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真的非常难吗 来看看这位父亲怎么说

新浪博客
(原标题:一位IB家长的分享 )
分享嘉宾:陈先生,其儿子IB成绩44分,已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录取。
问:您儿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IB的?您是早有规划要到英国读书吗?
为什么没有选择难度系数相对小一点的A-level,是否对英系大学更对口一些?
我儿子是2015年7月在国内读完初二后直接去澳洲衔接MYP九年级课程,半年后跳过十年级直接读IBDP。IB课程是全球认可的,澳洲作为跳板,可直接申请英美等地的名校。
澳洲只提供本地的HSC教程或IB课程,没有A level。
我在研究各个名校的录取条件时发现,对IB的认可程度:英国所有高校>藤校>香港新加坡>澳洲,这些学校在公开场合,绝对不会拿A-level、AP的学生跟IB来比较。

图片来自网络
问:很少听说IB好“混”的,大多都认为IB的难度要高于AP、A-LEVEL,对此,你怎么看?
简单来说,如果以“鱼”比做知识点,以“渔”比做方法的话,跟其它两种体系相比,IB教的“渔”是远远多过“鱼”,在同样的时间下,IB学生获取的“鱼”,也远远超过其它体系的学生,而牛剑则刚好看重的是学生所拥有的“鱼”的多少。所以说,IB很好混。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IB学校都能够很好的贯穿“渔”的教育。
个人理解,只有能提供k12的学校,才能真正理解贯穿IB的精髓。当然,IB学校不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老师和学生,以及资源。
问:IB课程怎么判断对知识的掌握?你是如何配合学校给予辅导的?
如何判断知识点的掌握,从表面层次上看,对照最新的IB大纲,一条一条过关。
如何辅导?以化学IA论文选材的讨论为例,先确定我儿子喜欢哪种类型的论文,研究型还是实验型,选择的是实验型,然后再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逐步深入选材,最后提几个方案让他先Google收集资料。
问:IB读到十年级及以上时,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自己需要做什么来提升学术方面?有配套的辅导材料或网站吗?
很简单,Google和维基百科。记住,IB是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的。
问:标化怎么办?如果想申请美国大学,怎么平衡GPA和标化?
不懂GPA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占比重多少。不过,IB训练出来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时间管理者,无需担心。我接触过几个IB学生,40+,SAT首考都是1400+,保底UCLA。
至于SAT,个人观点,是最没有含金量的标化考试了,而AP的深度,有些方面真的是达到大一的水平。真搞不懂为何这两种的落差那么大。对IB而言,好好准备大考,冲刺40+。到了大一大二,这样的学生非常轻松地将其他体系的学生甩开几条街。
举个例子,我儿子的一个师兄,40分,申请到UCLA。第一天上课的论文,他两天就写完了,而很多同学到deadline还没有写出来。
问:IB需要大量阅读,请问在这方面您是怎么规划安排孩子的阅读进度的?
对,IB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在科学方面,我儿子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国外也提供了足够的海量资源,这一方面自然不成问题。在语言方面,就是完完全全走捷径了。首先他初二出国,中文水平比小学毕业生好不了多少,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整个IB过程最大的挑战!只有两年半的时间,最后拿下了中文SL7分,老实说,这是我人生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其中的过程有点曲折,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解决方案贯穿了IB的思维,这得另找时间跟诸位家长分享。
问:除了阅读外,写作可能也是中国孩子的一个弱项。你的孩子在这方面是如何提高的?有些什么好的锻炼写作的方法?
IB学生最不担心的就是写作问题,IB写作任务是很重的,特别是论文的写作,这也是IB课程最引以为傲的部分。
问:请问IB课程在选课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IB选课非常简单,首先是两门语言+数学,中文肯定是HL,如果要去英国留学的话,数学一定要HL。结合大学专业的方向及兴趣,偏文科的学生选两门人文,偏理的学生选两门科学,文艺青年选两门艺术,这两门应该都是每个学生的强项,都选HL。剩下最后一门的随意了,可以选最简单。
最后,我还要提示各位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读了IB课程,就像开了一辆自动波的跑车,油门一踩,直冲名校。还得不断跟进,与孩子与时俱进。熟悉IB课程大纲,IB课程虽然比较完美,但是并不代表家长可以万事大吉了,还要思考如何执行!家长,学生、老师缺一不可。
我接触的在国外读IB的,无论是香港的UWC,新加坡的英华独立这些名校出来得IB学生,其实跟我儿子在澳洲读的普通IB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选择IB学校,需要家长前期考察学校,通过多方途径去了解学校的IB教学水平。
关键一点是,无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家长切忌不要将孩子“扔”给学校、老师,在孩子的学业生涯中,家长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编后感:读完整篇文章,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家长陈先生的解答角度很新颖,而且个人色彩非常强烈。而这一点,正是小编推荐这篇家长体会的原因。
因为对于其他家长而言,虽然文章的观点只是陈先生个人在IB求学之路上的一些感受,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但这篇文章最值得称道的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先生作为家长,他能够用心钻研课程,通过分析、比较、总结,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路径。这一点,是最值得其他家长学习的地方。
学习的路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进行学习。各位家长一定要看到这篇分享的精髓,这样才能在孩子求学的路上,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想了解更多国际教育动态?新浪2019国际学校择校巡展不容错过!3月-5月,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多地联动!国内百所国际学校的盛宴,众多顶尖海外名校鼎力加盟!一对一现场咨询、面试!还等什么?快来扫码报名吧!

本文转载自《瀚海国际AP考试中心》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朱紫瑛 实习生:肖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