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门课了解一下

新浪教育

关注

教育部新近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指出,不仅要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质量要求,还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比重。

今年,北京也将实施新中高考改革方案,并对教师教学、学科素养提升及师德品格提出更高要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在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良好师德师风方面都做了哪些创新举措。

教师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通州区东方小学教学主任陆畅参加了历时三个月的“十三五”公共必修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该课程主要由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教育通识、传统文化经史导读和传统技艺等模块学习构成,并采取网络学习方式,有效解决了教师日常工作繁杂,没有大块时间学习的问题。

在培训中,陆畅的感受是:培训内容实、方式新、意义大,“课程不仅从听课者、阅读者的特点与习惯入手,还充分鼓励教师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之后,陆畅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到了教学活动当中,在学校师生中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比赛活动和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对民族、文化历史有了认同感。

如今,东方小学师生不仅对国家、民族和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师生都踊跃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着。

作为教学主任,陆畅也看到了培训为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带来的新变化,“培训有利于教师整合多元化价值取向、有利于教师追求高尚的和谐师德境界、有利于规范师德制度性建设、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为学校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只有教师学会讲好‘中国故事’,学生才能从中受益,从小培养家国情怀。”

据记者了解,此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课程培训,东城区选定北京市第五中分校、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开展试点工作,通州区则确定新城东里幼儿园、东方小学和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为试点校。为保障培训顺利进行,两区均出台相关培训实施方案,并已于今年3月份完成试点校培训任务。

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让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了激活教师传统文化基因,提升人文素养,通州区新城东里幼儿园结合“一园两址”的特点,细化培训方案并逐级落实,通过组建培训领导小组微信群,以教研组、班组为单位的培训合作组,组织教师网上自助学习培训,并进行实时交流反馈。

新城东里幼儿园保教主任赵东霞介绍,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园区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 浸润教师心灵”主题培训思想,鼓励教师在培训中与自己的育人课程相结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撰写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教案,并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经典,学习经典。“在培训试点工作开展后,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致大大提高,目前全园52名教师已经全部完成网上培训任务,培训合格率为100%。”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小学郑艳行老师认为,多读点传统的经典诗词文章,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更应多吸取传统教育的精髓,并用于日常工作实践。在重新深入读了《论语》后,郑老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的乐教思想,让我体会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而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点拨,教育要像及时雨,应时而来,适时而去。”郑老师认为,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师,会更受学生欢迎,“教师要‘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带领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拓宽视野提升素养,文化浸润教师德行

为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北京史家教育集团自为教师开设了“史家讲坛”,近年来通过邀请文化名人、社会大家为教师进行不同主题的讲座,通过文化浸润,培养了教师的良好德行。

在近期举办的第25期“史家讲坛”中,学校更是邀请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广大教师分享了《坚持文化自信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主题演讲,激发教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很多老师在听了多次“史家讲坛”后表示,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让老师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培训,这种讲座的方式,不仅形式新颖,还能够启发教师在与名家的对话中思考、感悟,将所学化为实践,塑造和提升身为师者的良好德行。

此外,在这种学习培训当中,很多教师都激发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开展跨学科教学、尝试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无边界的课程中受益。如今,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实现育人模式转型;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将家国情怀的培育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课程建设之中。

对此,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表示,之所以开设“史家讲坛”,就是希望让学校的普通老师也有机会聆听大师教诲,分享教育心得,从而开阔视野,坚定志向。她希望“史家讲坛”作为史家人共叙教育、共识和谐的平台,成为史家教育集团在未来继续乘风破浪的新起点。

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表示,在开展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共必修课试点工作后,东城区也已启动文化传承2030工程。未来将依托市级平台做好相关教师培训工作,明确培训的相关标准。目前,区内正在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

专家声音

王文静(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教师通过深度学习与经典诵读,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能够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较强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开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能力。

曹夕多(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在教师培养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发挥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将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融合到教学和学术创新活动中。实施学术文化工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师德和文化素质教育,注重通过文化熏陶培养教师气质。”

在教师培养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需要。根据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中所占位置、所起作用持肯定和认同态度;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国际化背景下,应加强本民族文化的建设,非常有必要提高和加强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目前各高校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评价一般;因而应在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群体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类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人文素质和民族认同感,并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重要信仰源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