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关于中小学生在校用手机 北京这所学校的做法亮了!

新浪教育

关注

微信、抖音、王者荣耀,QQ、吃鸡、剁手淘宝……如今,各类用户体验至上的手机app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变成清一色的“低头族”——不是在刷手机,就是在刷手机的路上。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使用智能手机及相关产品,成为“学生低头族”,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许多学生成绩下降,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精神发育,因沉溺手机娱乐而发生各种意外事故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今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生效,除手机外,还规定校园内禁止使用包括平板电脑和手表在内的所有可联网的通信设备。

9月21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该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中学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手机诱惑?北京十九中,这所北京市优质高中校,三年前走上探索手机依赖的原因以及治理办法之路,开始了一场与手机间的较量。

2015年6月,班主任吕晶老师自主发起《手机依赖的现状、成因及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学校心理中心一起打响了手机之战的第一枪。

2016年9月,在新任校长高新桥带领下,十九中起草并颁布了《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管理办法》,其中不仅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范围、时间等作出详实的规定,更对学生的违规情况以及惩戒办法清晰公示。

北京十九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管理办法(摘录)

第四条: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可以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内自由使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之外严禁使用。

第五条:手机使用指定区域:教学区(含培元楼、育英楼、博艺楼、体育馆教学场地、图书馆、美术中心、心理中心)以外的场所。

第六条:手机使用指定时间:上午第一节课打预备铃前;下午各个学部放学时间后。

第七条:在禁止区域和禁止时间段内,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手机,需经班主任、任课老师或管理老师同意。

第八条:禁止在升旗、集会等各种校内集体活动场合使用手机。

第九条:严禁登录手机色情网站,不上传、不下载、不传播手机色情内容。

第十条:有下列一般违纪行为之一者,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告知家长,手机暂由老师保管。对情节较重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1。将手机带入教室的,没放在规定区域的,批评教育;

2。在规定之外的时间使用手机的,警告处分;

3。在学校规定区域以外的地方使用手机的,严重警告处分;

4。在升旗、集会等各种校内集体活动场合使用手机的,严重警告处分。

5。上课使用手机的,严重警告处分。

第十一条:登录浏览手机色情网站,属于严重违纪行为,永久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并给予记过处分。

第十二条:上传、下载、传播手机色情内容的,属于严重违纪行为,永久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高中)处分。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执行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2017年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启动了群体课题“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项目。党委副书记陈雪芬带领30余名班主任、年级主任和心理老师及德育干部成立子课题组,在北师大刘儒德教授和海淀教科院赵红玉博士的指导下,以《新时期中学生手机媒介自律行为的养成教育研究》为专题进行了行动研究,建立了从学校、年级、班级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体化的自我教育实践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自律、健康、科学地使用手机。

9月30日,在海淀教科院召开的养成教育现场会上,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新时期学生利用手机媒介培养自律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自我教育研究专题的成果展示,并给出诊治中学生“手机瘾”的三个“药方”。

药方一:学生、家长、班主任签订“三方协议”

作为初二年级主任,李继琼老师汇报了该年级学生从初一开始使用手机由他律到自律的蜕变过程。2018年1月、2018年7月学校请来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等专家指导相关工作,并面向学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展开2轮调查问卷。李主任所带原初一年级500余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频率、时长和用途等。结合调查结果,李主任得出了学生使用手机的原因。她发现,未能积极参加班校级活动、家庭关注不足、交际面积窄等成为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对此,李主任针对个别“手机成瘾”的学生进行访谈等细致调查工作。结合几次摸底,李主任号召各班在开学初制定学期班会计划,丰富班级活动。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手机使用从他律到自律”的专项治理工作。

1。制定班级手机使用公约,实施民主监督,学生、家长、班主任签订手机使用“三方协议”;

2。各班配齐一个手机收纳盒,盒上分别贴上带手机的学生名单;

3。新学期前2周班主任协助管理手机,2周后让带手机的同学轮流负责管理手机。

4。组织丰富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丰富多样的兴趣,充分发动学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比如西山森林公园的清明祭奠及登山比赛活动、奥森无线电测向竞赛活动、学生体验生活中秋做月饼活动等,将学生主题班会开到从学校开到社会、开到家庭、开到生活中,将学生、家长从手机中解放出来;此外年级每周两次组织学生开展课后阳光体育活动、学科嘉年华竞赛活动、学科才艺展示活动、迎新年文艺汇演活动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5。学生自主设计《手机使用的利与弊》班会,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制作ppt,自己进行讲解,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邀请专业的眼科医生、骨科医生,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普及长时间用手机对眼睛、对脊柱的危害,以及这些伤害的严重后果。从主观意识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手机的方式。

6。年级开展辩论赛,由学生和家长担任正反方,各自阐述手机使用的利与弊,最后双方签订互相认可的公约,并制定相应的自我监控评价表。

7。开办家长学校,联合心理教师、教育专家、医学专家给家长做讲座,从专业的角度培训家长在手机使用方面养成自律,给孩子起好示范作用。并协助指导家长研究、制定适合自己家庭的家庭手机使用公约。

药方二:制定生涯目标和自我规划实施路径

作为项目实验班,初三9班班主任朱元海老师针对“手机使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深度探究。根据北师大提供问卷调查结果,朱老师掌握了学生平日及双休日使用手机的时间,然后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手机使用时间进行比对,他发现,日常使用手机低于2小时的学生学习成绩均为前50%。“这表明,手机使用的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成负相关的关系。”

此外,问卷还统计了学生日常使用手机时间与期望使用手机时间的情况,结果表明,全班约74.2%的学生希望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能少于实际使用的时间。“学生们希望得到约束,但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对此,朱老师从生涯规划入手,让学生以“诗和远方”为目标,自我规划实施路径和日程安排。“即便是假期,我也要求学生们将作息时间、周期复习计划等详细规划,越具体越好。”

药方三:制订生活计划思维导图,邀请老师来监督

该校心理教师宫贺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戒瘾”办法。“以生活计划表促进学生自主自律。”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近期、远期的目标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同时制定不同分任务单,将目标“可视化”“具象化”,而且学生主动邀请老师作为监督员,促进自己高效完成各项学习和锻炼任务,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