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拼命去适应不如潇洒做自己

新浪教育

关注

Queenika,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留学生观察员,大三出国交换,目前就读于美国某常青藤学校研究生学院,学习心理学。

。。。。。。。。。。。。。。。。。。。。。。。。。。。。

留学生们在“适应”这个词上挣扎得不少。我见过很多中国留学生一味追求融入外国人社交圈而拒绝和中国学生交往,也见过不习惯英语交流而只和中国人抱团的中国留学生。

我读研时的学校很重视国际学生的身心健康,刚开学就组织了长达一个月的新生见面会,学校邀请的教授们在期间一再强调要“跳出舒适圈(out of comfort zone)”,鼓励大家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认识不同的人。

尽管“跳出舒适圈”的本意是积极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对于中国留学生,这个号召并不总是好的——我们不能一味要求他人,也不必完全改变自己,适应生活应该是一种令自己舒适的状态。

文化冲击

我在本科交换留学期间,是住在学校的,充分体会到了美国南部热情张扬奔放的西班牙文化。大部分和我同届的国内新生初到这里的感受是:第一天——新奇,第二天——向往,第三天——躲避。

我的邻居是三个黑皮肤的外国小哥们,典型的NBA篮球运动员范:见面击拳拥抱,笑声豪爽到夸张,一身嘻哈范。他们在学校的人缘似乎特别好,因为每天这一整幢宿舍楼的黑皮肤男生们都会聚到这间寝室谈论人生。看着他们搬来躺椅、玩着球、晒着太阳、听着歌,似乎会产生错觉——我上的是作业培训课,他们上的是老年兴趣班。

这三个邻居酷爱音乐,一般除去上午的睡觉时间,他们的音响会24*7无休地唱着歌——类似夜店必备的DJ Remix风格,鼓点震天。住在我楼上的中国女生多次对此表示不满,上门提醒,但通常音乐声在第二天便会恢复原来的音量。于是那位女生每天都很烦恼,问我:“为什么你从来没和他们提过?为什么他们那么吵,你和他们关系还那么好?难道晚上你不会被吵得烦吗?”我告诉她,因为我有一对质量上乘的耳塞,晚上的音乐声不过是生活噪音水平罢了。而其他不睡觉的时间,我个人学习是不受任何噪音影响的。

其实很早的时候,我就问过小哥们:“为什么总要有音乐相伴。”他们理所当然地说了一句:“Because no music no life。”当我们受困扰要求他们关掉音乐的时候,他们也很为难,这是要人家的命,还不如想其他方法来让自己适应吧。

文化认同

我刚到美国时,打了鸡血似地致力于交新朋友,最后发现还是无法真正踏入国外学生的“好”友圈。互相认可的难易程度不仅由他们对我们的接受度,也由我们对他们的接受度决定。

我见过对中国人热情的美国人,也见过只有一张冷漠脸的美国人。主动和不同的人交谈确实是发展自己的人际网络关系,更多更深接触新环境的好方法,但我们还是需要分清对象。

我的好友科恩经常提出各种各样关于我和中国的问题,会不厌其烦地修正每个错误的语法或拼写来表示对我的尊重,当我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的时候,他会直接要求我,快问些问题,随便什么都可以。

相比之下,我的同学丽贝卡和裴土丽每每热情地回复完我的招呼后,会迅速地转移视线,再没有更深的谈话。

很多外国人都能精力充沛地回应你的招呼,可这仅仅是一种尊重的表现。他们对你可能并没有进一步交流的兴趣,也不想了解你的文化,所以不觉得大家可以聊什么。如果这时候我们继续上前,可能会产生一问一答机械尴尬的对话。

文化揭露

这里的文化揭露指的是,我们在国外的实际体验与在国内时口口相传或传媒上了解的国外情况,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例如,我也碰到过:闯红灯的外国行人、卫生指标低的路边餐车、商场里插队的外国顾客、黑色星期五类似“踩踏”事件的抢购现象,还有一些爱理不理,或故意不理的外国服务员。

众所周知,西方人强调独立自主,但并不是每个美国孩子长大后都会远离父母,比如阿曼达。阿曼达是一个家境优越的女生,当我问她以后打算在哪里工作、定居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父母在波士顿,所以我会回波士顿或在纽约工作,中西部肯定不会考虑的。我想和他们住得近一些,他们也不希望我离得太远。”瞧,这不是和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心态一致么?

前段时间,我的邻居经常开午夜派对。我已习惯并尊重美国人对派对的热衷,也就没在意。直到楼下的美国女生萨拉几天前向房东抱怨了隔壁派对的噪音让她经常难以入睡,老房东打电话向我了解情况后,我才知道午夜派对并不是一种人人都认同的现象。就如萨拉早睡早起,每天起床外出运动一样,一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提倡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

谈谈适应

对于“如何适应”,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纠结保持自我还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觉得派对音乐太吵,就可以像我一样从自己调节,也可以像萨拉一样直接寻找负责人,由他人解决问题。但如我开头提到的那位楼上的中国女生,一味地希望他人改变,却没有采取更强有力的方法,只会徒增烦恼。

希望交上一个外国密友?其实从打招呼的方式和内容,就能判断哪些人是可以进一步交往的。认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会表现出要了解的兴趣,他们会主动抛出问题,让交谈的话题继续下去。

经常被国外生活的实际情况震撼到?我们在最初了解这个国家时,就要保持理智,结合多方面判断并保留信息片面的可能性,避免刻板印象。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应了?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却是再简单不过——在有需要时若能顺利和外国人提出要求;课业上能和同学进行无抵触的心理合作;课外能享受自己的生活,这就是适应。

。。。。。。。。。。。。。。。。。。。。。。。。。。

留学是一段孤独的冒险。“留学生观察”栏目中的每一位投稿人,都力图用文字带您领略这段冒险旅程中的惊险与快乐,帮助正在计划出国留学的家庭了解真实的留学生活,从而做出更审慎的决策;也让家有留学生的父母知道那些孩子可能不告知的真实情况,更了解,才会理解,才能更好沟通。

本文由Queenika原创,授权“新航道家庭教育”独家发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nc-jtjy@xhd.cn获取授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