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如何让孩子拥有自我驱动力?

新浪教育

关注

编者的话: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花费半年工资,杭州妈妈给孩子报了11个暑期培训班”。这位家长认为,如果不给孩子安排好,她就会不自觉,宅在家里无所事事。那么,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就一定对孩子好吗?在《自我驱动的孩子》(The Self-Driven Child)一书中,两位作者所探讨的教育方式,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当前,家长们正在培养焦虑的一代,起跑线三个字像一个紧箍咒一样,牢牢地加在孩子的头上,不仅是孩子,连家长也身心疲惫。其实,想必家长们也希望,下班回家后孩子认真地写作业,不用“冒着心梗的危险”陪写作业;能认真坚持兴趣爱好;懂得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任;与孩子也有相对和谐的亲子关系,不用大发雷霆,为彼此带来沮丧和误解。

在家长的眼中,维持这种现状的一个大因素就是自觉。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觉的状态就是self-driven/ self-motivated,即自我驱动、自我激励。这种前进的力量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威廉·斯蒂克鲁德(William Stixrud)与内德·约翰逊(Ned Johnson)从提升孩子的自我驱动力角度来解读,如何让孩子拥有更轻松、更具成就感的成长过程。

孩子为什么缺少驱动力?低控制感

关于动机的研究表明,强烈的自主意识是形成自我激励的关键,在形成自我激励后,孩子青少年能富有激情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享受自己的成就。

两位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被剥夺了对自我生活的控制感,自主意识较低,因而自我驱动力不足。善意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了孩子走向自我驱动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的思维定式——确保孩子走在成功之路上,这中间一个决定出错,就会影响一生,因而要替孩子做最好的决定。就像电影《起跑线》中的场景一样,家长认为如果孩子进不了好幼儿园,未来就进不了名牌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

而根据心理学上的观点——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类有三种基本的需要:自主性(autonomy)、能力(competence)和关联性(relatedness)。自主性就像饥饿和口渴一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果你对生活的自主感较低,那便无法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你逼迫孩子去学他不喜欢的东西,即使这项技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他的能力可能会提高,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会导致你和孩子关系紧张,他的关联性(他与你的关系)和自主性也会降低。

这些原因都会降低控制感

玩得太少

心理学家珍·特文格(Jean Twenge)曾专门比较过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和2002的大学生,后者显出了对生活较低的控制感。这部分是因为孩子们玩得比十年前少了,毕竟学习压力大,活动任务多。

彼得·格雷(Peter Gray)则专门研究了孩子的玩耍与控制感之间的关系,并认为玩得机会变少会降低自我控制感。当孩子们在周六能花大部分时间来玩儿时,他们可以选择玩什么和如何玩,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意识,而现在孩子的星期六通常是作业和一些有组织的活动。

睡眠不足

由于拥挤的日程安排、电子设备的影响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的孩子比几年前要睡得少。而当孩子们睡眠不足,感到疲倦时,会产生较低的控制感,更容易感受到压力,缓解压力的技巧也相应降低,更容易经历挫折和沮丧。

缺少对自身价值的探寻

珍·特文格还认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越来越重视外在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目标,例如金钱、职位,而对生活意义的探寻被忽视。孩子一直在拼命往前赶,却可能并不清楚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导致今后的迷茫和失控感。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会影响对生活的掌控感。

如何帮孩子获得控制感?

成为孩子的顾问,而不是老板

尽可能成为孩子的顾问,而不是他的老板或经理。如果孩子在家庭作业中面临着困难,要告诉孩子自己愿意提供帮助或者给出建议,但是自己的任务还是要自己完成。成为顾问就意味着彼此是合作的关系,为对方塑造安全感,培养主动性,而不是事无巨细地管控。

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告诉孩子,“你就是自己的专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自己做决定。没有人天生就是专家,真正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完美地做好一件事情。让你的孩子有机会自己做决定,去感受成功,体验失误。

多问孩子,问题出在哪里?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犯错时,不要匆忙去解决。孩子通过独立地处理紧张的情况而锻炼复原力。带着同情心去倾听,为他们提供帮助,但不要试图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议。如果你想提出建议,请先向孩子确认一下:”你想听听我的建议吗?”

不要给孩子制造焦虑

孩子们在轻松地状态下会有很强的控制感,而控制感是形成动机的关键因素。因此,要让家庭成为一个温暖的地方,尽可能地避免压力。作为家长,自己也要努力处理自己的焦虑、内疚或愤怒,不要过于情绪化。如果孩子遇到问题,不要表现得比他们更难过,更苦恼。

让孩子感受“心流”

在自己真正喜欢的项目上做到最好,并将这种积极的体验延续其他工作中,这就是心流。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他们通过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事情来产生自我激励,所以家长要支持孩子对兴趣爱好的深层次追求。

让孩子学会准备plan-B

问问孩子,“如果事情没有按你希望的方式发展,你的备份计划是什么?”有一个B计划能帮助缓解压力,给孩子们更大的勇气去做一件事。作为家长,你知道寻找实时灵活的解决方案的重要性,所以要帮助孩子在小的时候练习这项技能,这使孩子更有韧性和自信,能够驾驭混乱和不可预测的东西——生命。

这两位作者针对家庭教育中一些问题,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可见,教育焦虑、父母管控过多的问题,在国外家庭教育中同样存在。如果父母用力过猛,使出了八分力气,孩子便会感觉被推着走,无法自主成长。而与此同时,父母也会感觉筋疲力尽。因而,家长一定要确立界限,让孩子有安全感的同时,也更有主动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