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怎样毁掉一个人而且不会受到惩罚?

新浪教育

关注

拒绝乌合之众,克服群体性偏见

新生大学 | 柳千缘

偏执地相信一己之见,以喜怒哀乐来判别是非,那些放肆的言论最后是给谁写下了悼词。要怎样毁掉一个人,而且不会受到惩罚,中国有个词叫做“法不责众”。

日本一名14岁的少女柳泽因为来自福岛,在学校里被同学们称为“带着细菌的家伙”,受到同班同学的欺凌,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后在家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在2011年,6年过去了,核电泄漏带给人们的恐慌依旧没有减少。“柳泽事件”并非个案,不少学生因为作为福岛县的避难者迁往其他地区生活,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斥。

受害者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和社会的帮助,反倒因为受害者的身份处于弱势地位而被排挤。自然灾难和核泄漏事故没有打倒的生命,却被自己的同类因为恐惧而打压自己从而导致自己最终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

当一小部分人将对灾难的恐惧迁移到灾难中的幸存者身上,在现实生活中对幸存者用行动和言语表达不满时,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加入这场伤人的悲剧之中。

人们因某一相似的观念聚集起来一致对外,气势汹汹甚至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他们制造出自我认知下能够接受的社会舆论,压得被针对的对象毫无回击之力。

没有学生因为欺凌柳泽而被严惩,因为他们只不过是当着她的面时不时吐出几句伤人自尊的话,孤立她,偶尔给她点教训。没有老师因为忽视柳泽的求助而被指责,因为他们觉得是柳泽小题大做,同学之间的玩笑。

这就是为什么伤害了柳泽的同学、老师、邻居、陌生人对造成的悲剧毫无愧疚之情。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问题是“大家”所想所做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频频在新闻当中出现的校园暴力,有的小群体因为“看不惯”某个同学就对其拳打脚踢,甚至脱女孩的衣服并将过程进行录影,大言不惭地说要“给个教训”。

人类为了安全感集合成群体,为了融入群体,放弃自我对言行个性的判断,乌合之众的眼中哪里还有是非对错,力量强弱的对比决定着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

个人在群体面前显得如此弱小,不像是在拳击擂台上,对抗双方为了胜利做殊死较量,而是像一群豺狼扑向猎物,不需要某只豺狼一口咬死猎物,每个豺狼随意咬伤一口就能让猎物丧失反抗的能力。所有的豺狼一起杀死了猎物,找不到某个豺狼能单独去怪罪。

把大的罪恶一点点进行拆分变成小恶,原本需要被严惩的罪行可能变得不值一提,受到伤害的人找不到应该反击的对象,若是去深究反倒会被冷嘲热讽。有的人为了不被孤立,选择加入群体;有的人被群体排挤,不得不独行。

每个群体都有各自的特性,群体里的每个成员又显得资质平平,毫无个性可言。你是被排挤的,还是在理所应当地排挤他人,又或者明哲保身当着旁观者?

每个人对自己的角色和选择都能自圆其说,甚至自欺欺人说服自己相信所做的一切问心无愧。

为了不被愧疚感困扰,把良知的双眼蒙蔽真是个好办法。当看不惯一个人就排挤打压那个人,大放厥词的“强势群体”,穿着文明的外衣,做着哗众取宠的动作,像极了动物园里装扮得人模人样的杂耍猴子。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再只是现实世界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在社交网络这种虚拟平台上发表观点,寻找与自己想法相似的同伴,通过相互认可来达到自我认可的目的。

讨厌一个公众人物,可以找到黑粉组织。直男癌可以与直女癌共同向往早已灰飞烟灭的封建王朝。排斥LGBT,可以站在世俗的道德制高点上将其贬低成“不正常”。

聚集在一个指导思想下的人越多,越有人多势众之感,虽然大家谁也不认识谁,但能通过大家都是这么想推导出自己这么想就是正确的伪命题。而人们一旦开始偏执地相信一己之念,歧视、排挤、打压“异类”就会随之而来。

一些人迫不及待地选择一个群体加入,既不是为了不被孤立,也不是想要维护自己的观念,而是为了隐藏在“大家”的面具之下,方便信口开河、混淆视听,甚至是挑拨是非,火上浇油。

而这一切与文明社会中的正义、包容、理解、尊重这些要素无任何关联。观念冲突的群体变得敌对,是非对错是一纸空文,在更强的群体面前是羊,在弱势的群体面前是狼。

群体是狼还是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愧对于生而为人所应有的理性和对理性的坚守。

理性的丧失导致的争斗,二战中惨绝人寰的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车臣恐同氛围下产生的同性恋集中营丑闻,校园里层出不穷的欺凌事件,办公室里的拉帮结派明争暗斗。

没有谁不深陷漩涡之中,群体或许是个人的保护伞,但绝不是应当被追责的言行免于惩罚的借口。

我们生活在人类群落之中,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社会现状只存在于英雄情结的电影之中,但我们并不是真的束手无策。

无法力挽狂澜,至少可以不推波助澜,理性地思考,辩证地推理,当我们不再用情感好恶当做言行的助推力,能够有勇气承担被驳斥的质疑时,或许在挣扎着的“柳泽们”就不会因“与众不同”而放弃生活下去的勇气。

▌作者简介

柳千缘,寻求着改变的同时也在探索未来人生的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