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你的完美主义倾向是几级?

新浪教育

关注

作者 | 大将军郭 

参加过面试的都知道,面谈前要填一张表格,上面有一栏是让你填写优点和缺点。

优点太好写,挑好听的三行写不下,写到缺点一般就犯了难,面试还要自爆其短,怎么写都不合适。最后绞尽脑汁的结果就是,我在很多面试表格上都看到过同一个词,“完美主义倾向”。

虽然把它放在缺点一栏,但听起来却有一种沾沾自喜的得意,因为多数人都觉得追求完美其实算得上是个优点,显示了自己做事高标准又追求卓越的品格。

看上去,这个“缺点”很利于得到一个工作机会,但事实上,一个真的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却很难在工作上有显著的成就,如果生活里他们也秉持完美主义的原则,那么无论是恋爱还是交友,他们更容易四处碰壁。

因为完美主义往往会让你离完美更远,这要从追求完美和完美主义的区别说起。

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个特质,而是每个人都有的倾向,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希望万事顺遂,这种美好的愿望驱动着我们去追求成功。

人们口中所说的“追求完美”其实是一种夸大的表述,更准确的说法是人们在追求“足够好”,这种“足够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而是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即可。

这个标准可能是没出什么大问题,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或者即便没达到100分,但是90分也让我很满意。

与其说这是追求完美,不如说是追求最优。

这不算是个缺点,因为它足够实际,且是一种正向的激励。追求最优的人,他们采取行动的动机是指向获取成功,他们也会从成功中获得满足感。这是更受欢迎也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一种倾向。

但是完美主义者不一样,他们真的在追求绝对的完美,这种完美意味着事事无差错,不但最终的结果是100分,过程也要毫厘不差地保持完美的准则,这个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完美主义者采取行动的动机是避免失败,即便是在别人看来他们已经得到了成功,他们也很少会有愉悦感,且对自己难以真正认同。

追求最优是值得赞赏的,但完美主义者却是可悲的,他们虽然看似是在朝着成功努力,又有着近乎于苛刻的高标准,实际上他们会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陷入“完美主义”的侵害。

完美主义常会引起拖延和逃避

追求最优者被成功驱使会不懈努力,他们并不信奉绝对的完美,容错率也很高,他们能接受追求成功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倒退,这让他们在行动上也能放得开手脚,敢于面对挑战,也富有开拓精神。

完美主义者虽然也在意成功,但这却是次要的动机,他们的行为是在被一种恐惧支配,这种恐惧来源于对失败的担忧。

简单说,他们害怕失败,因为他们追求的完美绝不容忍一丝一毫的差错,这让他们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尝试。

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就是不行动。所以,完美主义者虽然打着追求完美的旗号,却常常迟迟不行动,因为行动就有犯错的可能,这是他们最恐惧的。

这是完美主义最常见的表现,算是三级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没有真正的快乐

因为习惯逃避和拖延,他们会错失机会,甚至干脆没有做出任何努力,这正是他们难以真正成功的原因。因为没有成功,他们会始终生活在这种不快和自责里,怎么快乐?

即便他们得到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但过程可能依然出现过失误,他们就不会感到真正的满意。对于他们来说,眼下的所谓成功只是暂时的,他们会迅速为下一个目标而感到焦虑,哪有快乐可言。

如果你因为追求完美而不快乐,那么你进阶到完美主义的第二级。

完美主义者会苛求他人

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也会迁移到对待他人身上,完美主义者希望伴侣是完美的,朋友是完美的,TA所能遇到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当然,这个要求不切实际,但是他们会有一种认知上的“优越感”:我对自己要求很高,所以我也可以如此要求他人。不管他们自身是否能达到完美,但却依然会用同样的标准苛求他人。

作为完美主义者的伴侣是痛苦的,达不到对方的要求也会让完美主义者痛苦,如果不纠偏这种认知倾向,完美主义者在人际关系当中也难以获得幸福。

如果你的完美主义不仅影响自己,也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那么你就是一级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的最高级。

说起完美主义,它可能不是由一个简单的诱因导致,这种倾向植根于早期的童年生活,跟父母的教育模式有关。

中国式家庭大多会有“严师出高徒”的观念,父母们确信对孩子要求严格一点会让孩子的行为更规范,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对自己的高要求。

理论上讲得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严格把控好“度”的问题。

孩子犯了错就严加苛责,出现了一点松懈就会耳提面命地教训,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会活得小心翼翼避免犯错,这就是他们成年后对于失败产生恐惧的原始缩影。

在孩子还没有判断力的时候,他们只会以为自己是绝对不能犯错的,别人也是不能容忍错误的。

如果父母能教会孩子少犯错而不是不能犯错,如果父母能让孩子学会在错误当中有所收获,或许他们便不会再惧怕错误和失败,也不会产生对于完美的极端苛求。

过去的经历无法改变,但完美主义者依然有改变的空间,这种改变不是彻底放弃追求成功,而是把“完美主义”调适成“追求最优”。

正如前面所说,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完美,也就是说完美主义者的目标是虚幻而不存在的,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也没有绝对的完美方案。

能认识到完美本就不可追求,从认知上接纳一切都有不完美之处,就是完美主义者调适自己的第一步,这也是必要的认知上的准备。

接下来,就要在操作层面上把目标变得现实可行。把你觉得最完美的最严苛的标准折扣成80%或者任何一个现实的数字,无论这个数字是多少,你都要先评估它是否超越了目前你能力的极限。

完美和最优的区别正在于此,完美的东西不存在,而最优的目标是在现实范围内你能做到的最好。

除了目标,重新认识达成目标的过程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心理学家阿瑟•帕克特说:“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连续统一体上只存在两极,他们无法意识到还有一个中间地带。”

这种极端思维不但体现在目标上,也会反映在过程中。完美主义者追求的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抵达方式,可现实当中,未必在两点之间存在毫无障碍的通畅道路,绕远和迂回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抵达目标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试错”。

当你把错误看做是更接近成功的一个机会,而不是一种倒退,你便能从中吸取到有益的东西,完美主义者要学会聚焦于你在错误中得到的经验,而不是盯住你在错误中失去的机会。

万事皆为师,从这个角度来看,错误和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它让你摒弃了一种不正确的方式,让你重新开始新的尝试,能跨越这个错误和失败已经是探索自己的一次成功举动。

如果真的想无限趋近于完美,先要放下对完美的追求,学会去追求现实世界里的最优目标。随着那个最优目标的迭代,随着你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能量,你才会真正地去靠近你最初想要的绝对完美。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作者简介: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正在热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