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国式陪读妈妈

新浪教育

关注

大家一直在谈论

作为陪读妈妈这种付出是否值得。

值不值,这不是一次投资。

没有体验,没有挫折,没有逆袭

的生命是难以成长的。

最近热播的《陪读妈妈》已经收官,剧中讲述的是在温哥华陪读的一群妈妈们的故事。

留学的陪读妈妈从数量上来说是少数,但从本质上看,她们的时间精力付出、牺牲个人事业和生活、牺牲夫妻的团聚、不得已的丧偶式育儿,其实是把中国妈妈的各种或深或浅的陪读生活提炼得更极致而已。

除了留学的陪读,妈妈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陪读妈妈的角色,有为了陪读放弃事业,有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夫妻分居两地,还有为了孩子自己学会了各种兴趣爱好,陪着孩子记笔记穿梭各种辅导班的。

有人说,你干嘛非得陪读呢,是你自己望子成龙所以你活该累。

可以完全不过问孩子学习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没能力精力顾及孩子教育的父母;一种是经济上轻松负担一个甚至多个家教的家庭。

在中国的普通家庭,想做到完全不陪读有多难,也许比没人带孩子送到早托班还难。

远赴重洋,留学生的陪读妈妈们

《陪读妈妈》中讲述了一群在温哥华陪读的妈妈们,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和选择,不同的心境和喜怒哀乐。

-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叛逆,不得已放弃了自己公司的女强人妈妈李娜,一路经历了事业动荡、夫妻感情波折,重新收获了对幸福的定义。

-不忍家里丈夫的不忠,带着孩子在加拿大独自陪读多年的杨洋妈妈,看似家庭完美,实则夫妻感情破裂多年。为了逃避而开始的陪读生活,最终让她在亲情面前收获了谅解和平静。

-一心望子成龙,希望儿子在国外读书的盼盼妈妈,在温哥华打黑工照顾孩子。不顾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为了办理移民反而被骗,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也转变了态度,选择了适合自己家庭条件的教育方式。

全身心照顾孩子的全职陪读妈妈们

曾经有一则报道,关于高三学生的陪读现状,很多妈妈为了孩子在高考那一年能够心无旁骛地读书,都选择了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大部分是母亲放弃工作全职照顾起居和陪读。

放弃事业还不被理解的陪读妈妈

后台收到了一位妈妈的来信,说了她每天的陪读生活和困惑。

目送女儿进校后,姗姗妈妈(化名)便习惯性地去菜场买菜和超市购物,然后回家做饭,打扫卫生,下午接女儿放学。这就是她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

在做全职陪读妈妈之前,姗姗妈妈在一家IT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孩子上小学那年,家里为了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读书,去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小学,她选择了辞职,在学校旁边租了套房照顾孩子,开始了全职陪读生活。

除了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姗姗妈妈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和社会脱节,没有自信。

甚至女儿也开始瞧不起她,认为她不求上进,让姗姗妈妈伤透了心,不知道自己当初辞职陪读这个选择对不对。

生怕输在起跑线的陪读妈妈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了一个36岁的“同桌妈妈”陪读记。

36岁的谢佳不得不在两种身份之间来回穿越。白天,她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办公室副主任;下班后,她则成了5岁女儿的同桌,和一群幼儿园孩子做起了同学。去年女儿果果4岁,眼看到了传说中的“语言敏感期”“艺术萌发期”等各种黄金期,谢佳一股脑儿给女儿报了7个培训班。然而,坚持了一年多“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的陪读之后,当初给孩子报的7个班,如今已经退掉了4个。谢佳很失望,“以前总觉得自己孩子就是个天才,可现在怎么发现她干什么都不行?”

一些地方停车特别费劲,为了赶时间必须两个大人一起陪同,“一个负责开车停车,一个带孩子上课”。谢佳的经验是,要想让孩子能在上课时达到最佳听课状态,需要在上课前吃好饭,再早点到班里适应环境,“孩子的饭,老人常常提前给做好带着,我就只能在外面凑合一口,或者干脆不吃了”。

像谢佳这样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生怕输掉的妈妈们,也许是累了孩子又累了自己。

自我牺牲还是共同成长?

也许有的人觉得陪读妈妈们这样自我牺牲,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和个人发展去成全孩子,是不值得的。

对于任何一种选择和付出,都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价值观或者结果去评价值不值得,又或者陪着孩子成长本身就不是用“值不值得”来评判的。

《陪读妈妈》中李娜最后的一段感悟也许更能说明陪读妈妈的心态:

“陪读妈妈,要让一个女人保持贤良淑德、劳而不怨,需要无比强大的内心和毅力,在陪读妈妈的心里,每一个愿望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选择了随遇而安,有的人选择了坚持到底,也有的人,选择了中途退场。

大家一直在谈论作为陪读妈妈这种付出是否值得,值不值,这不是一次投资,没有体验,没有挫折,没有逆袭的生命是难以成长的。

你若纠结,它会让你痛不欲生;

你若淡然,它能让你散发出女人最率真的味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