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学生谈:考完托福后 这就是我的一天

新浪教育

关注

读国际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抛开高昂学费,它真的像传说中那么牛吗?这些用着第二语言奋斗在书海题海中的出国党,他们的课余生活是什么样的?国际学校究竟有什么特别?

国际学校家长圈(ID:ischoolQZ)【牛校圈风云】栏目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独家授权,来为您揭秘!那些国内牛校、知名国际部的学生都在干什么?

同时,这所学校即将参加4月8日广州站的TIE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对学校有意向的家长们即可当天与招生老师面对面咨询。

本文转载自VOICE(华师附中官方杂志)

原标题:My life in Cornell University Summer College

作者: 陈芷晴

3月7日,考完托福,身心俱疲的我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懒洋洋地躺在空调房里,我一边吸着维他奶,一般刷着近期的知乎。草草看完一篇关于summer program的文章,我想起了12月时主题为夏校介绍的升学指导课,想起去年去过宾夕法尼亚大学Techonology and Management项目的刘欣然学姐。

何不去看看还有些什么好玩的项目?抱着好奇的想法,我点开了平时常关注的一些大学官网,悠然搜索着假期项目……然而这一“看看”就看了整整四个小时。每一个大学官网都罗列了五花八门的项目,除了大热门项目,如心理、生物、计算机、法律、辩论等,还包括了“论废奴运动与女权主义”、“论古人类文明”,“性与爱”,“无法计算的数学”等新颖的话题。已经在电脑这头兴奋地抱着枕头叫的我,面对“applynow”这个键却有些犹豫——大家一般都选择高二暑假去夏校。我学术水平能跟得上吗?我现在申请还来得及吗?我忐忑地在微信上询问了升学指导的意见,得到的回复终于肯定了我内心越窜越高的热情。

何不去试试呢。

“Class begins!”

在第一天悠闲地捧着咖啡逛了一圈校园以后,我拿到了课程表:每天早上九点开始有两个小时的Lecture,然后是一个小时的Group Discussion,吃午饭,下午有两个小时的Writing Workshop或者Guest Speakers。这样看起来,每天的日程安排并不会太满。但是在我选择的Freedom and Justice(political Philosophy)课程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本地学生,而且比我大一届。在开课前一天,不知是因为时差。还是期待又紧张的心情,我无法入眠。

为我们主讲lecture的是Cornell非常有名的Isaac Kramnick教授。第一节课他直截了当地说将以真正大学生的标准要求我们,也介绍了他的一些个人上课习惯。出于我意料的是,他没有让我们自我介绍。Pro.Kramnick拿出点名册,认真而缓慢地读出了第一个学生的名字Ipeck。一个人坐在后排的有着一头卷发的白人男孩热情地挥了挥手。教授接着问他来自哪里,他回答西班牙。教授微笑着点头,说西班牙的男孩是很大气的。再聊几句后,Pro.Kramnick庄重地看着他,说:“Welcome to my class,Mr.Ipeck。”就这样,教授按着点名册的顺序,一个个地向我们问好,询问我们来自哪里,最后一Mr。或Mrs。来称呼我们表示欢迎。在一个宽敞的Lecture Hall里,坐着来自美国、英国、巴西、迪拜、中国、韩国、印度的青年,坐着黑人、白人、黄种人,坐着男生、女生。我们全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因为共同的学术热情齐聚一堂。这一刻的画面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I am AWFUL in group discussion!”

说实话,我原本对Group Discussion是最期待也是最有信心的,因为从小我就是比较活跃、健谈、大胆的人。每一次discussion中,助教都会提出一个与前一天阅读内容相关,或者比lecture更深一层的问题,我们自由讨论。想象中,这并不难;现实却不是那么美好。第一天,当助教说完要讨论的topic时,我习惯性地翻开了书,对应着我的笔记和注释,思考着我应该站在哪个角度评述。然而,对面的美国女生马上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回答了。我还没完全理清楚她的思路,旁边的意大利男生已经喊出“objection!”并自信地进行新的分析。接着,又是一轮接一轮的新观点。整整半个小时,我紧紧地扒着书的一角,没有说出一个字。接连几天的discussion,我都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忽略的局外人,只能旁观着近在身边的思维碰撞,沮丧到了极点。

的确啊,summer college的group discussion与我之前在学校经历的完全不同。首先,英语是当地学生的母语,但却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在国内,即使是用英语,group discussion的节奏也是较慢的,因为所有人都需要些许时间在脑内组织句型、选择措辞。在summer college,由于没有语言障碍,当地学生大大加快了discussion的紧凑程度。其次,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走含蓄、委婉、沉稳风格,在讨论中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很少直接批判;然而在summer college中,一个人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总会立刻被另一个人指出他/她的思维漏洞,甚至被毫不留情面地批评。我非常欣赏美国学生在学术中果断、客观、不怕犯错的态度,但是我自己却习惯了在发言前反复确认自己有没有错,导致永远只能做“观众”。

在反复的犹豫,反复的失败,反复的尝试,反复的调整后,我终于在第五天的group discussion中跟上了节奏,可以与别的学生“过几招”,再到后来我也可以“厚着脸皮”地滔滔不绝了。

“Read,Read,and Read”

如果说拿到课程表时我还幻想着这会是一次轻松的夏校经历,在我拿到阅读材料和作业清单时,我就知道是我想多了。平均每天有80-100页的阅读材料。由于我们的课程的主题是“公平”与“正义”的跨时代意义,学习范围包括从公元前到近代的政治思想,文章本身讲述的就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还运用了大量复杂的句式和偏僻的词汇。如果只是略读,不花大段的时间一句一句地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理解教授在lecture中使用的allusion,也无法跟上discussion飞一般的速度。

以下是我一天的日程表(省略社交部分):

6:45起床洗澡

7:20开始“早自习”在宿舍里总结昨天读书的要点

8:20去RPCC吃早餐

8:50步行到达McGraw Hall听Kramnick扯几句家常 上课

10:45lecture结束 在酷热下走向草坪对面的Golden Smith Hall大家一起抱怨前一天的阅读真的太难懂太难懂了

11:00discussion开始Eve和Ipeck不用翻书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谈

12:00走向Trillium Canteen如果队伍很长可以先读书

12:40走回Mcgrall Hall

1:15 guest speaking/writing workshop

2:30一天课程结束 径直走向MG旁的Olin Library打开电脑 先把当前用铅笔圈起的疑问点查清楚了。然后开始新的reading蓝色笔是我认为的重点 橙色是生词 铅笔是我不懂的准备要问的。每当看得很累的时候,就起来和北京小哥吐槽一下互相鼓励。

9:00听着提醒音响起 图书馆闭馆整个图书馆都只剩下我一个人。穿上外套戴上耳机 穿越草坪 桥 一个个路口 回到dorm。可能是又冷又黑又没人的缘故 总有种悲壮感。

9:30到宿舍 累瘫了 洗澡 洗衣服

11:00 继续阅读 或者上网查资料 补充一些笔记

12:30跟Anya说晚安 关灯 睡觉。

如果仔细看,我一天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疯狂地阅读。首先,这样秘籍且长时间的阅读非常累人,但是也非常锻炼人在阅读里的持久专注力<对我的英语阅读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即将参加4月8日广州站的TIE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对学校有意向的家长们即可当天与招生老师面对面咨询。

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余所广州知名国际学校参展!长按以下二维码,立即免费索票!

快戳“这里”【TIE 2017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免费抢票吧!

手机报名直通车【TIE 2017国际学校择校巡展】,扫描二维码即可抢票!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掌握更多择校内幕

责任编辑:尹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