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当“完美生活”被击碎后怎么办?

新浪教育

关注

作者 | 狂傲学神 

最近一部叫做《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美剧备受瞩目,从评分上看,豆瓣9.2,IMDb 9.0,烂番茄新鲜度94%,足以证明了这部剧的水准。

同时,这部美剧被很多人称之为美版的《我的前半生》,女主米琪·麦瑟尔出身于家境优越的犹太家庭,一毕业就嫁给了高富帅老公,集漂亮、聪明、贤惠于一身的米琪几乎是完美妻子的标准模板,然而丈夫却偏偏出轨了一个看上去样样不如自己的女人,离婚后的米琪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开始了一段逆袭之旅。

和《我的前半生》的主角罗子君一样,这又是一个家庭主妇从背抛弃到自强自立的故事。

此类电视剧在近期可谓是大火,《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以女主为绝对主角的“大女主剧“正在占领着荧幕,从表面看,这些剧作大多以女性的成长为主题,强调女性要独立自主,不过其内核依然难以摆脱“玛丽苏”的情结,女主的成长大多还是依靠于男性的拯救,无论是罗子君还是周莹皆是如此。

这或许也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得到好评的原因,这部美剧显然要丰富的多,它不是老套的拯救与被拯救的故事,甚者也不仅仅是一个的女性独立的故事,从中你可以察觉出真实生活的蛛丝马迹。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真实的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纽约,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复古风服装和妆容,还有更多生活方式的展现。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保持身材,女主每天用尺量维度,保持身材10年不变。同时,为了维持在丈夫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每天在丈夫睡了后起来卸妆,第二天,在丈夫起来前化好妆,等闹钟响了,再装作刚睡醒,香喷喷的迎接丈夫,也就是说,丈夫从来就没有看过她素颜的模样。

这个情节的设置是在说明女主是个极其完美的人,且过着所谓的“完美人生”。她在6岁时就选定了俄罗斯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12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型,13岁的时候选定了自己的学校,然后嫁给了一个富二代,生了一儿一女,过上了精致的阔太太生活。

剧中的背景是50年代的美国,那是个经济繁荣但思想保守的时代,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她们最理想的出路就是成为衣着光鲜的家庭主妇,去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不过是为了嫁人做投资。更何况,即便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完美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和女主一样,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套“完美生活”的设定,无论男女,都是如此,他们会认为只要努力达到了那个标准,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比如,在高中的时候老师会和学生们说,等你们考上大学后就什么都好了,仿佛大学就是一个童话王国,一进大学就没有了忧愁和焦虑,只剩下快乐和幸福。这套逻辑的却和童话有异曲同工之处,像是灰姑娘之于水晶鞋,睡美人之于苹果。

不过,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为了实现达到这个“完美人生”,你不得不做出牺牲,忍辱负重,像是放弃自己的爱好、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等。

在剧中的女主,她得不断的讨好丈夫,甚者是以贬低自己的形式,丈夫为了炫耀自己的喜剧爱好,请了朋友去看表演,自己却把表演搞砸,到头来还怪在妻子头上,而女主还不得不道歉。

更不用提女主的脱口秀天赋,却只能为丈夫提供段子来源,如果不是遭遇丈夫抛弃,女主恐怕不会想到自己还可以走上舞台,因为成为一个脱口秀表演者在她之前所谓“完美人生”的列表中没有位置。

而这个“完美人生”的模版是谁设定的?是女主自己吗?恐怕不是,从表面看,是家庭,她的父母就是按照这个模版来生活的,所以当得知她被丈夫抛弃后,她的父亲觉得无法接受,甚者要求女主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去挽回丈夫的心。

而实质上是整个社会,是所谓的“传统”,50年代的美国社会氛围还相当保守,离60年的的个人解放和民权运动还有十几年的时间,长久以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让人天经地义的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好的。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它需要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和打破成规,即便是在现在,当年的很多旧观念已经被抛弃,但不得不承认当下的生活中依旧存在很很多被模式化的生活方式,而很多人确还将之当作人生中的唯一选择。

但是,这样的“完美人生”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看上去娇嫩美丽,却也同样易碎。在剧中,事事完美的女主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被丈夫所抛弃,而丈夫的出轨对象,是一个能将衬衫穿反,还连铅笔都不会削的平庸女人。

当然,剧中的走向还是温暖的,女主以此为契机,找回了自我,发现了自己的喜剧天赋,走向了舞台。而在现实中就不见得如此明亮了,很多人在面对“完美人生”的破碎的时候,感到的是生活的崩溃。

其实,这种绝望不仅局限于经济上,更体现在个人价值上,他们所感到的是生活的崩塌,让他们对自我的价值产生了怀疑,甚者觉得自己是彻底的失败者,无力在继续生活下去。

这都是源于他们的所接受的观念是,只要走上这条路,就能获得幸福,但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竟会无情的被生活所抛弃。

那么,是TA们做的不够好吗?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而是单一的价值取向将路变得越来越窄。在当今的社会也是如此,年轻人倍感焦虑无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被要求在所认定的单一价值体系中取得成功。

学生时代,你必须考满分;在步入社会后,你必须要进入大企业或是成为公务员。同时,你还要如剧中的女主般拥有一个看上去美满幸福的家庭。仿佛只要你没有实现这些,你的人生就不完美,就没有意义。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讲述的就是这个外表华丽的精致生活如此崩溃的故事,而它之所以得到好评,同时也在于其不脸谱化任何角色。

即便是出轨的丈夫,这个在人们看来应该是无良的“渣男”,但剧中也真实的反映出了他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看,他的出轨也源于对这种一尘不染的生活的厌倦,他也对这套“完美人生”感到疲惫不堪。

从表面看,他拥有如此美丽的妻子,且对他事事顺从,但却没有意识到他要背负的是沉重的包袱,那就是他必须要“成功”,因为这套“完美人生”所认定的是女人负责貌美如花,男人负责赚钱养家,所以当遭受到经济上的困难时,这个丈夫甚至无力向妻子承认。

这样的感触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就像很多“别人家的孩子”经常会感到压力很大,当生活顺利时还得以为继,而只要遭受到一些挫败,对他们而言就是天大的打击。

近些年,接连出现了多起高校的留学生自杀的事件,2017年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生唐晓琳因面临博士毕业压力而选择了自杀,很多人不理解为何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切却还会选择自杀。

可是,这其中的缘由恰恰是源于那种“完美”是失控,在她的人生中,一直被要求做到做好,考高分、上名校、出国留学,所以她无法接受自己竟然会面临博士无法毕业的局面,因为那样意味着自己不再完美,就是个失败者。

但通常情况下,人们只会对完美人生抱有无尽的幻想,却不知道这也是很容易幻灭的,他们常常被告之按照某条路走下去,所以当变故发生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绝望,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很多其他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单一体系的“完美人生”的最大弊端,追求完美没有错,但如果所有人都被要求追求一样的完美那就存在着问题了。就像人们常常称一些人为“人生赢家”,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生赢家呢?

对于爱钱的人,是赚很多钱;对于注重人际关系的人,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对于一个致力于做学问的人,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们都可以算做是人生赢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如果以单一的价值体系看,他们都不算是完满的。

人们都知道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却常常忽视了他最好的作品《刀锋》,书中的人物形形色色差异很大,有交际花、有名流、有商人,也要隐士,而在最后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正如结尾所言:“书中和我有关的人物无不如愿以偿:艾略特成为社交界名流;伊莎贝尔在一个活跃而又文化的社会里取得巩固地位,并且有一笔财产做靠山;格雷找到一个稳定赚钱的职业可以每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上班;苏珊·鲁维埃得到生活保障;索菲获得死;拉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道。”

或许,所谓“完美人生”不过就是求仁得仁,去发现自己真正想要追寻的生活,麦瑟尔夫人如此,现实中的人们也是如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