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历险记》:请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做真实的自己

新浪教育
这些天,一部由绘本改编而来的电影《公牛历险记》,不知怎么的,一夜之间就把小E的朋友圈给刷爆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好奇心,小E也拉着小伙伴,挤在一堆小朋友中间看完了这部电影。
说真的,这部电影看似非常的无厘头,笑点萌点不断,但是睿智的小E还是从中悟出了一点点人生哲理,正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分享呢!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头与众不同的公牛,它的名字叫费迪南。虽然出身在“公牛之家”,但是费迪南和其他的公牛不太一样,它天性温和,不爱斗争,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去山谷闻闻花香。
另类的它受到了其他公牛的排挤,于是费迪南决定逃离这个不容它的“公牛之家”。可是当费迪南无意中闯入小镇时,人们被它庞大的体格吓到,误以为是危险的猛兽,把它送到了格斗场。

面对格斗场上斗牛士的百般挑衅,费迪南依然保持真我,尽管有机会至斗牛士于死地,它也没有这样做。
就在斗牛士的剑要刺进它心脏的前一刻,费迪南发现了它最爱的花,于是它选择坐下来,静静地闻花香。
在电影的最后,费迪南获得了童话般的结局,斗牛士放下了手中的剑,全场的观众也将手中的鲜花抛向它,这头与众不同的公牛终于受到了别人的认可。
这部备受好评的电影,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地方呢?
1告诉孩子不必和别人一样
费迪南是幸运的,至少他收获了美好的结局。可是现实生活中,愿意接纳孩子与众不同的父母却不多。随大流、不做另类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守则。
爸爸妈妈总是会担心如果孩子与众不同,会不合群,会感到孤独。所以一旦孩子有“异于常人”的表现,就想着要去纠正,去改变。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人喜好。无论是喜欢打篮球的小女孩,或是喜欢洋娃娃的小男孩,又或是电影中爱花的费迪南,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的爱好与选择。

美国有位妈妈就在《公牛历险记》上映后,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儿子就是公牛费迪南》(My Son is Ferdinand the Bull),分享了她的育儿经历:
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这位妈妈也不例外。她8岁的儿子查理,天生体格健壮,比同龄孩子要高出一个头,连教练都说他不做运动员可惜了。
但是,这位查理小朋友对运动完全没有兴趣,踢足球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是跑着上场,只有查理不紧不慢,球则是能不碰就不碰;后来,又尝试了游泳,也以失败告终。
这位妈妈依旧不放弃,继续尝试了跆拳道,水球等各种竞技类体育项目,查理都是兴致索然,反而对画画和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费迪南嘛!
最后这位妈妈妥协了,让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吧,画画也挺好的,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艺术家呢。这个故事是不是给手机前的你们有所启发呢?

2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影片中的费迪南一出生就被贴上了标签,公牛就是要努力成为斗牛,不然就只能沦为肉牛,这是社会给它贴上的标签。
生活中,大家又何尝不是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呢?大人对孩子不经意的评论,都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别人贴上某个名词标签时,他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固定印象,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比如在指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如果孩子做错题,有些父母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怎么这么笨!”类似的话语。
那么孩子被贴上“笨”的标签,就会觉得反正爸爸妈妈觉得我笨,那我就是很笨,再努力也没用。
也有些家长可能有意无意在人前说:“我家孩子太淘气了”,那孩子接受到这个标签暗示,只会更加淘气。
这些都是负面标签可能会导致的结果。爸爸妈妈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负面词汇,适当利用正面标签,给孩子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比如:
“孩子学习很自觉,都不用我怎么督促。”
“我家孩子懂事了,昨天知道帮妈妈洗衣服了。”
这些积极正向的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孩子。但是,在使用正向标签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意设定标签。
小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一旦他们发现,妈妈爸爸虚夸自己的长处,很容易对父母失去信任,而且如果达不到这些设定的标签,孩子也会有产生挫败感。
3教会孩子感知生活的美好
电影里的费迪南不需要荣誉或是赞扬来获得快乐,能够每天闻到花香,对它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幸福的人总是能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美好,比如和家人的一次聚餐,收到朋友送的一件小礼物,解出一道难题,又或者只是一个晴天,一个拥抱,一杯热茶,这些小事都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让孩子学会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去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美好。小E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公牛费迪南一样发现生活中的花香,找到快乐的源泉。
来源:EF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微信公众账号
责任编辑: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