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2017全国卷Ⅲ数学理试卷:布局合理 无偏题

新浪教育

关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理科数学(课标全国卷Ⅲ)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全卷命题立足学科主干知识,将知识、方法、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通过适度联系与综合等方式,在知识交汇处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与能力,同时试题在稳定中适量追求创新,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习潜能。整张试卷布局合理,难度较去年基本持平,无偏题、怪题,有利于科学选拨人才,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

具体来说,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试卷结构与考查范围保持一贯的稳定

从题型结构看,12道填空题,4道选择题,5道解答题以及2道选做题的试卷结构与去年的课标全国卷Ⅲ(理)相同;从知识结构来看:数列及不等式、三角函数与向量以及立体几何占据了较多的考察篇幅,而函数与导数、平面解析几何的考察难度依旧维持在了较高的水平上;中高档题目稳定在12、16、20、21题上,主要考察的知识点虽然命题位置不同,但是考察范围基本相同。

注意设计创新题型,考查数学核心素养

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也努力追求适度的创新,设计创新题型的背景,既有教材的原型,也能灵活综合考查基础知识,如第3题以城市旅游接待人数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统计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如第16题考查立体几何的动态构造,整个题目涉及图像变换能力、创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如果能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来完成,能够更精确地解决问题。总体来说,本题从立体几何角度来命题有较大创新,这种考点上的创新可能对很多考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有很好的区分度。

函数综合依旧压轴

第21题展现了数学的抽象性,和2016年最后一题不同的是,2)问考查了比较少见的数列不等式放缩,解答时需要考生发现如何通过1)问的结论来辅助2)问,在严谨度上需要学生能够放缩出更为精确的范围从而进行推理证明,这是一道思路常规但有一定计算量的导数、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认为2017年课标全国卷Ⅲ的数学试题充分考虑到考生的特点,紧扣考试大纲,立足教材,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度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今年尤其是注重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整个试卷布局合理,难度较2016年稍易,有较好的区分度,称得上是一份好试卷,对中学数学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刘硕筠)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来源: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余骏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