大的培养潜力,我们不会拒之门外,这就是今年政策方面总体的情况。

主持人:好的,刚才您详细的解读了2019年招生政策,我们也希望一些细节或考试时间节点的问题,也请上浙大MBA官网进行了解。再次感谢窦主任做客我们访谈间,为我们带来浙大MBA最新的一些发展情况。以上就是本节目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商学院资讯,敬请关注新浪教育商学院频道。

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窦军生:再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