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留学无法做考研就业的保底

新浪教育

关注

指望靠留学给自己做“垫背”的学生和家长,还是“悬崖勒马”,踏踏实实地从大一开始策划未来的学业、事业吧!无论考研、就业、还是留学,专心做一件事,才是最稳妥、最可行的方案。

国内高校新学年开学了,虽然刚刚进入大四,但毕业年级的学生早已把目光聚焦在本科阶段以外了。

“严进宽出”的中国大学,对大四的要求并不是很苛刻,这一年主课基本没有,毕业论文很多时候也就是走个程序,蠢蠢欲动的学生倒是比以往更忙碌,纠结于考研、工作、还是留学的抉择。

按 照常规的中国式思维,中国大四学生和家长一般是“脚踩三只船”:上大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本科学历、学位渐渐不值钱了,国内高学历应该是首选,所以考研是 重中之重;当然,考研的录取率其实比高考还低,所以先就业再上研究生也是可行的第二方案;前两者都落空了,看来也只能出国留学了。

表面上看,这个计划似乎兼顾了各种突发状况,万无一失,但在运作过程中却会受到时间的无情挤压而变得仓促无序,甚至满盘皆输。

无论是考研、就业、还是留学,其实仅靠大四一年的“冲刺”是远远不够的。乔布斯那句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词,确实发人深省:“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把过去经历过的蛛丝马迹联系起来,找到与当下的因果联系。”

其实,乔布斯的预言与佛家的观点异曲同工,过去的努力才能换来当下、未来的成功,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其实,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它与大四阶段设计的考研、就业之间很难形成一个互补关系。也就是说,在大四一年,时间的分配需要更为精密的计算,而通过无数“过来人”的经验,大一入学实际上已经进入未来毕业规划的轨迹了。

以高考为分界线,中国学生呈现出“前紧后松”的精神状态。在高三阶段被剥夺的娱乐时间,由大一、大二的时间作为补偿——一年拼命学习,两年疯狂放松,高三的损失,大学补,曾被强行压制的弹簧,此后又毫无束缚地“报复性”反弹了。

但有些事没法吃后悔药,高考后放纵的代价会在大三时显现出来。

英国大学硕士申请一般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不像美国大学要求考GRE、GMAT等,这样一来,国内大学本科平均成绩在录取方面的权重就很大了。

在留学展会上,能听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这样说:早知道要留学,大一、大二阶段真不该太放松了。

从本科阶段成绩单上看,这部分已经大四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分数不高,大三以后成绩突飞猛进,但总平均分并不理想。

英国硕士录取规定的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一般不低于75%(以百分制为例,需要75分以上),有些英国大学要求80%。

要求较高的英国大学,针对一些热门专业(比如商科),80%都不一定能录取,甚至还要看主课成绩。

一般而言,大学本科阶段,大三是个分水岭,有些学生开始考虑硕士阶段留学,可是有些事情如果不提前考虑,有可能永远失去留学的机会,特别是英国名校。

英国名校的录取标准非常像国内的高考——分数说话!成绩要求几乎没有任何灵活度。当然,如果国内大学的“逼格”要高(比如985、211等),进入英国名校的成绩要求会相对低一些。

很多国内大学的“刷分”通道关闭了,这样一来,如果大一、大二“亏空”太大,指望大三一年“力挽狂澜”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除了分数要求外,在英国硕士入学的录取要求中,还隐藏着“学术文化”的内容。没有哪个英国大学会明确规定其中的细节,在他们看来,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与老师、同学的互动能力,分组讨论的总结、演示(PPT)能力,完成作业、考试、论文的学术写作能力。

上述的“软实力”最好从国内大一开始积累、历练,否则即使进入英国大学硕士阶段,恐怕也会步履维艰。

指望靠留学给自己做“垫背”的学生和家长,还是“悬崖勒马”,踏踏实实地从大一开始策划未来的学业、事业吧!无论考研、就业、还是留学,专心做一件事,才是最稳妥、最可行的方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