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家长群个个是戏精:40个孩子120个家长1个老师

新浪教育

关注

开学了,这意味着家长群又要开始活跃起来了。

90年代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吧,特别简单,每学期家访碰一次头,然后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再碰一次头,平常没有大事一般不太会有联系。顶多是接送小孩的时候,跟老师有礼貌地打一声招呼。那个时候的家长身份也特别简单,不是工人、就是下岗工人、还有就是领导。

10年代以后,自从有了微信,然后又发明了微信群。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还被拉成了24个小时那么近!

据说,现在一个班级有40个孩子的话,一个班级群最起码有上百号家长,你要问怎么会有这么多家长?恩,爸爸妈妈属于直系亲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教育带娃的主力军啊!于是,一个老师教40个小朋友,最起码120多个家长加了她的微信好友,然后这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还可能因为各种缘由,互为好友。

朋友圈原来就是一个微妙的窗口,再加上了家长圈,那变成了“别苗头”的兵家必争之地。谁点了谁的赞,谁评论了谁什么,谁把谁拉黑了……家长圈里每天24个小时,其实全部都是话题……

那教师在微信群里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类似于“居委会主任”这样的功能,扮演好“乐于奉献、热心解答、调停矛盾、分发通知……”这样的角色。

在环境友好、互相竞争、彼此看不顺眼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地“别苗头”?恩,虽然说正确没有标准答案,但失败一定有缘由,那就先举几个失败的例子吧。

1,“有个家长原来是放高利贷的,他在朋友圈里说,‘今天不还钱的,明天给老子等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长的职业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教师的想象,所以不要在朋友圈里随便“吓唬”老师。我有个做老师的朋友,当她看到某个家长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今天不还钱的,明天给老子等着!”的时候,她深深明白,这个家长惹不起,每次家访的时候,都会做好无数次心理铺垫……

但毕竟像放高利贷的家长,可能还是少数中的少数。不过,现在全职炒房的家长也是朋友圈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啊,动不动晒出一本房产证来!到底有没有考虑过一个普通教师的心理感受啊~

据说以前在水产市场做生意的家长们,可能总觉得在心理上,矮人一等。现在做水产生意的家长们,一年换的别墅比一年大,老师要上门来家访问几零几室,家长回答:“对不起老师,我们家没有几零几啊。”……

据说,现在一般正正经经做个公司职员的家长都是夹着尾巴做人,那些做淘宝做得风起云涌的老板、那些每天在网络直播第一线的网红们、那些倒卖各种商机的黄牛们……这些职业的家长们,明显拥有更好的优越感。

我听说过无数个从亲密无间的家长,撕逼成互相不讲话的路人。当然原因有很多种,比如闹矛盾啦、打架啦诸如此类的。撕逼之间互相拉黑,还要其他家长各站其队的,这跟宫廷斗争、职场互撕,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家长都们都应该讨好老师吧!不,他们会屏蔽老师的,注意不是拉黑,而是屏蔽~因为每年寒暑假,家长们总要带孩子出门远行一趟,毕竟开学还要做个小报、PPT之类的,交流交流去了哪里。

有些家长带孩子去看了北极圈里的极光、有些去看了黄浦江的落日……不得不说,现在同一个班级上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们,出门旅行的时候,把教师给屏蔽了,一方面是怕孩子玩得太忘乎所以,万一开学考试表现不好就僵掉了,另一方面也怕奢华的旅程给教师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恩,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就好。

在朋友圈里,有一种家长是捧场王,教师、其他家长发什么都要点赞,还要评论赞美一番;还有一种家长,什么都不发,什么都不点赞,但是把每一个人发的每一条朋友圈,以及谁说了什么,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这两种极端行为都是很可怕……不知道为什么,朋友圈把人性的某种特质成倍地放大了。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那个张三总能在正确地时机,发布一股正能量的话语;那个李四总能在需要英雄的时候,勇敢代表民意……

恩,所以,墙头草和无态度的人就是太虚伪,更重要的是表现得太明显!

其实,你就得把自己跟明星看起,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基本“人设”,比如说,你是——“智慧的妈妈、聪明的爸爸;贤淑的妈妈、忙碌的爸爸;女强人的妈妈,仔细的爸爸”等等等。然后,所有朋友圈的主旋律都是围绕着自己的人设,智慧妈妈多转育儿贴、高知爸爸多讲科学道理……诸如此类等。

虽然说,大家总说现在很少刷朋友圈,但是,我敢保证,每一个人都看得无比仔细!当然在默默观察、静静拉锯的朋友圈里,谁都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呀!

新学期,祝各位家长圈和睦而有趣!

本文系原创,如有商务合作:bobyxun@126.com

本文同步新浪教育专栏、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荀兜兜侃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