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穷养富养 不如自然养育

新浪教育

关注

养育,辞典含义:经过抚养、教育使人成长。对于刚出生的婴孩,很多情况下我们只关注到养,却忘了育。但身体健康与心智发展是一样重要的,生命从形成起就开始受周围一切的影响,所以才有了胎教、有了早教。那么,作为初生婴孩的监护人,我们该如何养好、又要育好这些刚来到人世的小人们呢?

我是一个八个月宝宝的妈妈,跟很多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一样,对养育孩子这件事一无所知,对如何能培养出一个身体强壮且性情良好的孩子、如何能发现孩子兴趣并促使其潜能发展、如何能让孩子有能力以应对好人世间一切等问题进行探索。为此我一方面去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著作,另一方面与很多父母进行交流学习,在掌握理论知识又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带孩子的过程中,也希望把这些东西分享给更多家长朋友。

《爱弥儿》是法国卢梭写于1757年的著作,这是一部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和教育的专著,但其中很多育儿观念放到今天来看仍是先进的。

卢梭在书中倡导“自然教育”,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应有各自适应孩子身心自由发展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卢梭的自然教育是指顺从天性的教育,旨在能培养出一个不受世俗偏见、身心自由、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能与自己和他人和谐相处的健康人,但这里的顺从天性绝不是放任不管。他在婴幼篇中讲到从饮食到护理、从情绪关注到心灵呵护等方方面面如何践行“自然教育”。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便是我在《爱弥儿》中学到的、悟到的婴幼儿养育知识。

01

    养之道:母乳与自由

1、婴幼儿必须要得到母乳的喂养

母乳喂养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大力提倡,母乳的营养价值、如何分泌出健康而丰沛的乳汁等问题在各种育儿书籍里都有全面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母乳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精神的滋养。卢梭在两百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批判城市女人将孩子交给乳母、追求自己快乐的自私,这与当前很多年轻妈妈将孩子交给保姆、只顾自己身材而拒绝母乳喂养的行为并无二致。

母乳喂养不仅是因为母乳健康、能增强孩子免疫力,更是因为与母亲的亲密链接中,孩子能够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当然很多母亲要工作,可能没有机会能给孩子喂养到一周岁,但能尽自己最大力量就给孩子母乳喂养吧。这些小生命刚离开你的子宫,来到这纷纭尘世,该是多么彷徨和紧张,只有你才能让他不害怕、慢慢勇敢拥抱这个世界。

另外,“快乐的母亲才能喂养出快乐的孩子”,这一点卢梭几百年前也提出了。母亲的性情、母亲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乳汁的质量。所以为了孩子,母亲们也要尽力强大自己,维持内心的平和、愉悦。

我家宝宝每次看见我解开衣扣都会乐得咯咯笑出声来,依偎在母亲怀里吃母乳是孩子最幸福的事情,吃着母乳睡着梦里都会笑。有科学调查研究发现,凡是没有经历母乳喂养的孩子长大后都多少会缺乏安全感,会敏感多疑,这种性格特点终其一生也很难改变。我自己深有体会,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得到母乳喂养。当我已近成年,看到婴儿吃母乳的场景都想流泪;内在小孩那份对母亲的渴望在我结婚后仍然存在,并转移到对爱人的要求上,希望能得到爱人对我像母亲对孩子那样的关爱。这种渴望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后才稍稍得到缓解。

2、请充分尊重婴幼儿的自由

将孩子包成蜡烛的方式尽管已被很多年轻父母摈弃,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包成蜡烛才能模拟子宫的狭窄感觉,让孩子睡觉时有安全感。针对这一点,我个人倾向卢梭的“身体自然法则”:

“孩子刚刚离开子宫,还没有开始活动和伸展她的四肢,就又被重新束缚了起来,被包裹在襁褓里,放在床上时脑袋被固定,双腿伸直,两个胳膊紧贴着身体两侧,用各种各样的包布和带子将他们捆起来。孩子的四肢所遭受的无法自由活动和种种约束只会阻碍血液和体液的循环流通,会限制孩子身高和体能的发育,损伤孩子的体质。这样残忍的束缚可能不影响孩子的性情和脾气吗?他们的第一感受就是悲伤和痛苦,他们每进行一个必要的活动都会遇到阻碍。”

不束缚孩子的身体,即不束缚孩子的心。研究表明,不被束缚的孩子长大后在创造力方面的表现会更突出。

02

育之道:天性与引导

1、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生下来很弱小,需要力量;我们生下来一无所有,需要援助;我们生下来懵懂无助需要判断的能力。而我们出生时缺乏的和成长中需要的一切,教育都会赋予我们!”

卢梭强调从婴幼儿时期就应该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要“在孩子的心灵周围筑一道围墙,才能保证孩子不受各种偏见和谬论的冲击”。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感知力,并且从出生开始一直受周围事物各种各样的影响”。

这一点在我自己抚养女儿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她是胆小还是勇敢,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里有噪音的孩子睡觉时即使身处闹市也睡得安稳,家里特别安静的孩子却容易被声响惊醒;她是快乐还是暴躁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温暖的孩子性情温暖,家庭冷漠的孩子变容易性格冷漠;她是怕冷还是怕热,受她一出生时所享受的温度影响,妹妹家女儿生来就包的很暖和结果却怕冷,我家女儿生来就穿得单薄结果却怕热。所以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就给她创造什么样的环境。

2、婴幼儿的第一任教育者

现代教育的理念普遍认同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这一点卢梭在几百年前就提出了,他尤其强调父亲的角色。

“相比由世界上最聪明的老师来教育,明白事理但学识有限的父亲可能会把孩子教的更好一些,因为热忱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并且胜过用知识弥补热忱的缺乏。”没有担当的男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亲角色的缺失。父不父,则子不子。母亲能给孩子以温柔,父亲则最能给孩子以安全。不要以为婴孩只需要吃母亲的乳汁就可以,她一样需要来自父亲的爱抚。研究表明,从婴幼儿时期就能得到父亲陪伴的孩子长大后更有责任感,更有毅力,也更加自信和勇敢。

当然最好的组合是父母亲能同时承担孩子的启蒙老师。“没有什么比家庭生活的画面更能打动人心,如果家人对彼此的关系没有信心,如果亲人之间的交流不再给生活增添乐趣,不良风气就会乘虚而入。父子间的天性之情胜过任何优秀的家庭教师。”再加一句,父母间的温情带给孩子的快乐胜过任何有趣的玩具。我是特别不理解那些生完孩子就扔给老人或保姆不管不问的家长,如果不爱他就不要当父母,幼年父母关爱的缺失是孩子长大后你做任何努力都弥补不了的。

3、婴幼儿最重要的是性灵教育

在对婴幼儿的教育中,相比孩子言语、行走、识字等能力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孩子性情和心灵的教育。

“一个人不会因为痛风症带来的痛苦而自杀,只有心灵的痛苦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绝望。很多孩子长大后有满肚子的学问,却缺乏理性,身体和心灵一样脆弱,是因为他们从出生就被命令或学会用哭去命令别人,这样的孩子心灵上既是奴隶又是暴君。”

所以父母切记不要根据自己的幻想去培养一个孩子,而是要与根据孩子天性培养他。三岁看到老,三岁前的性情养育和心灵滋养,能够决定他一生的脾性如何,所以为人父母需收敛自己的暴躁和焦虑、抱怨与不安,应该给孩子积极、乐观、自信而又阳光的影响,给孩子耐心、专注而又真诚、充满爱意的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性情。这样的孩子才会“成其为人”。

“不管职业是什么,人的天性会召唤他过人类的生活,而生活正是我想教给他的职业。在我看来,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善与恶的那些人,是受到最好教育的人。”我们不乏优秀的学者,但是我们缺乏生活的智者。很多年轻人因为要满足个人享乐或称要注重个人发展而拒绝婚姻、拒绝生育,这似乎成为一种潮流。我们尊重个性、尊重每个人的生活理念,但是归根结底这种所谓“丁克”、“单身贵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惧怕婚姻的负担,更惧怕为人父母的责任才选择逃避。人类生活的基础是要学会奉献和承担,要经得起任何生活挫折的考验。“

作为一个人,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去承受命运的打击,勇敢地面对富有和贫穷。”所以这种教育应该从婴幼儿时期就要开始,不光教会他们吃、穿、走,更要注意挫折教育。我们要教会孩子的应该是怎么活,活着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才能以及让我们感知到自己存在的所有部分。“活得最精彩的人,并不是历经岁月最长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感受最多的人。”

4、婴幼儿的教育要通过经验完成

婴幼儿的教育要注重经验和潜移默化,经验先于教导。人的教育在她出生的时候,在她会说话或能理解所学的东西之前就开始了。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得到的,甚至在我们还没有到理智年龄的时候得到的知识是最牢固的知识。这与粉笔kids推出的0-6岁婴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当孩子开始注意周围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小心地选择要给他看的东西。所有新鲜的东西自然都会让人感兴趣,与其给孩子买来一堆奢华玩具还不如带孩子去认识自然中的每一朵花、每一片树叶。生活中处处都是玩具,都可以学习和发现。另一方面,孩子是不知道害怕的,外形丑陋、令人厌恶、并且稀奇古怪的动物,一开始让他远距离看,直到他对它们习以为常。如果他在童年时看见过癞蛤蟆、蛇和龙虾都不怕,那么等到长大她就不会惧怕。

我们要注重刺激孩子的感觉。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感性的,当他们醒着的时候几乎不会处在漠不关心的状态,他们要么睡着要么正在感受。孩子想触摸和把玩所有东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压制她的这种不安分,因为他正在进行非常必要的学习。他通过看、摸、听,尤其是将看到的和摸到的进行比较,去学习感受物体的冷热软硬轻重,去判断他们的大小、形状以及所有的物理性质。

5、婴幼儿的教育从制止“哭”开始

与现代育儿专家们的看法一致,卢梭认为:“当孩子哭的时候,他一定是不舒服,他的某个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我们找不到或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就会继续哭,流眼泪并变得心烦。长久得不到满足,孩子性情就会变得急躁、易怒。”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婴孩的哭。

孩子最开始的眼泪和哭泣是在恳求,如果你不在意,他们的哭泣会变成命令。孩子通过哭获得关注,有时候拿不到一件玩具也会对着玩具哭。父母必须不失时机地让孩子学会不对人下命令,因为他不是别人的主人;也不要对东西下命令,因为东西不会听他的。当孩子想要你拿某件东西时,最好把她带到那件东西那里,而不要把那件东西拿过来给她。从一开始就让他们习惯于将欲望控制在自己的力量之内,他们就几乎不会感受到失去力量掌控之外的任何东西的痛苦。

“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受到襁褓的束缚,也没有身体不好,也不缺少任何东西,却一直不停地哭很长时间,那只不过是习惯和性格倔强的结果”。这样的眼泪往往是因为照料孩子的人没忍住去哄了那个孩子。要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置之不理,没人喜欢做无用功和白费气力,婴孩也一样。他们在尝试的时候非常顽固,但如果你坚定不移的态度超过他们的顽固程度,他们自然就会放弃。

关于婴幼儿的养和育,在一篇文章里是难以阐述完的,也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抛砖引玉,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养育孩子中的经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