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大解析系列:混合篇

文都教育
目前,各省省考基本告一段落,留下的考生们还要继续为下一场公考奋斗。回头再看下各个省的申论范文,也是对自己为什么只考了这么多分数的再次回顾!为什么你的申论分数平铺?怎样的申论才能得高分?多读、多研究范文,下次,一定必定肯定不止这个分数!
平衡(内蒙古、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天津、黑龙江(省市)、浙江、重庆、安徽卷)
平衡
莫让忙碌遮慧眼 且把平和植心间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然而,历经三十六年的高速发展,今日的中国已然面临水域开阔而暗流涌动,大河奔腾而泥沙俱下的发展现状--竞争白热化,每日快节奏奔波劳碌,我们俨然置身“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故步自封只会浪费机会,贪大求全同样无益于健康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平衡发展的节奏与身心健康,去审视我们的现状,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引领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风向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解决民众心态失衡迫在眉睫。为此,需要强化行政引导,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同时,重视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政策扶持、收入差距调整等手段调节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关爱提高民众的积极情感,平衡区域、城乡发展,进而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文化引导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驱动力。当前,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出现了信任和诚信危机,盲目跟风的现象突出。为此,我们需要善于发现,敢于面对,勇于承认,充分发挥政府、主流媒体的“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找寻民族文化的根基,挖掘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深入提炼民族文化“独立思考”的特质,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民众的智慧、创造力和自主选择能力,引导民众沉下心来,找到改善现状与进一步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避免盲目跟风、“预先失败”的窘况。
氛围营造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润滑剂。当前,社会发展节奏如大河奔腾,紧张、压抑的环境让人身心俱疲,进而带来一系列社会心态问题。为此,需要完善并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假日福利的实现,通过宏观引导与调控找到发展与适度休养之间的平衡点,营造宽松公正的社会氛围,为民众创造发展自我的条件与空间,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与正义,过“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借助公益活动、电视宣讲等方式,宣传平衡规模与质量、快节奏与身心需求的重要性,营造积极但宽松、包容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莫让忙碌遮慧眼,且把平和植心间。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是体验幸福的钥匙,是缓解社会心态失衡的必要选择,是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营造健康、积极、自信的社会发展态势的必然举措,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勤恳与社会心态
(贵州、甘肃卷)
勤于思且忠于行 绘就精彩人生画卷
从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注重形式而忽视质量,到综艺娱乐节目“搬运工”式的发展模式,再到扶贫、环境治理、地区经济发展盲目照搬“成功经验”,暴露了当前社会所普遍存在的跟风、浮躁问题,也凸显了思考能力不足、急功近利等社会症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有勤于思考、忠于实践,将所思所想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知行合一,成就美好人生,开创美丽新时代。
勤于思,方能挣脱思维的禁锢。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但学习成绩总是千差万别,我们固然不能以“分数定成败”,但总能发现,愿意独立思考、善于多思考总是“成绩好的同学”的共有特质。个人勤于思考,才能更好的体认自我、发现自我,找到个人才能与工作、发展的最大契合点,并分清主次、珍惜精力,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勤于思考,才能不沉迷于过往的辉煌,客观的正视自身所可能面临的内忧外患,通过调研考量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持续开发出迎合市场、满足时代需求的产品,成就百年品牌;一个民族勤于思考,才能摒弃传统文化中的桎梏和糟粕,深入挖掘出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内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历经时代的风雨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勤于行,才能摆脱空想的藩篱。人都有梦想,普通人实现了梦想才变得“不普通”。据媒体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分不清梦想和空想的区别,有的是“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没有逃课”但陷入“无限迷茫”,有的是忙于“灌网络鸡汤、段子”,思想上的“求索”有余,而行动上的“付出”不够,进而酿成了空有理想的天空而缺少现实土壤的“空想主义”悲剧。勤于思考固然很重要,但脱离实践的思考往往是挥霍时光,缺少实干、苦干为支撑的“好主意”注定沦为“伤仲永”,泯然众人。业精于勤荒于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治理,其成功都没有捷径,唯有在实践中勤于打磨、勤于调整,才能丰富理论体系,进而用勤劳的汗水和心血将脑海中的“闪光点”变成照亮人生、社会发展的光芒。
勤于身体力行,才能知行合一。“我睡去,梦见生活就是享乐。我醒来,发现生活就是劳碌。我身体力行后领悟到,原来劳碌中充满着快乐”,断章取义只会丢失真实的内涵,以偏概全只能一叶障目,真正的智慧是将思考的张力注入到实践中来。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壮大,抑或是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议题,逃避现实只能自欺欺人,激化矛盾,浪费时代的契机。空有一腔热血而不能将其与行动相统一,很容易演变成“想入非非”“画饼充饥”“庸政懒政”,仅仅甩开膀子、埋头苦干也很容易沦为“瞎干”“蛮干”,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机会。只有将思考的张力与实干的魄力相结合,将思想的天地与现实的土壤相交汇,才能将想事和做事统一到一个维度上来,避免灵魂和心被现实所蚕食,规避思想的风筝和踏实的行动被撕裂成碎片,在身体力行中再上新台阶,成就务实主义者的精彩人生。
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怯弱、狭隘和封闭。只有勤于思,忠于行,求身体力行,才能发现劳碌中的快乐,摒弃不经大脑地轻松娱乐,在历经艰辛、十分努力后,迎来更具获得感与成就感的新生活、新时代。
传统文化与社会心态
(云南、青海、广西、宁夏、海南)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促进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近年来,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迈向了新台阶。然而,今日中国仍面临水域开阔而暗流涌动,大河奔腾而泥沙俱下的发展现状--从社会上部分年轻人生活颓废,追求享乐到打油诗、口水歌代替唐诗宋词,无一不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缺失等深层次问题,为此,唯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设置文化底线,增强文化自信,方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文化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是先决条件。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处理突发事件滞后,回复不规范等问题频发,不仅凸显政府民本意识不足,更反映政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方面重视,认识不足。为此,一方面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行政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率评定政绩的偏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纳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自上而下地树立行政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正确认识,从而充分体现行政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应完善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的工作制度,明确建设目标、计划,设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以专人专岗的形式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注重与民众的互动回复,杜绝神回复,不回复等问题的发生,保证政府网站、官方微博良好运行。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社会参与的力量是重要途径。当前文化流行娱乐化、浮躁化等问题突出,没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力量、形成合力是主要症结。为此,应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民意征集办法,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同时,采取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等平台公示的方式,让全社会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展情况,更要重视借助公益活动、宣传片、知识讲座等形式,积极宣传浙江老夫妻坚持写自驾游传记、安德鲁截肢扔勇登高峰等先进典型事例,树立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实法治的权威是有力支撑。文化媚俗、低俗及恶俗事件的频发,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的法律机制不完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配套法律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加强监管,拉起“防护网”,架起“高压线”,严厉规范文化媚俗等恶劣行为,用法律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运行。只有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真正做到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领域一字落而满盘活。
行进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唯有通过推进政府职能管理、发挥社会参与的力量、落实法治的权威来构建当代文化方舟,拿出久久为功的韧性,方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而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河流延绵不绝,源远流长。
无用(新疆)
无用之用 方是大用
钱理群认为,中国大学生在独立自主、团队合作、知识积累三方面存在短板,因为功利思想盛行,精神素养不足。其实,功利思想是社会通病,它令部分学生死记硬背,忽视理解认识,它令部分企业山寨抄袭,难以持续发展,它令部分官员只顾考绩,罔顾民生服务。我们应学习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精神,摒弃功利思想,避免揠苗助长。
庄子所说的“无用方为大用”,是强调忽视功利实现,才能成为大才。可有些人却认为,秉持功利思想可以激发奋斗热情。不可否认,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也许你可以获得短期利益,但长远来看,当今的世界瞬息万变,人们囿于功利思想,视野难免局限,自身主动发展、求新求变的精神能力很难发展锻炼。2015年高考作文打破常规,要求结合“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新闻写一封信。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新闻中的女孩遭遇人肉搜索,部分考生在她的微博中留言辱骂,只因书信写作并非常考题型,很多人都未曾留意。这一新闻向我们充分证明:功利化的教育,让我们的部分学生丧失了创新能力与进取精神,素质教育的目标未能实现。
学习有用的知识技能,确实可以提高我们工作学习“硬实力”,但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美术陶冶性情,音乐净化心灵,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却能提升我们的素质“软实力”。当今社会不断变化,只有领悟到“君子不器”的真正含义,不因功利思想拘泥自身,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其实,不仅是人才发展要重视“无用”,国家发展也要重视“无用”。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曾将“变风俗,立法度”这种“无用”工作视为变法图强之所急。可反观我国清代洋务运动,政府大肆购买军火,各地修建企业。直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梦想却被甲午战争打破,人们才恍然大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阻碍了国家的变法图强。在部分官员看来,西方唯有军事、技术强于我国,其思想文化根本无法与五千年的丰厚积累媲美,这种认识完全忽视了军事、技术这些“有用之物”诞生、成长于文化、法治这些“无用之物”的土壤。如今,我国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但发展经济,创新治理,而且强化法治,繁荣文化,正迈开“有用”“无用”两条腿,奔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
在当今的社会中,部分人群将“有用”“无用”作为评价、选择的标准,这种实用主义的思维,遮蔽了人生发展的宽广未来。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树立战略眼光,长远思考,读“无用”之书,做“无用”之功,超越自身当下的环境限制,实现能力素质的提升。相信如此一来,我们将走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获得光明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