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精课双师课堂:正在创新和探索的就是先锋的

新浪教育

关注

写文章,发声,貌似是一件“小心翼翼”的事情。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写一种创新的模式。

当我用新闻、散文、杂文甚至连我自己都说不上来的体裁写下几十篇关于精课双师的文章后,我开始有些忐忑不安,甚至多多少少有些失去“文人底线”的“丑陋”感。

在我那篇《“双师课堂”炙手可热 精课双师打造全开放平台》刚刚发布不久,一位我十几年来无比仰慕的博士在空间留下了一连串的评论,每段评论犀利而沉重:“我知道你给人打工,但要知道文责自负,要有文人的底线!”

“把话说绝对了就错了,要允许多种模式。双师肯定不是最好的模式!”

我想,难道包括新东方、好未来、高思教育、朴新教育、精课双师等在内的探索双师模式的教育机构全都错了?错在了仅仅跟随人大附中推广双师教学,还没有摸索出比双师更好的模式?

如果说“双师教学”不是最好的,那么,更好的模式又在哪里呢?

2013年8月,“双师教学”项目在人大附中正式启动,“双师教学”项目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覆盖了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超过200所乡村中学。

我从《北京晚报》资深记者郑勇的报道了解到,人大附中“双师教学”项目从2015年初启动评估以来,有关部门从各地区项目实验学校中随机选取了10所学校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发放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与51名授课教师及接近3000名的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经过半年多的数据整理与分析,人大附中“双师教学”项目得出以下结论:“双师教学”项目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教育质量,帮助该地区的青少年通过受教育的方式实现脱贫,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以教育消除贫困的目标。

可见,“双师教学”并非是“犯错的孩子”,即便有“缺点”,请允许它勇敢地成长。

而,有些一针就能插入别人死穴的犀利不是幽默,因为有一种“犀利”,可以毁掉一群人的满腔热情。

其实,作为人类,我们很多时候很难克制的一件事是,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生事物,尤其面对是民间的一种实践与探索时,我们总是平白无故地奉献上一脸的不屑,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守望先锋的同时却怀揣着守旧的情结。

“怀旧”(nostalgia)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nostos”和“algos”两个词根,“nostos”表示回家,“algos”表示因渴望回家而产生的焦灼感和痛苦。1688年,瑞士医生乔纳斯。霍弗在一份报告里第一次将“nostos”和“algos”这两个词组合了起来,创造出了“思乡病”(nostalgia)一词。在当时,霍弗医生认为思乡是一种病,并将它定义为“可导致器质恶性疾病的神经系统疾病”。

尽管有着“怀旧”的情结,甚至无法接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推动了学习方式和形态的转变。互联网推动了教育与学的双重革命,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

博士说,宋代书院教育既重视导师的主导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和切磋,同学间平等的交流才是好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在书院在替代官学角色之后,在教育上体现出了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显然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宋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如今在哪家公立学校继承和发扬?在“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与考试无关、难以考核的人格养成、个性发展、社会关怀、乃至音体美等内容被架空虚置,从而背离了教育树人育人的内涵;而学生间的互动与切磋,同学间平等的交流又出现在哪里?至少并没有出现在今天的课堂上,也敢肯定并没有出现在博士的课堂上。

人大附中“双师教学”项目实验为“双师课堂”趟道,随之而来的教培机构的“双师布局”,不能不说这一探索,已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至少这一创新性的探索在“田野研究”中一步步成长,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行动研究,并非坐在那里发挥超级想象。

我们还要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今天已经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先生曾说,资源共享的时代,知识共享时代必然到来,世界上最大的出行用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自己的出租车;最大的旅行住店公司AIRBNB没有一间自己的旅馆;ALIBABA没有自己的售货大楼或店面;MOOC将会取消所有单一功能的教室。

我们无法忽视互联网在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所以,在还没有一种更好的模式出现时,有一种模式正在探索式地前行,而且双师这一模式也正在课堂上尝试营造更加民主的教与学的情境,让教师放弃课堂话语“霸权”,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和切磋同,引导学间平等的交流;我想这种新的教育现象就是未来教育新格局的开端,就是一种新文化、新制度、新模式的形成。

在统一教材、标准答案和唯分数的评价制度前提下,在“大一统、强控制、高竞争的”制度面前,有一群人正在勇敢地在课堂上尝试让一棵“葡萄”鲜活而自由地成长,我想这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美好的时光。

很多人,尤其是我们很多大人还没有坐进“双师课堂”里去聆听、去感受它的“奇迹”,所以我们往往就死死地抓住过去的体验或经验去审视所有的新生事物,结果当然是一泻千里的猜想和惨不忍睹地否定。

毕淑敏说过“内心的世界,决定你看到的世界风景”这句话。

她也说过,“愿你能盛得下世界的辽阔”。

作者2018年5月23日于北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