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2020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没那么难

新浪教育

关注

作为“旧高考”的尾声,2020年高考备受关注。7月8日中午,各学习群和微博上一片“哀叹”。同学们似乎认为今年高考题出得太难了。材料背景很多没听说过,有些题目给的信息也比较少,背过的“模板”、“套路”用不上了。以前是写不完,这回是没得可写。但乐师傅想跟你们说的是,今年高考其实没你们说的那么难。我们以全国卷中相对难度较高的全国卷Ⅰ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纵观整个卷子,绝大多数题的背景都不陌生,不存在去年某些题目所谓“偏”、“难”、“怪”的现象。考查生产生活实践场景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些背景材料统统避开了时事热点,为猜题赌运的侥幸思想关上了大门。

从考法上来说,今年的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很简单,却需要严密的逻辑分析才能做对。在某种意义上这类题目可以算是“烧脑”的题目,需要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分析每个信息之间的联系,综合对比,准确排除。这其实反映出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及地理素养的考查,也是新课改的题中之义。

这些变化对同学们的直接影响就是正答率的降低。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背记的大量“答题模板”用不上,一部分同学因为“粗心”错了好几个选择。其实根本原因都是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理解不深刻。这是多年来学生学习的一个通病,也是我们地理教学及学习应该反思的问题。

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一个是试题对地图的使用似乎在减弱,但乐师傅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看图、识图依然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学习、考试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十分重要,同学们万万不可轻视。另一个是今年依旧没有出现“地球运动”知识板块的题目。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同学们的心头大患,难度大,理解困难,错误率高。这是否意味着“地球运动”在考试中逐渐淡化,还是会像前两年一样在沉寂后突然杀个“回马枪”,目前都很难说。但能肯定的是,无论是在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都没被删减,依然是高中地理最核心的板块之一。新高三的同学们还有充足的时间,一定不要放弃,要提前打下基础。最后说一个比较反常的现象,今年在选择题及必答简答题中没有出现数据分析题,仅在选做题“环境保护”中出现了简单图表。

下面我们逐题分析。

1-3题主要背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与人地和谐及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相契合。所用的逻辑关系图看似复杂,但结构清晰,耐心读下来就能分清层次,提取主题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这组貌似简单的题目想要全部答对也需要十分细心,尤其是第3题需要在细节上使用排除法。如果能够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进行思考,就更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4-6题以居民小区规划为背景,实际上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中关于大气运作的知识。这种生活化的场景是高考改革的趋势。但这组题目可能因为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对场景理解的差异而出现分歧。

7-8题完全是不常见的材料,也是不常见的问法。需要我们结合材料中的每一个细节,综合知识和常识进行判断。这类题往往是同学们失分的“重灾区”。好在这组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应该难不住大多数同学。

9-11题又是纯文字的题目。文字较多,虽不难理解,但信息太多,容易让同学们思维混乱。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耐心认真理清逻辑,找到对每个题目有用的信息,准确对应。关于生物圈自然带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近几年考试的重点,同学们也练习过大量相关模拟题,难度是有的,但是没有网上“传言”的那么大。

选择题整体上来看风格还是比较稳健的,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但对同学们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接下来咱们来看被同学们吐槽最严重的必答大题。这两道大题几乎被“妖魔化”,还被编成各种段子和表情包放在网上。其实细细看来,尤其是36题,不但难度不大,反而考查得很基础。

36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着重考查特殊农业生产形式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是因地制宜观念的体现。第(1)小问需要同学们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倒推当地自然环境降水特点,问法比较新颖,难住了一部分同学。第(2)小问考查坡向与光照,综合了大气圈及太阳高度相关知识,虽然都很基础,但是想全了不容易。第(3)小问则是考查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对比,需要结合温带半干旱区域自然特点分析。材料非常少是这个题目的突出特点,让习惯于从材料中分析答案的同学很不适应。但这道题所需要的有用信息也都在材料中有所体现,更多的思路还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原理分析得出。总体来说,本题考查的知识都很基础,但比较综合。难点是在综合分析上,而不是基础知识。

37题可能是本次考试中争议最大的一个题,考后很多同学、老师、专家都对此题进行讨论,甚至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但是我们回归基础知识,不借助“场外信息”,用我们高中地理学习思路分析,也不难得出一个较为稳妥的答案。“问什么就答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是指导方针。很多同学怕写不对,就不敢写,这是不对的。其实第(2)小问大家很容易能分析出来三种地形形成的先后循序,即便是对成因有争议或不确定,写出来也可以得到前半部分的分数。第(3)题很多同学觉得答案与之前两问重复了,而后就去思考自己有没有想错。其实只是设问的角度不同,都是围绕同一地理现象设问,答案话语趋近也是正常现象。想到什么大胆写出来,是在这类“难题”中获得高分的关键。

选做题的背景及考查都中规中矩,但也隐藏着些许新意。比如43题在传统的答题角度中增加了,文化、工艺传承等内涵。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的体现。44题则是常见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题,但在设问中体现了辩证思想,在分析影响时一定不要忘记有利及不利两个角度,否则可能会丢失一半的分数。

以上就是乐师傅对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在出题上尽量做到能客观反映学生综合能力,规避“押题”、“模板”等因素对水平真实性造成的干扰。让高考成绩越来越准确地体现学生综合能力是改革的方向。明年绝大多数省份都要施行新高考改革,地理独立命题。各位同学可在复习中参考今年已经实行改革省份的题目(如山东、海南等)。

最后祝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取得满意的成绩,也祝明年及以后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复习顺利。

伴你一起成长,与你一起进步,我是教地理的乐师傅。请继续关注乐师傅稍后发布的《2020高考地理(全国卷Ⅰ)参考答案加强版(逐题、逐项详细解析+思路指导+逐题点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