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为什么内地家长把孩子送进香港国际学校

新浪教育

关注

原标题:是什么,让内地家长把孩子送进香港国际学校?

北京的小伟妈妈是教育界名人,小伟小学在日本和新加坡都念过书,小学六年级进了人大附中,念了2个月以后退学去了美国读贵族学校。在美国读了1年多以后,又决定叫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念书。于是花了1个月走访北京各种类型的学校,均不合心意。之后转战到香港,在对香港多间学校做了了解后,她是参观一间喜欢一间,最终忍痛割爱般地选择了“香港耀中国际学校”。

当问及这个教育专家和她见多识广的儿子为什么选香港国际学校的时候,回答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当您纠结于给孩子选“美式课程”、“英式课程”或者观察“哪个学校的校园面积大”,“哪家的会客室更气派”的时候,请也注意一下这个因素:学生的精神面貌。

接受内地应试教育的我们都知道,国内的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们几乎要用所有的时间用于背诵、做习题、上补习班、为考试而无休止的做死记硬背的准备。他们只知道“努力学习—用成绩说话—考好中学—再努力学习—用成绩说话—考好大学”。他们的灵魂早已被禁锢在无形的“监狱”中,一心只为在高考上竞高下,不知道课本以外还有音乐还有图画色彩等大纷世界。

香港某国际学校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内地家长前来咨询,考虑将孩子转学进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可能掌握了考试的技能,但连一些“普通的”知识都不懂。

与应试教育体制不同的是,香港国际学校沿袭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的发展,从本质上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因材施教,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选择兴趣爱好及不同的选课安排,以让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目标。

不像对国外社会文化的触手莫及,深知应试教育“迫害”的内地家长对中港地缘文化具有很深的心理认同感。因此,不少内地菁英为子女选择国际学校,都倾向于选择在香港开设的国际学校。

“香港国际学校的学生普遍充满求知欲,最大与本地学校学生不同是,阅读能力普遍很强,我很惊讶一名8岁学生,可以读完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甚至外出吃饭还带本书。”在香港从事国际贸易的一名内地家长说到,在对香港某国际学校作了参观了解后,她决定将孩子送往该校接受国际化教育。

中国孩子的课堂在学校,在校外辅导班,在题海战术中。而很多国际学校孩子的课堂除了在学校,更在家庭生活中,和母亲在厨房里,和父亲在车库里,和兄弟姐妹在院子里,和猫狗动物躲在某个角落里。这不是瞎玩儿瞎晃打发时间,这些都是一对一的课堂,孩子们随时随地在学习如何生存,如何为人处事。

他们就像吸水的海绵一样,面对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贪婪地汲取养份。这个时候的玩耍,孩子心灵的窗户被开启,智慧的大门被打开,生活的热情被点燃,追求的动力被加速。一旦孩子们在心中确立了自己感兴趣的追求的方向,他们会勇往直前,甚至着魔一般地玩命。

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留学生们都深有体会,香港国际学校那看似贪玩懒惰的孩子,一旦进入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院,他们熬夜拼命读书的劲头,让经历过炼狱式高考的中国学生们感叹:他们真能吃苦。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热情的驱动,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这些热情之火的根源,很可能就是多年前与母亲呆在厨房里做蛋糕打发时光,亲眼看见不同物质融汇在一起时奇妙的化学反应;

也可能是为了赚取每周仅有的十块钱零花钱,要负责清洗家里那辆破旧的二手车,进而着迷于那些歪七扭八的机械零件。

也可能就是要帮父母看管年幼的弟妹,成天带着一帮鼻涕拉蹋的小不点儿们在社区里闯荡,从此自命不凡,并坚信自己将来就是美国总统的不二人选;

还有的,仅仅因为曾经在儿时,收留了街头的一只流浪狗,整天和它厮混在一起,日后有机会从某长青藤名校毕业,没有去华尔街而是去了非洲某个贫穷角落的动物保护组织——因为那里有自己的使命……

一切都在润物细无声的细节中。这是一种与内地应试教育方式有着天壤之别的教育思维。到底谁学得多?谁能赢在终点?可想而知。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已不再只是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他们正将孩子们往“一个健全的人”的方向培养。这也是近年来香港国际学校中内地学生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本文选自《香港国际学校申请排名学费》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责任编辑:实习生楚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