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2017内地招生300名 增设两新学科

新浪教育
“高校驾到”栏目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浪教育讯 2017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7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有何变化?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淑英女士做客新浪,在线解读2017香港中文大学的招生计划及报考规则。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淑英女士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淑英女士
招生政策重点内容摘要: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它是一所研究型的综合大学,其教育使命是“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国与西方”。香港中文大学有着非常灵活的学分制,四年123个学分除必修外,可以按学生兴趣和意愿自由安排。港中大是亚洲大学里唯一一所全面实行书院联邦制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学校实行两文三语(两文是英语、中文,三语是普通话、英语、粤语)和通识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有特别针对内地的招生计划,实行大类招生,分为人文、理科、工科、商科四个大的学科门类。香港中文大学是一个综合的研究型大学,有八个学院。2017年港中大增设了两个新的学科:金融科技学、以及工商管理跟法律学院共同提供一个双学位——可以拿到工商管理的学士学位与法律的博士学位;另外学校还推出了“创业创新”的辅修课程,面向所有港中大的学生。
2017年港中大在内地总共31个省市自治区招300名本科生,这几年港中大还保留了一些机动名额。如果某些省市生源特别好,会适当考虑扩招。考取港中大的最低总分要求是,文史类的考生最少要考到600分,理工类的学生最少要考到630分。在英语方面,英语单科最少要考到120分,若想要获得奖学金的名额,英语单科必须达到130分。
港中大共设3类奖学金,分别是“全额奖学金”、“全免学费奖学金”、“半免学费奖学金”。如果是自费,每年的学费是14.5万港币,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2.3万左右。
此外港中大交流机会多,大学、学系、学院均有设置交流的机会。另外学校还实行了环球实习计划,包括摩根史丹利、路透社、Google、德意志银行等名企都与港中大有合作。在就业及深造方面,港中大毕业生竞争实力强,约37%内地毕业生留港工作,约50%学生留港或出国读研。
访谈完整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教育“高校驾到”栏目,我是主持人戴全英。高考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家长和考生更好地了解各大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高校驾到”栏目特地邀请全国各大高校的招办负责人来坐镇,为大家提供专业的报考建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这位嘉宾是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淑英女士,王教授欢迎您。
王淑英: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好。
国际化校园 融汇中外多元文化
港中大世界排名第27名
环境优美 香港校园面积最大高校
主持人:我们知道,香港中文大学其实是每年很多高考状元都很青睐的一个高校,节目一开始请王教授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学校的基本情况。
王淑英:好的,谢谢。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它是一所研究型的综合大学,我们的教育使命是“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国与西方”。我特别觉得现在在国家很多重大的跨世纪项目里面,港中大的教育使命配合得很适时,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也是一个黄金机会,因为这都是结合了传统与现代,融汇了中国与西方的一个大工程。
港中大的师生来自于世界各地,也有广大的本地生,大概占80%,另外20%是海外来的学生。所以,港中大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具有国际化的校园,也融汇了中外多元文化。
港中大在香港以及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学,在短短的五十几年创校以来,港中大的世界排名都排在前50名之内。我们在世界上也是排得相当靠前,排在第27名,非常国际化。
我们主要是培育学生在他们的专业本科里面,有专、精、深的知识和基础,又有会处事的智慧。除了在认知方面,这是硬性的能力,软性能力的培养,港中大也非常注重。港中大有一些特色,我也可以给观众朋友介绍一下,给同学介绍一下。
第一个特色是,我们有非常灵活的学分制,让学生可以在四年里面修完123个学分。123个学分中本科课程占了学分的一半到三分之二,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很自由地利用他的这些学分在一所综合大学里面去发掘他自己其它方面的兴趣跟才能。
我们还有书院制,我们的书院结合了中国宋、明书院,还有牛津、剑桥非常特色的书院制,是亚洲大学里唯一一所全面实行书院联邦制的综合研究型大学,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特色。
第三,我们是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我们是两文三语。两文是英语、中文,三语是普通话、英语、粤语。一般学生到港中大,毕业以后他们的语言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我们也有这么一个严格的要求。
我们还有通识教育,我们希望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综合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瞬息万变的大时代里面能够很快地适应变迁。
最后我们对学生有一些期盼,将来做领袖也好,做一个世界公民也好,做咱们国家的中华儿女也好,还是希望他贡献社会、回馈社会。我们还用很多非形式教育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装备他们,让他们有贡献社会的元素。
港中大还有一个特色,它的占地面积可是说是香港众所大学里(也可能是亚洲)数一数二的,主持人有机会可以到港中大看一下,我们有137公顷,面积很广,而且它俯瞰吐露港,背山面水。我们在香港和亚洲区域都赢得很多环保奖项,今年我们在香港打败了238个私营、公营的机构,赢得全港最节能环保的校园。这也是一所大学,除了在学问上、在人才培养之外,对社会公益应负的一点责任。
以上主要是港中大的特色。
港中大吃的东西很多,校园里就有33家咖啡厅、食堂,有上海菜、北京菜,有专门做饺子的小馆子。我们还有清真菜,还有素菜馆,非常多元化,在吃方面我们也希望迎合多元文化。
我们里面还有4个小型的展览馆、3个大的图书馆,总共有10个不同的地方让学生找到他自己可以清静思考,还会有欣赏文物、艺术的角落。这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特色,希望同学从想象当中觉得香港中文大学一个非常优美、非常理想的人才培养摇篮,也可以付诸行动考虑报考香港中文大学。
大类招生 四大学科门类 八大学院
2017年港中大增设了两个新的学科以及“创业创新”副修课程
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学的专业设置是怎样的呢?我们的优势或者强势学科有哪些?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学有特别针对内地的招生计划,首先我们是大类招生,分为人文、理科、工科、商科四个大的学科门类。香港中文大学是一个综合的研究型大学,里面有八个学院。八个学院里,只要学生进了四大类,他们就可以在四大类里面再进一步选择他进哪个学院。比如说他是属于人文类的学生,我们人文类的学生可以进我们的文学院、教育学院、法律学院、社会科学院等。比如说理科类的学生,它可以进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还有商学院。商学院就是工商管理,它是文理兼收,大类无论是文史类还是理科类,都可以选择进我们的工商管理学院。
港中大参加了全国统一招考计划,我们被教育部列为提前批的高等院校。来港中大,一般来说是本科生是四年,123个学分拿到学位。有些学科,像医学院专门训练专科医生的门类,他们就要六年才能够拿到医科专业学位。
本科生进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他只要按他自己的志愿修读人文、理科、工科或者是商科其中的一类,学生第一年的时候就在他们的学院里面学习学院提供的基础学科。第二年开始他就可以确定他主修的专业或者是他本科的专业。所以,一年级进来的时候,从大类招生进来,从我们八个学院里选择其中一个学院,在学院里一年级是基础学科,修完一年,第二年就可以确定他自己的本科专业。这是很直接的大类招生。
我们没有说必须让学生专业调剂,我们不会勉强学生。他只要考进香港中文大学,根据他的人文和理工类的分类,招进去的学院他们自由选择,第二年开始确定他们的本科专业。
我特别想给同学介绍一下,2017年我们增设了两个新的学科。首先,我们推出一个新的本科学科——金融科技学。现在我们都淘宝,都在网上付款,而且特流行共享单车,手机付款可以走几公里。这些都是金融科技学最新、最尖端的一些技术上新的突破,走上一个世纪、两个世纪,肯定金融就会慢慢从传统的方式走向用高科技配合金融的发展。所以,香港中文大学是全香港第一所开办金融科技学的大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考我们的工程学院,理工类的就可以报考金融科技学,金融科技学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合办的一个新的学科,是念四年。
第二个新的学科——工商管理跟法律学院提供一个双学位的课程,但是它是念五年,五年以后,他能拿到一个工商管理的学士学位,还有一个法律的博士学位。一般来说,过去香港的学生需要要先拿到一个本科学位,另外还要再工作两三年,之后再考进念博士学位,一个过程下来大概需要7、8年才能完成两个学位的课程。现在我们把它合并在一起,五年期间学生可以拿到工商管理学士和法律博士学位,具有很大的弹性。比如说,一些学生三年级的时候可能已经有雇主要聘请他,给他一个工作的机会,他就说我多花一年的时间去辅修法律的学位,那个也可以。他修满了四年,他就拿到了一个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再加上辅修法律,在他毕业的证书里都会写得很清楚。但是他考进香港中文大学,报考这个学科,则保证了他五年之内,前四年可以念工商管理加上法律,第五年就专门念法律方面的知识,五年以后毕业就可以拿到双学位。现在很多人对法律有兴趣,但不一定喜欢当一个专业律师,因为他觉得律师可能要走得更专业一点,这正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想法。现在法律博士在各个领域都很受欢迎,无论是政府、金融机构,无论是在法律的法务所,可能都需要法律知识,加上他对工商管理方面知识的掌握,将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今年就决定开办这门新的双学位学科。
今年我们还推出了一个副修课程,面向所有港中大的学生,这个副修课程是“创业创新”,全校学生都可以去選修这个创业创新的副修课程。这个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训练,希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现在大家都知道创新思维架构,在大学里面怎么将传统学科跟创新思维结合起来,怎么能够配合得好,首先就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管理初创企业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各行各类非常重要的创新创业技能。所以,我们今年面向全校学生提供了创业创新的副修课程。
以上就是我介绍港中大今年新增的课程,还有我们的优势学科。
香港所有大学里唯一一所有4个诺贝尔奖得主老师任教的大学
主持人:确实今年我们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增了一些科目和我们的课程。香港中文大学据我所知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淑英:首先,因为港中大是一个研究型的综合大学,大学的教师、团队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这些老师在外地或者在港中大的研究都是出类拔萃的。港中大一共有3300个教授、教师,师生比例非常好。我们是香港所有大学里唯一一所有4个诺贝尔奖得主老师任教的大学,包括大家很熟悉的杨振宁教授,他很早就已经是港中大物理系的荣誉教授。另外,“光纤之父”高锟教授,是我们前任校长,也是港中大2009年拿到诺贝尔物理奖的其中一个教授,我们也非常荣幸,他当了我们八年的校长。经济学里面有詹姆斯•莫理斯,还有“欧元之父”孟德尔教授,他也是全球金融与经济学的教授。数学系的邱成桐教授,曾获菲尔兹奖,是数学界里面的最高荣誉奖项,还有图灵奖。另外还有三位中科院院士、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少学科教研人员都获得很多世界公认的奖项,不在这里一一列出。我们的师资还是非常卓越、非常强劲的。
老师不光在研究方面非常卓越,港中大的师生关系特别密切,很有名的教授一点架子都没有。因为我们有书院,每个老师都属于一个书院,教授在书院里面跟学生打成一片,往往在其它方面还给他们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将他们过去在学问方面、其它方面的经验跟学生分享。总之,在校园里教授的亲和力还是非常好的。
2017内地招生共300名 预留一定机动性名额
文史类考生最少要达600分 理工类考生最少要达630分
主持人:刚才王教授,无论是学校的基本情况,还有师资力量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家长、同学很关心的是香港中文大学2017年的招生计划具体是怎样的?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学是提前批招生的高等院校。2017年我们在内地总共31个省市自治区招300名本科生。我们这几年也注意到生源非常好,我们很感谢内地的高中学生还有学校、以及毕业生,帮我们介绍香港中文大学,这几年我们还有一些机动的名额。如果某些省市生源特别好,我们就会扩招。比如去年是300名,但是最后录取了308名,扩招了8名。去年北京原来是17个名额,但是后来因为也是生源很好,在北京多招了一个名额,去年在北京招了18个学生。所以,预留了一些机动性的名额给内地的学生,生源好,我们还是非常愿意充分利用我们机动的名额。
我再介绍一下在北京招生的情况。
今年在北京也是17个招生计划,包括5个文科的,12个理科的,名额的分配是这样。但是奖学金的名额我们非常平均,两个带奖学金的名额给文史类,理工类的也是两个带奖学金的。港中大四大类招生里,我们今年针对文史类学生的招生,人文类的有两个名额,商科类的有一个,其它两个带奖学金的,我们就让他自由选择,没有用大类的名额限制他们,只要他们考取了我们奖学金的名额,他们就可以自由选择他要进哪个大类。
主持人:大类都可以选择。
王淑英:都可以选择,当然他要是文科类的学生,比如说我要进教育学院,我要进法律学院。当然今年的商科,自费的有一个名额,但是如果他是奖学金学生,他可以选择到商科类,也就是说我们会变相增加了商科类的名额。
关于理科生,今年人文类的也是两个名额,这个是文理兼招的,理科类的是4个,工科是3个,商科是1个,再加上2个带奖学金的(这个也是自由选择最后进哪个大类)。所以,总共理工类的招12个,文史类的招5个。
我们招生的政策没有很大的变动,出了分数就填志愿。我们只是考虑高考的分数,不含加分,我们没有加分政策,所以是裸分。他在高考考取哪个分数,裸分就作为我们招录这个学生最基本的一个评选的机制。
我们有一些最基本、最低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在奖学金方面,英语单科成绩最低必须达到130分。因为我们有一个要求,香港中文大学两文三语,很多学院是用英语授课,而且学生的考试、作业、写实验室报告也都要用英语,因为学校有大量的老师母语是英语。我们对英语有要求,外语是英语,想要获得奖学金的名额,英语单科必须达到130分。不带奖学金的英语单科最少要考120分。这是英语方面的最低要求。
我们也有一个最低总分的要求,比如说750分为满分,文史类的考生最少要考到600分,理工类的学生最少要考630分。
我们录取学生的时候不含加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采取的是非常直接、非常简单的一个录取方法。
顺便也给学生解释一下填志愿的时候,有一些同学如果你觉得我必须得拿奖学金才进港中大,他在志愿里就需要填上只限带奖学金名额。
主持人:有分类?
王淑英:有分类的。如果我们在奖学金的那些学生里面,我们拿了最高分数的,比如说文史类两个,理工类两个,这个学生已经足够有高分数,但是他说我志愿只是拿奖学金才来港中大,我们就不能把他的档批到我们的港中大,就会退回去,因为他说我只是拿奖学金。所以,要增加17个北京的名额的话,如果你是理工类,就在12个名额里,你就干脆把奖学金跟不带奖学金的名额都可以填上去,都可以打勾,考取香港中文大学被录取的机会也扩大了,充分利用5个跟12个名额。
北京是出分填志愿,现在全国都已经全部改成了出分填志愿。我有一个计划,今年高考分数出来了以后,我会在6月24、25号左右再来北京一趟,分数出来以后,如果同学有疑问,觉得心里有点忐忑——我能不能上港中大呢,我希望给他们做一点辅导,也可以针对他们有兴趣的学科,给他们做更深入一点的介绍。观众朋友可以留意港中大内地生的招生网页,6月24、25号什么时间来、在哪个地方,都会公布出来。
共设3类奖学金 优秀学生最高可获四年 免学费及生活津贴
住宿头三年可以住校内 第四年按意愿选择
主持人:刚才王教授非常详细地说了一下报考港中大的一些注意的事项,如果各位要报考,一定要注意细节的问题,尤其是高考倒计时,好好学英语,把英语成绩提上去。
另外,出分之后我们会有一个直接的交流机会,大家也可以随时留意。
其实刚才您也提到了针对北京说了一下奖学金,其实不仅仅是北京的考生,全国的考生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相比内地高校来说,可能去港校就读学费会有点高,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费、住宿费或者是奖助学金的情况是怎样的?
王淑英:这应该是考取分数以外最重要的一环,我也给同学介绍一下。
香港中文大学招收内地生,我们从1998年就开始,历史很悠久,我们一直都给内地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一直培养了差不多4000余内地来的大学生。当中其实有三分之一是拿奖学金的,从98年到现在没有改变过。今年我们还把奖学金给优化了,我们有三类奖学金。第一类的奖学金叫“全额奖学金”,是最好的奖学金,也是最高荣誉的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把四年到港中大的学费都全免了,每年不用发愁要交学费了。另外,我们还会保证这四年还有住宿费加上生活津贴、补贴,这类〝全额奖学金〞总共四年下来大概是76 万港币的奖学金。
第二类奖学金是全免学费的奖学金,很容易理解,他们会获得相等于四年学费的奖学金,免掉四年的学费。
第三类是半免学费的奖学金,四年下来只需要交一半的学费。这是三种奖学金。
我再说一下全额奖学金,就是最好的那个。那个奖学金是发给每个省市,分数排在头三名的学生。他不用申请,我们只要知道他是头三名的学生,我们自动就给他全额奖学金。很简单,不用特别申请。
到底我们的学费是多少呢?如果你自费,每年的学费港币是14.5万,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2.3万左右。每一年的住宿费,这个很重要,因为香港住在外头租金很贵,港中大保证内地来的学生住在我们大学书院里的宿舍三年,第四年让他自由选择,他可以再申请,他也可以选择不申请。因为到了第四年,有一些学生现在都觉得,我也应该和香港的老百姓融进去,第四年他可以再申请,或者可以选择住在外头,但是我们保证头三年可以住在校内。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全年的住宿费大概是1万块港币,折合人民币是8000块一年。在香港外面租一个很小的房子,大概也要8000一个月,而我们是8000一年。而且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很美,我们说像豪宅一样,港中大依山傍水。生活费算起来大概2.8万到3万人民币左右,但是有些人可能喜欢换手机,有的喜欢吃得好一点,有的喜欢多花一点钱。我们校园里面的消费跟沙田附近的消费,大概一年3万港币不会觉得生活得很穷,生活得很窘迫,折合人民币大概是2.8万左右。
我给大家一个参考,如果把儿女送到英国,大概要比上香港中文大学贵1.6倍,我们都算好了。把他送到美国去,要比香港中文大学贵2.5倍。而港中大也是一个国际认可的一流大学,坐3个半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回来见父母,相对来说学费等等各个方面还是蛮双赢的。
学费方面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
小编提醒:
高考分数不高却能进好学校,现实吗?其实家长和考生缺的只是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已,高考志愿专家长期活跃在高考志愿填报第一线,接触过无数的考生和案例,不同的分数分别有怎样的发展方案,选择哪一种对考生最有利,专家非常了解。借助志愿专家指定的完美志愿填报方案,是考生展翅高飞前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礼物。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志愿填报专家团(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强大助力。
QQ咨询:3331309779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扫描添加高考志愿通微信
交流机会多 大学、学系、学院均有设置
现时已迖到差不多40%的学生有海外交流的机会
提供高人气环球实习计划 世界名企触手可及
主持人:尽力去争取我们的奖学金。香港中文大学对外或者出国交流机会多吗?具体是怎样的?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学的交流机会其实很多,为什么呢?我们有各个方面的交流机会。第一,整个大学安排下来的海外交流机会。第二,它们的学业、学系给他们安排的交流机会。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法律学院,学院里面就安排80%的学生跟英国的法律学交流。比如建筑学院也是跟巴黎的建筑学,直接进行对口交流。有大学的、有学系的、有学院的。还有短期交流,寒假、暑假的时候,书院提供的短期交流。比如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把他们送到苏格兰去交流一个多月,把他们的法语也好、英语也好,去训练训练。我们还有一些服务,我们叫学习服务,比如说一批学生每年都到国内的山区,去当义教的老师,或者是给他们建社区房子,港中大建筑学院的学生每年都去。
所以,在交流方面,我们是多方面的,有一点大包围的感觉。
学生最多去的是大学给安排提供的交流机会,我们现在跟海内外250多所高等院校有合作交流的伙伴关系,我们每年送出去的学生大概已经接近40%。我看了一下澳大利亚其它地方,大概是20%几,我们现在已经有40%的学生有海外交流的机会。而且我们的伙伴关系跟很多有名的高等院校,包括牛津、剑桥,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包括加州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跟有名的一流高等学府都有伙伴关系,我们把我们的学生送过去,他们把他们的学生送到香港中文大学。40%是这么一个情况。还有很多其它的机会。
最重要的交流是什么呢?他出外交流得到的学分可以拿回来香港中文大学,换成港中大的学分,也没有白费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年的学分。第二,他不需要交对方合作伙伴高等院校的学费,他来港中大,交港中大的学费,我们保送他们去那边交流。
有时我们的学生出去交流的时候,比如要飞到美国,在当地的生活费蛮贵,我们有足够的助学金,或者是奖学金,专门是给大学我们的学生在外交流、在外学习的。
所以,只怕你不去,只要你决心要去,各个方面我们会充分贯彻出外学习交流的目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我们让学生自由地申请,我们不会给他们分配,你去这个地方、他去那个地方。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学校都非常受香港的港生欢迎,他们希望能够回到国内高等学府交流,我们都让他们自由申请。内地的学生,他们很喜欢到亚洲有名的大学或者是美国、英国、欧洲的大学去交流,我们也都让他们自由申请,不做分配。
希望同学可以充分利用享受这么一个机会。
我们有一个最近这几年非常红、人气很高的环球实习计划。这个计划是什么呢?有3-4个月左右,一般他们念完二年级以后,在暑假期间,我们把他们送到海外的一些大企业去,争取工作的机会,其实是实习的机会,也是希望他们从二年级实习回来以后,三年级、四年级,在他们将来要出去找工作以前,他们已经有一点对工作岗位或者是在工作的机构里面等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准备。我们现在还有一个环球实习机会,一般来说是3个月到4个月,但是现在有好多学生因为表现很好,那些机构、大企业往往就给他们再延长半年或者一年,港中大也配合。学生如果觉得留在现在这个企业3个多月不够,还有很多东西想学得好一点,他们可以向大学申请休学。休学完全不影响他的奖学金,不影响他住宿的权利,也不影响他的学分,我们就帮他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暂时停下来,让他复课的时候,又继续他们的学业。所以,有些人四年不毕业,我们完全都不吃惊,我们就让他念五年,因为香港中文大学是弹性学分制,这是提供的另外一个方便。
现在跟很多在外的大企业,包括摩根史丹利、路透社、Google、德意志银行,都跟我们有全球实习计划的安排。这几年学生也不惦着复修了,有时他们想要去海外交流学习一年,他们就会想办法缩短出一个学期,把那些时间放在争取实习机会上。这也是应大环境的改变,香港中文大学也做出了应变的政策,尽量给学生提供在没有毕业之前多种多元化的机会。
主持人:无论是出外交流还是实习,我们都提供了很多平台。
王淑英:还有服务学习,我们也提供很多机会。
港中大毕业生竞争实力强 出路广
约37%内地毕业生留港工作 约50%学生留港或出国读研
在港深造满7年有资格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证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长或者孩子都要考虑选大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跟以后人生的规划,跟就业都联系在一起,很多考生选择港大的时候都会考虑以后就业发展是怎样,想了解一下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是什么情况,而且尤其是说内地的学生去到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之后他一般去处是怎样的?
王淑英:这个也很重要。
港中大毕业生6月份毕业,我们头一年9月份就会做一个调查,调查他们现在的工作或者是进修,了解他们的发展机会在哪里,我们其实非常非常满意。我们9月份去做调查的时候,大概已经有90%的学生已经确定了他自己的计划。我可以给大家一些数字参考,我们大概有37%的内地毕业生留在香港找到工作,这37%,很多是跨国企业,他在香港工作,但是他的工作可能要求他到国外去,到东南亚去,甚至回到国内。所以,他在香港受聘,但是他的环球视野、环球就业的机会经验也是有的。所以,现在33%的学生毕业以后,9月份就已经留港工作。大概现在有27%左右的学生会在香港读研,在香港的公立大学里继续念研究生,继续深造很重要。在香港如果考取研究型的研究生,香港特区政府也设有奖学金,硕士两年、博士三年,都免学费,然后每个月还给他们发津贴,也是每个月有5、6千,等于找到一个工作,又可以继续进行研究,跟随他的兴趣研究,跟教授一块儿合作研究。还有大概21%左右的学生,考到国外去念研究生。现在我们看到国内大概超过50%的学生,无论考到香港还是国外去,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多拿一个学位,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现在大学学士学位,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他们也希望装备一下自己。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从内地招到香港中文大学来的学生,他们在学能方面的的确确非常强、非常优秀。因为20%能够考到国外的研究院,也有30%左右考上香港公立大学里面的研究院, 37%留在香港工作,非常圆满。另外,去年9月份我们做的统计,9%左右选择回到国内工作。
整体来说,3个月之内大概有超过9%的内地毕业生都已经把他们的计划、他们的出路落实好了,而且他们的分布我们是非常满意的。
顺便一提,他们比如在香港念四年的本科生,还有念两年的硕士学位,或者是念三年,再念一个博士学位,整个下来就是六年到七年。香港特区政府非常爱才,觉得这些都是人才,如果你连续在香港居住满七年,就有资格申请香港的永久居民证,从而吸引内地生读研。港中大毕业的内地生,他们的装备还有竞争力非常强,他们的出路也非常广。
平等培养 注重给学生增值
实行书院制 通识教育 培养两文三语能力
主持人:对于那些想要报考香港中文大学的孩子、家长们,您有没有什么报考的建议可以提供给大家?
王淑英:我从1998年开始在内地招内地学生到香港去,有很多经验。
首先真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考要全力以赴,毕竟还是看高考的分数,尽量争取好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
另外,到港中大念书,心理准备很重要,看了很多例子,考取很高的分数,来到港中大念书。他书也念得不错,但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是来的时候高考分数最高的学生。我观测了一下,也跟内地学生常常聊这个问题,心理准备很重要。心理准备包括什么?
首先,到港中大来念书的同学要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毕竟你离开一个舒服圈,从小到大都土生土长,上学、回家、父母照顾,是蛮舒服的地方,习惯了。所以要跳出这个舒适圈,要有这么一种开放的态度。
第二,要愿意接受一个具备国际教育氛围以及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像香港中文大学一样。我们非常希望,随着四年大学学习,同学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大学的生活很自由,不像高中,老师把你管束,回家还有父母。从内地来到香港念书的学生,他们觉得更自由了。在那么自由的环境下,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之下,我希望来香港念书的学生,他会独立思考,并且可以跟多元文化里和自己不一样的同学、老师学习,同时又能够适应下来,开放性地去接受,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要有一点自发性的性格。
最后,善于利用时间,善于利用他自己的精力。正是因为大学那么多元化,那么自由自在,所以要充分善用自己的精力,把他自己一天里面最充沛的精力时间放在他最需要优先处理好的事情上去。充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他自己的精力。他在弹性学分下,他的学习计划就会做得好,到了大学第三、第四年的时候,满足感就会非常高。
其它还有一点就是是勇于尝试、接受挑战、多参与活动,接触全新的环境,不要很快排斥,说这个不适合我,要有一点好奇心。
这是心理方面的装备。
来到港中大,因为我们是全面培养学生。我一再告诉同学,来到大学,来到港中大,我们非常注重给学生增值。无论你是最高分来的,还是你是最低分,但是考取了香港中文大学,我们都是划一地给他们全面培养。因为大学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增值,无论他从哪里出来的,我们希望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对很多事情充满了思考,这是港中大的追求。所以,我们有书院,有通识教育,也提供了粤语课程。这个粤语课程不是必修的,很多年前是必修的,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必修的了。但是学生来到港中大,那么好的机会,你们又很年轻,充分利用青春岁月,经历充沛的时候学语言比较好,两文三语的能力,我希望他们也能在这四年里装备好自己。
我希望学生首先在高考方面好好努力。另外,在心理方面有充分准备,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到港中大来念书一定会成功,一定会非常有意义、非常愉快。
主持人:所以大学其实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另外一个好的起点。香港中文大学就为大家这个起点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更加增值,去丰富武装自己,希望如此。
非常感谢王教授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以及提供了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们这一期的访谈就到此结束,感谢王教授,也感谢大家的收看。如果各位家长和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高校的招生信息,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高校驾到”栏目。如果想进入我们的高校交流群,可以关注新浪高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家长圈,点击进去就可以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王淑英:感谢各位观众朋友。
新浪教育“高校驾到”栏目陆续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推荐高校,解读高校最新招生政策,敬请关注!
“高校驾到”栏目联系方式:
电话:010-58983871
邮箱:quanying3@staff.sina.com.cn
责任编辑:戴全英
2017新高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