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意义何在

新浪教育

关注

今天在网上看到好几篇转发来的文章,都是同一内容:2018第五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现场,温儒敏老师放狠话了!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阅读文章具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还专找让考生想不到的领域,对女生特别不利

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

这就叫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想问:让15%的人做不完题意义何在?

我想问:凭什么女生面对思辨性强的文章就会不利?

一、故意让学生做不完试题,是作恶。

从2014年开始,北京卷语文就在增加阅读量。2014年以前全卷是6000字左右,以后逐年增加,2017年已经到了8000字以上。我之前曾计算过当下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

因为考场阅读是精读,现代文一分钟在150字左右,一篇七八百字的文言文需要十分钟左右,一首古诗词也得5分钟左右,这样合计至少需要55分钟。书写量也增加了,多文本、文言文、古诗词、散文四大阅读题会有7道有4-6分的主观笔答题,其中2道6分左右的笔答题可能需要答150-200字才能答全。这七道题的书写量至少就在800字了。再加上微写作150字,大作文不少于700字(至少需要40分钟),整卷书写量在1600字以上,这样至少又需要80分钟。再加上所有额度选择题,还有思考的时间,回原文重读文章、理解消化的时间,语文答题是超级紧张的。(详见旧文:高考前两个月复习建议一)

在这种情况下,每次年级里都有学生答不完,高考时也有学生答不完。全北京市是不是达到了15%答不完的程度,我没有数据,不敢胡说。重要的是,面对题量大的情况,老师、学生天然地会去想办法,争取尽量答完。所谓15%的学生答不完,要把题量加到什么程度?要把学生逼到什么程度?逼到孩子们都放弃语文吗?

此为恶之一。

而且,这样势必出现作文草率完成,质量下降,选拔结果有问题的情况。因为只有少量的高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构思完成。上等、中上等的同学最吃亏,因为时间不够,自己的文章很可能和中等、中下等的同学得差不多的分数。导致高考选拔功能下降。

在那篇报道中,温儒敏老师批评高考阅卷:

语文卷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分数分成四等,二等分是42~45分,他们调查了4个省,75%~85%都是二等分,根本拉不开距离。“考得好也是42分,考得不好差不多也是40多分,所以老师就不教了,顶多教点考场上的作文技巧。”他们调查的4个省,考入一类校的作文成绩,比考入二类高校总体差距为“2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阅卷确实有责任,但板子全打在阅卷上却明显有失公允。像北京卷现在的大题量,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作文分数淤积。那么点儿时间,中上等写作水平的同学出不来,高手出闪失的概率也大了,一切成绩都归向了偶然,最终影响了高考的选拔性。

最近这两年,以自主招生、博雅领军计划等加分才拿到清华北大入场券的学生比例明显提高,恰恰说明高考的选拔功能在下降。比如浙江省,2016年考入清北347人,其中凭裸分考入仅39人,其他都是通过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等形式考上北大清华。2017年高考结束后,媒体曾集中报道过:2017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新生6000余人,但是仅仅靠高考分数录取进入清华北大的仅占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属于特殊招生方式。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承担着为国选材的重任,最后却导致名牌大学所招的学生大部分需要按大学自己的标准来选拔,这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选拔功能下降肯定不是语文一科该背的锅,但这种“让15%学生做不完”的豪言壮语确实在其中推波助澜了。你要知道,题量再大,大多数学生也会去拼着写完。语文不像数理化,学生不会就真不会。语文是只要考生愿意,他就可以写满卷子的。全拼速度,选拔的是什么人才?

此为恶之二。

归根结底,加大阅读量只是在迎合“浅阅读”时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会有好处。你还不如像北京卷加名著阅读一样,以考试为指挥棒,让孩子们在平时能阅读大部头的书籍,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速度。

二、为什么要对女生不利?又凭什么说一定会对女生不利?

估计是温教授一时兴起,说漏了嘴,暴露了自己对女孩子的刻板印象:

“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

“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

我很奇怪,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阅读文本您难道还不清楚吗?有哪些年的高考选文是“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词很美”这种您眼里特适合女同学的?女孩子们平时爱读什么我管不着,但高考和各种模拟考选文并未以这些“小”和“美”为主,结果一样是女生有优势啊。

下面是我校的理科生语文考试的一些数据,供您参考。

2017届理科生语文成绩男女生人数

 

前10名

前50

前100

 

期末

2

8

13

37

35

65

一模

3

7

17

33

33

67

二模

2

8

13

37

33

67

高考

0

10

14

36

34

66

反过来,加大阅读量以前的数据可不是女生有碾压性优势的。

2010届理科生语文成绩男女生人数

 

前10名

前50

 

一模

3

7

24

26

二模

5

5

19

31

高考

4

6

20

30

注:高考第一、二名均为男生。(没找到期末数据)

2013届理科生语文成绩男女生人数

 

前10名

前50

 

期末

4

6

22

28

二模

3

7

20

30

高考

5

5

16

34

注:高考第一名为男生。(没找到一模数据)

增加阅读量之前,虽然女生整体略有优势,但男生还有竞争力,不至于在语文上完全被碾压,比如2017年。

增加阅读量以后,男同学的竞争力客观上真是下降了。也不知道这是我校独有的现象,还是各同类学校都如此。

而我敢说,这与高考选文类型和作文题变化关系不大。

2010年北京卷,实用文阅读取材于李政道的文章《楔》,属科技类文章;散文为季羡林先生的《海棠花》;大作文是命题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3年北京卷,实用文阅读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讲昆虫的翅膀,属科技类文章;散文为《浙江的感兴》;作文为“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

2017年北京卷,多文本阅读为文物保护、博览话题;散文为《根河之恋》;作文议论文是《说纽带》,记叙文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三年的实用文都重信息筛选。三篇散文都肯定不是“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词很美”哪种类型的。作文也属于偏重现实、联系实际、侧重思辨的。甚至可以说,2010年的作文题真有些“文艺”与“立志”,但女生并不具有碾压性优势。

要论这三年的试题难度,2017年是相对偏难的。2010年我校均分119,2013年均分122,2017年均分114。2017年北京卷选择题难度大,阅读量空前的大,但反倒是女生占尽风流。

所以,单拎出女生来,说什么“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纯粹暴露了温教授对女性的偏见。反倒是我校现有的数据告诉我们,现阶段北京卷试题的变化,客观上是对女生有利的!如果有其他同类学校的读者能有时间做个简单数据统计,非常欢迎在后台告诉我。

三、我们如何应对。

阅读是必须重视的,但不必发慌。坚持利用零碎时间阅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罗马是可以慢慢建成的。

北京卷有名著阅读,分值至少12分,学生不读书是不好过关的。所以无论是否有兴趣,孩子们都得读起来,各学校的阅读课都得开起来。

高一高二依然不用着急做题、训练,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做好积累、储备。

最后,我想说一句:我们一线老师真不想折腾,尤其是胡乱折腾!

作者系北京某知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公众号:有鱼的语文课

部分往期文章:

高考前两个月复习建议一

北京高考2017年开始增加“经典阅读”考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