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盲目名校情结的背后是痛苦不是凯旋

新浪教育

关注

2007年,我开始从事国际教育方面的工作,距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很多预料之中的困难,也收获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我们的团队有幸得到了很多家长的信任,他们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我们。好在我们没有辜负家长的重托,至今为止,我们见证了2000余名优秀学生的成长。

从业十余年来,我身边有不少亲戚朋友来向我咨询孩子出国留学的事宜,他们的问题各式各样,我尽己所能为他们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人永远绕不开名校的话题。不论孩子的实际能力怎样,他们总会这样问我:“我们应该怎么准备,才能让孩子考取TOP30的名校?”如果我根据孩子的情况,为他们推荐了学校,家长也一定会加上一句:“这学校排名怎么样?”

对优质教育有所追求,这无可厚非,因为个人的选择是与时代相适应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国际化人才产生了空前的需求,而国家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海外留学热潮逐渐兴起。再加上多年来中国企业对“海归派”的倍加青睐,使得海归与高薪直接划上等号。这就促使了中国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纷纷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留学出路,甚至发出了“留学必读名校”的口号。

但是,家长不顾实际情况而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取名校,其实是一种片面的择校观念。而片面的择校观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预知的。从家长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那一刻起,名校就变成了家长心中的一种执念,只要“学校名气”够大,读什么样的专业、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学校要求是否匹配等这些问题大多不是家长考虑的重点,“非名校不读”成为了孩子头上的紧箍咒,孩子心里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很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发生。

从事国际教育行业这么多年来,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留学家庭的真实故事。其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

有个孩子就读于北京某重点中学,初中毕业之后,父母决定将他送到美国就读高中, 出国前他们对孩子说:“为了送你到美国读书,我们花了很多心血,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 他们给孩子的任务是:必须要考取美国TOP10的名校。

孩子就读于美国的私立高中,住的是homestay。家长自顾自地认为自己已经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但凡努力了,考上名校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但最可怕的就是家长的这种“自以为”。他们以为孩子拘谨的性格在美国一定会得到改变,但实际上孩子却变得越发的沉郁;他们以为孩子英语不好也不是大问题,到美国了就一定能练好,可事实却是孩子因为语言障碍从不主动和他人交流;他们以为孩子住在homestay,生活一定不成问题,结果却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孩子在寄宿家庭过的并不好……以为孩子一切都好,可事实却背道而驰。

每一次与孩子的通话的时候,家长很少会问孩子过的好不好,吃住是不是习惯,更多的时候是询问学习情况,每每都要说上一回“非名校不读”论。如此往复,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独自处在陌生的环境里,他内心汹涌的烦闷与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最终在到达美国半年之后就患上了抑郁症,被所在学校要求休学进行治疗。

最终,孩子被父母接回国内,医生诊断之后认为孩子的精神状态很不乐观,具体何时才能痊愈,无法下定论。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盲目地以名校为导向,且不对现实因素多加考量,忽略了很多本该在出国前要考虑清楚的实际问题,反而是三五不顾地坚持“非名校不读”论,这种执念背后很有可能会导致许多无法预知的后果。

因此,当一个家庭开始准备留学计划时,就应该认识到:留学不单纯是家长的事,也不单纯是学生的事,而是这整个家庭共同的大事。为了使孩子能够顺利就读于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大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学生决定出国留学,就需要对自身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比较明确的把握。学生的软实力有三大类:(1)能力值。比如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等;(2)学生的性格特点;(3)学生的志向。即学生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学生的硬实力包含有两个部分:(1)标准化考试的能力;(2)学生在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的综合成绩。

美国的学校与中国的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学校不仅看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能够达标,就是从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查的。

二是从学校角度出发:细致地分析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录取标准,是做留学规划的核心所在。那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呢?我认为主要有四点:(1)学校使命。美国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校使命,比如某些学校的使命是“社区服务”,如果学生不认同这个使命,那么最好不要选择这个学校。(2)学校的地理位置。这一点也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了气候特点、内陆或者沿海、与市中心的距离、是否与高新技术产业邻近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应该考虑到的。(3)专业优势。美国的学校,不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比如美国的碧岳十一天主教高中就被称为“奥斯卡的摇篮”,如果孩子想走艺术之路,这个学校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美国的大学,大学的排名和专业的排名并不成正比,所以不要抱有只要学校好,专业就一定不差的想法。此外,学校的录取标准也会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学生应该做到具体专业具体分析。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入学前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选择就读“不确定专业”,入学前两年学通识课程,第三年再选择专业。(4)录取率。很多留学家庭往往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就是录取率,实际上录取率尤其重要。比如一个学生发现某所高中或者大学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都非常的符合自己的需求,却忽视了该校录取率极低的事实,国际生几乎没有通过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录取率很低的学校,学生不应抱有侥幸心理。

以上是我认为留学家庭在选择学校时最应该关注的四个方面,知己知彼,打有准备的仗,胜利的机率才会更高。

作为国际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特别理解每一位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本意是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像胜仗的战士一样凯旋,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所有的留学家庭在做留学规划的时候,可以慎之又慎, 坚持理性地判断,拒绝盲目地名校情结,为孩子的未来作出一个最优化的选择,并且要坚信: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名校!

作者介绍:

孙丽(Lily)

教育部唯一直属企业赛尔网络最大子公司赛尔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集团国际教育业务。曾负责中国第一个托福机考网点的建设,全面参与赛尔教育在美国三大教育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在低龄留学方面,孙丽女士提出“Total-care创新型家庭式美高寄宿模式”,开创了低龄留学入境后服务新时代。目前已培养出优秀毕业生2000余名。

专栏简介:

从2007年起,我开始从事国际教育领域的工作,到现在10余年了。这期间,我走访考察了百余所中国和美国的高中及大学,接触了上千名留学生和家长。这几年国际教育大热,许多中国家庭纷纷要为孩子选择“高配”的国际教育路线,低龄留学趋势也愈加明显。作为一位在国际教育行业浸润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和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希望能够以一个观察员和实践者的身份,通过《Lily国际教育说》这个专栏,还原国际教育、出国留学最真实和客观的一面,搭建一个与准留学生及其家长与同业合作伙伴们的交流平台,帮助大家筛选纷杂的信息,也借此机会,对我这十年来的心得做个沉淀与梳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