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刘备的弱势生存》之六:成功的悖论

新浪教育

关注

一般意义上的成功,都是外在成功,都是社会认同所圈定的身份、地位。而这些浮华对我们个人、对社会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革命年代,煽动性的口号不绝于耳,早年间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贵贱,均贫富”,后来更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而太平盛世,我们争做“超女”,艳羡“土豪”,梦想移民。

显然,无论时局是动荡还是平稳,人们都在争取平等和自由,核心是消除阶级差别,而到目前为止,现实中还不存在这种无差别的“均等”。

苦苦求索的结果只是不同阶层或群体间的位移,卑贱者和富贵者仍然共存,而奋斗者的身份变了,从受制于人到发号施令,走向自己的反面。

我们崇尚权贵、上流社会、名人,我们需要依靠名利获得身份认同,而这条“积极进取”之路,最终将让我们失去自我,走入死胡同。

我们都想变成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政治家、歌唱家等,可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自己眼前所做的事都不喜欢,才渴望名声所带来的满足。我们目前的教育只教导我们如何功成名就,而没有教我们如何去爱我们的工作。[1]

因此,笔者怀疑,可能“成功”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幻象。

我们顶礼膜拜、孜孜以求的“成功”只是失败的另一张面孔,寿命的限制注定我们和我们标榜的一切最终将归于失败和灭亡。

来自于世俗,回归于世俗,外在的标准左右着我们短暂、起伏的人生,我们的生存价值几乎完全操控在别人手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那英雄主义的血色悲壮中,我们是否也体味到了“留名青史”所造成的另一种悲情:意识形态上的“殉道”。这里面是否也有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偏执和矫情呢?

本来人们渺小、孱弱的生活常态,即存在的卑微性、弱势局面,与生俱来,又经过与自然界、社会圈子的博弈而变得颠扑不破。

但人的欲望不是用真理的教诲、坐禅的修炼就一定能平息的,所以弱势的环境中,对英雄、强人的呼唤更为强烈。

刘备的弱势生存便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从弱到强的上升轨迹,对玄德公的个人成长来说,相对常人他是成功了。但不可忽视、又经常被忽视的是,英雄成功的代价和负面影响。

一个总是不断诞生强人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失序与窒息不断轮回的社会。[2]

我们已知的宇宙,仍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英雄、强人在自我走向成功和失败时产生的巨大力量和惯性,无可抑制地奔涌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留下的往往是尸横遍野、流离失所、思想停滞、文化荒芜。

欲望无从压制,成功过眼云烟,每天演绎的自强故事姑且当做人生的调味品,为重口味的人群加些料,不过,最好不要给口轻的人硬加一勺辛辣、苦咸,咸淡调剂的生活更轻松些。

[1]《生命之书》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8月 p335

[2]《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4年4月

相关链接:

《刘备的弱势生存》之一:拼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刘备的弱势生存》之二:朋友圈,教育的副产品

《刘备的弱势生存》之三:志向之谜

《刘备的弱势生存》之四:第三型人格的焦虑

《刘备的弱势生存》之五:“硬挺着”的英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