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00后新生难“伺候”?高校几招轻松搞定!

新浪教育

关注

9月的开学季,是校园里最不新鲜的新鲜事儿。不管年复一年涌动的人潮带来多少不同的话题,年轻人永远是这段时间的主角。高校迎新的活动五花八门,开学的致辞此起彼伏,社团的招新无所不用。每一所大学都铆足了劲,接纳新生的力量。

2018级大学生身上的标签变成了“00后”。他们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下成长,世界不再是按部就班地徐徐展开,观念的更迭、知识的更新也都前所未有地加速。他们汲取着前人难以想象的养分,也经历着前人难以想象的成长。

那么问题来了,“0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我们的高校准备好了吗?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无论是“垮掉的一代”“被短视频毁掉的一代”还是“丧”,制造00后标签很容易,但是标签却易堵住深入了解的渠道。高校被标签一叶障目而看不见年轻人真正的样貌,年轻人却乐得在标签的掩护下自由发展。

我们应该了解,“互联网的原住民”并不天然具有身份正义,00后同样需要经历成长的烦恼。我们看到信息化对年轻人澎湃推动力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年轻人睡眠之外时时在刷屏的状态——越刷屏,越有信息饥饿感。这种状态下,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失魂落魄。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打开心窗 安静倾听

欢迎的姿态或许可以先从倾听开始。我们总是习惯于以审慎的眼光打量新生力量,而不是拥抱他们,这或许是基于人类的本能。但是,当站在我们面前的00后,拥有更快速的学习能力和更丰富的信息储备,我们又有什么底气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点他们的人生?

当他们思考贫穷的时候,我们担心他们浅薄,担心他们美化一件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当他们谈及未来的时候,我们又认为他们幼稚,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对困难一无所知。在指责和教育之前,不妨先听听他们真实的需求和想法。其实,没有哪一代人不接受前人的质疑,也没有哪一代人真的像前人担心的那样垮掉。

架起桥梁 沟通先行

大学里的开学致辞大都很“高大上”,学校总是希望年轻人多承担些责任,立大志,成大事,有大视野,这都没有错,中国的未来需要年轻人努力向上。但是,如今的年轻人经过更加恣意生长的青春,他们重视个性胜过一切。

在倾听的同时,我们需要心平气和的和他们来一场沟通。当然,这样的沟通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由发挥,理解是为了给日后的教育打下基石。我们在畅聊的无形中需要注入正确的观念,交流的声音让00后走上大家期望的道路,并且让这条路更加宽阔,容纳更多的力量。

一剂良药“救治”莘莘学子

互联网给了他们信息的便捷,这是他们前进的基础。但是,信息和知识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高校需要小心跨越。而对付它,大学固有的“重”是一剂药方。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恒定价值观,是一所大学“救治”学子的良药。当然,传统和恒定并不意味着僵化和腐朽。

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热衷于探索世界,新世纪出现在校园里的人则习惯于强调自我。这并无高下之分,重要的是高校应该消化这些变化,把它变成传统的一部分。让传统文化和恒定价值观影响踏进校园的新人,将他们身上带来的时代气息和社会变迁的烙印融合,使其变得更加优秀、独立,为社会所认可。

打造“金课” 学子肃然起敬

新生与老生这样的聊天记录比比皆是,对学校、对老师的吐槽无奇不有。所以,对于那些习惯了照本宣科的教师,习惯了信口开河讲那些连自己压根儿也不相信内容的教师,习惯了多年只用一个PPT的教师,00后新生恐怕没有那么好忽悠了。

慕课平台的发展,让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也能很容易地找到重点大学甚至美国常春藤盟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同时,社交网络让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学生彼此联系起来。任何一个老师的教学,任何一所学校颟顸的治校举措,很容易就被学生识别出来、传播开来。

上个大学的人都知道,一个讲课讲得好的、有魅力的老师可以让知识变得有多么吸引人。退一步讲,即使老师只是备课比较认真、对其专业领域有所研究,都会得到同学们的肃然起敬。

总结

今年,是千禧的一代,00后的登场意味着一个重要的节点。据统计大学新生中有超过2/3出生于2000年或之后,他们是21世纪的第一代公民。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所有被上一代人看作希望和未来的东西,都变成了生活本身。

我们可以看到,00后受到互联网流行亚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深刻,这些给了他们更多选择和评价老师的机会。正统的学校教育如何迎接00后,怎样获得00后的认同,不只是在这个喧闹的9月值得留意的一种声音,也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需要冷静思考的课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