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北京2017高考作文点评:情感体验需要层次

新浪教育

关注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这是2017年北京卷高考作文:

一、今年北京卷作文与前两年的作文关联度怎样?

1.今年是推行大作文“二选一”的第三年,这样设置更能让考生有话说,同样更利于选拔。

2.如果用简单的关键词作为主线来衡量近三年的语文卷,2015年主线是“心灵”,2016年主线“审美”,2017年则是“情感”。

为此,考生很容易感受到,情感是人与人交往中一个很好的纽带,对于第二篇作文,在共和国百年华诞的时候,如果有幸请你拍摄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你是带着“自豪感”的,

这近三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传统文化与生活化”、“传统文化带来的自豪感、自信心”,是一个逻辑化的结合体,那么今年似乎“自豪感、自信心”是重要的主题,为此体现在作文中,并不奇怪。

3.北京卷作文,相对来讲,对考生审题不设坎,考生能在短时间内明确材料讲的内容,即便这样,对于体裁也有明确的要求,作文题目也有明确的要求,第一篇“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第二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些都很明确。

二、今年北京卷作文有哪些创新?

1.“来之不易”是情感体验的层次之一。

“我们觉得社会太浮躁了,年轻人多数都期待不劳而获,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要选拔优秀的青年进入大学,今后,他们还要建设国家、社会,我们觉得这样的青年必须是务实的。现在的孩子,一出生,条件相对都非常好,或者说物质很丰富,他们没有体悟到‘不容易’三个字的道理,那么我们古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怎么生活的,怎么兼顾自己家庭和整个国家利益的?”。

高考前,我们分享了这一段话给考生,“来之不易”是情感体验的层次之一,我们再看看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那么寻找和建立符合这些方面的纽带是多么艰难。

共和国走过100年,来之不易四个字显得更加重要,在体现这个不容易的基础上,一种自豪、自信、责任感也涌上心头。

带着感情来表达,是一个层次,更是一种高度。

2.“穿透力”在人文体系中,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形成纽带,能把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历史传承,无疑是穿透力的体现,穿透力是生命,同时还要得到认同,要不就很难形成纽带。那么第二篇,假设你拍的照片,仅仅用一幅或者几幅就能体现出共和国辉煌成就,因此这几幅或者一幅图片,至少对你来讲,具备一种穿透力。“四面楚歌”是借用思乡这个穿透力的体现,那么《爱的奉献》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说明爱也是穿透力,具有穿透力的东西才能形成纽带,才能可能得到别人认同。

3.描绘画面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如果说,第一篇写议论文需要靠思辨,那么考生要想写好第二篇作文,对画面感的描写是得分的关键,从看得见的画面,联想到看不见的情感,是一种更高的层次,能用不同的笔调来描摹眼前的画面,本身就是层次的体现。

因此对于第二篇文章,考生要想拿到高分,首先要带着“来之不易”、“自豪感”来描摹画面,同时要把画面描写的真实可信,然后再衬托出看不见的情感。考生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4.对以能力为核心考查点,让押题、模式化显得无所适从。

很多人觉得,之前关注了“一带一路”就能写好这篇文章,其实不尽然,从今年的高考题看,更加着重对能力考查,甚至可以说,能力已经起到主导作用。也许“纽带”是根据“一带一路”的思维衍生出来的,但是背后的内容,非常关键,从材料中看,至少将纽带类比到其他各个方面了,类比是一种能力,思辨是一种能力,表达是一种能力,描写画面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对于教学来讲,对考生能力培养和训练,比押题远远要重要得多。

面对,2017年北京卷高考作文,个人觉得,要想写好,难度很大,因为情感体验需要层次,何况,对能力考查已经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不言而喻,更是课改精神的体现。

考生们!好运!!

作者:祝云天

小编提醒:

考生们进入考场,家长们开始焦急万分:孩子发挥失常怎么办?志愿填报到底怎么下手?那么多分数线应该看哪条?为什么每年那么多高分考生选择复读?高三的艰苦岁月还要再来一次吗?……家长的焦虑,大多来源于对于志愿填报的不了解,本以为志愿填报很简单,却发现什么都不懂,害怕孩子的志愿就毁在自己手上。这时,应该求助于专业人士,新浪高考志愿专家(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多年来潜心研究志愿填报,熟悉各行各业就业情况、全国各个院校专业信息、各省市往年录取情况,协助考生做好生涯规划,选择相应分数最好的大学和专业,提高被心仪大学录取的几率,告别志愿填报瞎蒙高分低就风险。

电话咨询:010-58983379(工作日10:00-18:00)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