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防性侵教育男孩更迫切 家庭学校街道成儿童安全隐患雷区

新浪教育

关注
新浪会客厅:别让“危险”伤害你的孩子

新浪教育讯 暑期已过半,而频发的儿童安全问题仍然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安全教育是孩子和家长共同的必修课,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以及疏忽,很多悲剧不断发生。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相关阅读:某夏令营男教练被指猥亵女童 家长颤抖写下全程

溺亡双胞胎:造成悲剧的是对规则的漠视

8月16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高级咨询专家张咏梅老师,以及公益组织“女童保护”主要发起人孙雪梅老师做客《新浪会客厅》,为家长讲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知的安全常识。

家庭、学校、幼儿园、街道等看似安全的地方是儿童安全隐患高发区

新浪会客厅:欢迎两位老师,近期曝出非常多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事件,我们家长也觉得心理非常不安,所以我今天想以两个案例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也请两位老师分别来进行解析。第一个案例是前不久有一对双胞胎女童,她们在青岛的某一处海岸走失,但后来发现是溺海而亡,这个事件引起很大争议,当时家长回忆事发的时候她就在距离孩子玩耍的地方不足几米,但由于她当时低头玩手机,发一个朋友圈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针对这个事件您有什么看法?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通过这个事件,您觉得其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张咏梅:这真的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件,实际上每天我们都会面临这些,因为我们每天做伤害预防,每天都会看到。当时看完以后我心里也特别内疚,因为我记得前一天晚上大家在找,我心里就在想千万不要发生溺水事件,每年暑期溺水是孩子死亡的高发期。任何的意外伤害都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客观原因大家对环境的这种危险性没有预知,或者是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主观就是看护失责,在这个事件上很明显存在这两个问题。比如在海滩边,其实你并不了解海滩的规律,海浪的规律,可能就会发生一些离岸流,我们去外地旅游的时候,对当地环境的这种隐患缺乏了解,这是其一。其二是这个母亲她说,当时是在看手机,这就涉及到一个看护的疏忽问题,事实上当我们做伤害做得多了以后,你会发现看护的失责实际上是主要问题。在国际上有一个数据显示,90%的孩子溺水伤亡,都是父母在身边。

新浪会客厅:这个比例还是挺高的。

张咏梅:对,这个比例非常高。所以从这件事上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

新浪会客厅:谢谢。我们来看第二个案例,第二个案例就是一个北京的父母将孩子送到暑假夏令营,家长觉得应该把孩子送进去多学一些东西,据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夏令营,花了很多钱,家长觉得很放心。但没有想到这两个不满12岁的女孩最终遭到夏令营中教练的性骚扰,另家长非常痛心的是,当她问孩子,你为什么没有去反抗?孩子反问家长,妈妈你不是说要听教练的话吗?针对这个事件您有什么看法?

孙雪梅:很多人说应该是大人保护好他们,而不应该教孩子怎么样防范,但是这个案例恰恰说明一个问题,大人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身边吗?不可能随时有一只眼睛盯着孩子,更何况随着孩子成长有很多时候需要他独立面对一些环节。那在这样的情况下,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预防一方面是说我们家长选择更安全的机构,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那是防不胜防,因为都觉得他的口碑比较好,很高端。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孩子进行提前预防教育,在什么样条件下,孩子遇到哪些类型应该怎么办,实际上这个案例当中,这个教练单独给孩子盖被子,说那些话,包括把她叫到墙角,很久都没有回来,实际上是非常异常的行为。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提前没有告诉过她,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是可以拒绝他的,她其实大喊大叫也没有问题,但恰恰是那句,“你要听教练的话”,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在于对于孩子来说,对他有管束,有权利约束关系的人,家长该怎么教他?我们在教学当中会特别提醒,很多都是熟人作案,像这种类型同样也是,在这些情况下告诉孩子我们身边绝大多数都是好人,并不是说谁在我们身边都觉得他是坏人,面对任何一个尤其是成年的异性都是坏人,并不是这样。但同时要告诉孩子,我们身边无论什么职业,包括教练、司机、厨师、保安、校长一切,不管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也不管他是不是我们家人认为很权威的,值得尊敬的人,只要他触碰孩子隐私部位,让孩子触碰他隐私部位,或者观看裸体的视频,包括这个案子当中的性侵行为,都是要拒绝的,都要告诉家长。

这个案子除了他没有及时拒绝之外,还有一点是很可怕的,她们俩人交流的时候被家长发现,而没有主动告诉家长。所以就会发现这种性侵的犯罪它极为隐蔽,隐蔽到什么程度?一是孩子不知道我遇到的时候该怎么应对,二是我即使遭遇了,我觉得是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它或者不知道跟家长说,这很可能存在持续伤害,或者说这个人会持续伤害别人,这是针对这个案子而言。实际上这样的案例还有非常、非常多,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形,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性侵犯罪它其实也是在我们身边,它不比溺水,不比交通安全少,但往往是被我们很大程度上忽视的。

新浪会客厅:其实类似于这种事件大家是不愿意去谈它,不愿意去说它,因为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事情不管是对孩子也好,还是我们成人,他都会觉得是名义上的一种损失。

孙雪梅:这跟我们传统文化观念有关系,谈“性”色变,提到它的时候把它当成一种避讳,觉得是忌讳就不应该去谈它,这是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最难是跟观念做斗争,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跟后续谈到的法律有关系,有些人会在想,如果我把这个事情闹大以后,对孩子有一些声誉上的影响,但是他到底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有些人因为担心这个问题而不去举报,不去报警,但事实上我们是鼓励要去报警,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因为对于孩子而言,这个事情已经对她造成伤害了,让伤害她的人得到应有的处罚,实际上是抚慰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伤害她的人得到处罚,孩子会觉得他做了坏事,他应该受到处罚。

新浪会客厅: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对的事情。

孙雪梅:让孩子知道这是我应有的权力,他是不能够侵犯的。

新浪会客厅: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是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的一组数据,它说意外伤害成为了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暑假期间儿童遭遇各种意外伤害事件非常多,当然可能不仅仅是暑假,因为我知道安全问题在家里、学校都会有。想请您分享一下儿童最容易在哪些地方发生安全问题?也请您结合一些相关的案例来跟我们说一下,让我们家长能够更细心一些,更在乎一些。

张咏梅:儿童安全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总说成也是它,败也是它,一说儿童安全教育大家都觉得特别、特别重要,可能我去讲一堂课的时候,旁边正好是一个脑智力开发的课,家长就会觉得你这个课很重要,但我还是要去听脑智力开发的课。败也是它,为什么?就是因为儿童安全这个话题太大,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找到可对应的方法,该怎么去避免或者预防。

实际上刚才雪梅讲的是性侵这一块,儿童伤害这一块叫主动伤害。儿童安全包括主动伤害和被动伤害两种,主动伤害就是性侵,甚至一些暴力,校园欺凌,还有自杀或者拐骗这些都属于主动伤害。但是被动伤害就包括道路、溺水、烧烫伤、中毒以及跌落这五种。刚才你分享的是中国青少年儿童,不光是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一样,因为被动伤害死亡的青少年儿童在全球有1000多万,在中国我们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在去年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发布的,是2010年-2015年这五年期间的一个数据,每年我们中国儿童因为意外伤害死亡是59000多,相当于每一天可能有150个孩子意外伤害死亡,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据,因为它的统计对象不太一样,所以是非常保守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并不是拿数据来说事,我们只是想通过数据告诉大家,意外伤害在我们中国儿童的死亡当中占比非常高。

在这59000多个孩子当中1-4岁的占比是最高的,造成他们死亡原因的前三位,第一溺水,第二道路,第三跌落,这是从数据来说。所有的意外伤害它都是有规律性的,这个规律比如说表现在一个季节上,比如说暑期为什么容易发生?因为天热,我们每年看到的数据,6月份-8月份实际上是意外伤害高发期,天热窗户肯定是开着的,所以就容易发生跌落,高楼跌落。孩子们爱玩水,容易发生溺水。孩子喜欢在马路上玩,骑行,就容易发生道路伤害,暑期我们穿的很少,肌肤裸露机会多,容易发生烧烫伤,这一部分意外伤害在暑期都非常高。

其次就是我们家长的认知和教育,实际上跟性侵家长教育是一样的概念。我们很多马大哈的父母对孩子的看护是无效的,认知和教育取决于你对孩子的看护是有效还是无效,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真的是缺乏这方面的常识,还有一方面他是真的忽略,自以为是的忽略。我不说具体的例子,这两天我们看到在南宁路上发生的一件事,一个马大哈的妈妈带着她四岁多的孩子,那个孩子在在马路上玩滑板,她的家可能就在马路边,这个妈妈在马路上来回溜达,这个孩子在马路上来回穿来穿去,期间他妈妈不时喂这个孩子一口饭吃。过一会儿妈妈溜达回去了,路两边有车停着,这时候来了一辆车,正好这个孩子在这时候滑板出来了,那辆车把他撞了,那个车的速度其实很慢,但是特别寸,一撞,那个孩子一翻跟头,他的头就被车轮给碾压了。当时这个孩子就没了,就是非常、非常可惜,但是视频监控全拍下来了,那你说这算什么?其实我们知道作为父母,你在机动车道上来回溜达,势必就把这里当成一个操场而不是机动车道,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把这里当成一个游乐场,也不认为是有危险的地方,但就是因为你的大意,你的自以为是,造成了孩子的这种没必要的伤害,这指的是我们家长在认知和教育方面。

孙雪梅:包括过于自信。

张咏梅:对,过于自信。其实主动伤害这块也是有这样的,家长就会认为我都那么大了,我不是也挺好的嘛。我们说安全没有技术难点,就是警钟长鸣,一句话,给孩子一句提醒,可能就到位了。

说到那几种伤害当中,实际上我们每年会有差不多1.7万个孩子因为溺水死亡,这个比例也非常高,尤其每年暑期。对低龄的幼童来说,可能是发生家里比较多,家里什么情况呢?我看到这样的伤害,都是出奇一致的行为,比如给孩子洗澡,我拿浴巾,潜意识认为浴巾在大衣柜里,可是拿的时候不在,于是下意识找到这个浴巾,等到两分钟以后,浴巾到到回来了,孩子就溺亡了。还有一种比如说游泳池,我们的父母特别愿意在游泳池带着小不点套游泳圈,让他们在儿童池,认为没有危险,我父母在旁边陪伴也不会有问题,但是你知道你的陪伴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大多数父母都是给孩子拍一个照片,发个朋友圈,就像我们刚才说双胞胎的妈妈,她就说了,我在发朋友圈,很快,可是你自己去做一下实验,发朋友圈的时候往往10分钟,要拍照片,还要想一些文字,条件讲究一点的还得拼一下图,然后你再发出去,可能需要十分钟。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孩子一旦溺水,两分钟大脑就不可逆损伤,4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而且网上现在传的很多,这都是非常好的常识分享,溺水的时候并不是像电视里表现的那样随便叫,你是叫不出来的,是无声无息的溺水。所以为什么说溺水是致死率最高的。

因为你是新浪教育频道,我特别想分享,大一点的孩子溺水最显著特点就是集体性溺亡。今年6月27日-7月初这十天当中我检测到的可见的新闻媒体报道就有45个孩子发生集体性溺亡,这45个孩子几乎都是在开放性水域,因为中国江河湖海太多了,一个是对水的不了解,对这种常识性不了解,还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往往同伴影响是第一的。放假了,跟同伴一起游泳,一个孩子滑下去,其他孩子就会去救,平均每一次死亡就是两到三个孩子,我看到最多的一次是在辽宁,一次死了十个孩子,真的是特别心痛。所以你会发现5月份的时候,每年我们教育部的官方网站就开始不断的号召各个中小学一定要注意加强溺水的预防工作,它是有规律性的。

再说一个道路,因为暑期主要溺水和道路这一块。每年有2.2万名孩子因为道路死伤,相当于平均每一分钟就有3个孩子从我们身边走了。道路它也是有规律性的,一个是看护的失误,就刚才我说的那个小孩,在马路上玩滑板车,妈妈虽然在旁边陪伴,但是是无效的陪伴。还有比如说因为盲区,我们对汽车的盲区可能没有过分跟孩子强调,比如爸爸就说我去开车,爸爸以为妈妈看着孩子,妈妈以为孩子跟着爸爸走了,结果孩子就跟着爸爸出去了,而且都是低龄孩子,蹒跚着步子就出去了。出去以后,他会绕到爸爸车后面或者车前面,爸爸不知道,一启动车,这个孩子就压死了。像这种事件真的是经常发生,它不是以你的年龄段来决定的,实际上是我们家长的一种无效看护。

还有一种道路伤害就是刚才说的盲区,包括汽车拐弯的时候发生,还有大一点的孩子无视交通规则,我们国家是有法律的,比如说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行单车上马路,这要非常强调,现在有了共享单车就出现很多问题,就会发现这么多年我们这个法律根本就无视了,疏忽了,共享单车问题出现以后,大家就重新说12岁以下孩子绝对不能单独骑车到大马路上,16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能单独骑电动车的,这是我们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但是没有人听。国家还规定骑电动单车的时候一定要戴头盔,这是对你头部的保护,我们现在看到也还是很少的人去戴,尤其到南方电动车特别多,有时候我看到能够戴头盔的,我真的想给他拍下来给他点赞,我觉得都是一个榜样了,可见我们在这方面法律层面的宣讲还不够深入。

所以我就说其实世卫组织,就是这种规律性,世卫组织到最后说了一句,所有意外伤害是可预防性,但是一定记住可预防性。我们经常会说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就老说一定是明天回来,因为是可预防的,凡是有规律性的东西都是可预防的。比如说我们如果采用被证明有效的预防方法,比如说头盔,比如说安全座椅,比如说一些游泳池的救生圈,每天我们可以减少1000个孩子离开。所以我就说伤害预防这一块,一个是有规律性的,第二个是可预防的,所有伤害他的共性无外乎就是看护,还有环境的隐患,环境的常识我们家长还是要多学习。

防性侵教育的重点是对孩子身体权力意识的唤醒

新浪会客厅:像您刚刚说的不管是我们的学校也好,我们的家长也好,这种问题从小到大我们家长并没有少灌输,好像学校也并没有少灌输,但是这些地方依然还是危险高发的地方。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来系统学这一套安全的措施,您觉得他们应该从哪儿去学习呢?您刚才说的这个东西挺散的,它可能发生任何小的细节的地方,这个地方他们应该如何去学习,怎么去培养孩子,包括培养自己的这种防范意识呢?

张咏梅:非常想跟家长分享,安全是一个大话题,它有环境的建设,包括环境的设计,比如我们家里预防跌落,那家里窗台会不会有护栏,护栏宽度是多少。为什么新闻报道中有托举叔、托举英雄,是因为我们护栏是按照成人设计的,比如10-12公分,我曾经问过装修的,他说国家没有硬性安全标准,如果家里有幼小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把护栏定做一下,定做5-6公分,他至少不会往下掉,这是一个。第二有很多家庭,比如他是租的房子,他没有这个条件,那我们就可以建议你用一些窗锁或者固定窗户开合的宽度,这也是一种预防措施,包括我们说养成好习惯,不要放一些可攀爬物。

在溺水预防方面我们跟家长分享的方面,比如说游泳圈不是救生圈,这就是一个常识的分享。花花绿绿的游泳圈是塑料做的,时间长了以后会老化,浮力不够,但是救生圈是橡胶做的,浮力是够的,你如果到海滩就要用这种专业的。比如说孩子在海滩这种地方,你可以让孩子穿专业的救生衣会更好,像这个就是对家长安全常识的一个分享。还有比如说在游泳池,游泳池的这种管理,包括设计也是不一样,当然这不是家长能决定的,比如说游泳池里面经常会发生的一个伤害,游泳池有出水口,换水的地方,大一点的孩子特有意思,甚至大学生,他就喜欢到那个出水口想去一探究竟,它的水力有多大,我就看到大学生下去了,下去以后就摸,结果一下就吸进去了。他的同伴怎么拉都拉不出来,一旦溺水的话,两分钟就失去意识。等到把那个泵关掉的时候,然后再救出来,这个人已经溺亡了。所以这种地方就是游泳池的管理包括设计,就是你那个防护网一定要做得特别细,而且要经常进行环境监管。

所以我们家长在做安全预防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为什么我们孩子容易受伤,大家都比较好理解,但理解是理解了,可都是一个虚的概念,我们知道孩子个头小,他没有认知能力,他容易受伤。但也可能是孩子的生理问题,比如说他的头重脚轻,他身体的重心是高的,不平衡,当他往下看的时候他就容易头朝下,头重身子轻,就容易跌落。比如给婴儿换尿布的时候,妈妈给他放高处,婴儿蹬腿,妈妈就认为婴儿不会爬,婴儿掉下来的时候,一定是头先朝地,所以这是婴儿致死率最高的原因。家长对这一方面的常识还是不太了解,孩子体温是比正常人要高的,我们给孩子洗澡的水一定不能用我们的掌心去测,很多南方家庭觉得天太冷了,给孩子热水放多一点,但是孩子的体温本身就比我们高,这样很容易造成烧烫伤,这时候我们要建议家长用手背去测,手背相对来说更灵感。包括家里着火了,消防员就会说测一下门那边是不是有火,这时候你也要用手背去测,这是需要跟家长分享的。

我们现在缺的安全教育就是缺这种非常实际的,当我们把这些伤害发生的规律性给总结出来,分享给家长的时候,家长是冰雪聪明的,你不用跟他说预防方法,他自己会找到,但就是缺少这么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去梳理,包括知识体系的建立。

新浪会客厅:说到底家长一定要细心,不管孩子多大都要从细节上开始注意,而且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其实不光是暑假安全,女童保护今年也出了很多关于性侵方面的案例和数据,您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熟人作案在性侵案例里面还是蛮多的,但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又经常会说你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是不是跟熟人就完全没有关系了呢?针对这方面您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的?

孙雪梅:我跟咏梅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家长需要先学会监护,看护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你是否及时把正确的知识告诉孩子,实际也是看护的一种。我们以前都会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实际上在防性侵教育方面如果只是讲陌生人的话,那只是针对非常小的一部分人群,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们女童保护在过去五年,也就是2013-2017年每年都会对媒体公开报道性侵儿童统计,过去公开曝光性侵儿童案例是1779起,受害人数超过3114人,这是冰山一角,曝光出来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是2013-2016年这四年间,全国的法院审理结案的猥亵安全案10782起,平均每天超过7起,已经报警并且走到法院判决层面,平均每天超过7个。

无论是女童保护的数据,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统计的数据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熟人作案居多。我们统计的数据里面,这五年,每一年熟人比例不太一样,最高一年是2014年,503起案件中87.87%是熟人作案,平均下来这几年超过70%是熟人作案,熟人里面包括老师、校长、父母的朋友,邻居,还有身边其他一些生活接触到的人,其实有很多都是信任的人,所以性侵的隐蔽性更在于有时候这种信任关系,甚至说有这种尊重、敬佩的关系。

除了这个之外你会发现发生的地点以往也有很多误区,我们家长会认为是不是孩子自己出去玩,月黑风高的晚上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把孩子性侵了,根本不是这样,实际上存在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是少数,有很多时候发生在受害人的住所,施害人的住所,甚至是学校这些公共的场所。所以这就说明受害人和施害人的关系它本身发生的时候比较隐蔽,而且发生的地点也都是在我们身边的。

新浪会客厅:往往我们认为非常安全的地方反而是容易发生这种事件的地方。

孙雪梅:对。我们不会告诉孩子任何一个地方会绝对怎么样,而是要告诉他们,我们身边不是什么都可怕,但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弦都应该紧绷。关于防性侵教育,针对家长有一套教育的东西,给孩子上课的老师也有一套教育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教家长?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必须知道这些正确的,我们给家长交流的时候首先会告诉家长在儿童防性侵方面常见的六大误区,包括什么?包括你是不是以为只有陌生人,还包括觉得是不是生儿子就高枕无忧,但其实男孩也遭遇性侵。

新浪会客厅:男孩您可以格外分享一下,很多人都觉得我生男孩没有问题,这都是女孩发生的事情,跟男孩没有关系。

孙雪梅:今天看美国的新闻,神职人员性侵的300多个都是男孩。我们统计数据里面,公开曝光里面大致10%是男童。家长们还存在其他的一些误区,认为财物比生命更重要,还有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后,就能够远离这些环境。有些时候是家长过于自信,有些时候是家长本身都没有这样的观念。包括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后,都还不知道孩子遭遇性侵了,于是就会忽略掉,让孩子持续受到这样的伤害。所以我们要告诉家长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哪些误区应该避免?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是怎么样的?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教孩子?当然他们也会很困惑,因为谈“性”色变,直接讲也会有困难。

其实家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孩子的时候会说听老师。听教练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恐怖教育。曾经有一个人咨询我们,说“我家孩子7岁了,因为看到外面有一个孩子遭遇性侵以后出血,以后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这个家长,回去就告诉了孩子,跟孩子说保护好自己,但是什么知识都没有告诉孩子,把孩子当时就吓哭了。其实这种恐怖教育的教学方式,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产生心理阴影,从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所以要同步教育,刚才那些话难道应该告诉孩子吗?其实这是误解了防性侵教育。为什么教孩子?孩子有能力去反抗吗?他的力气能抵挡的了那些强有力的人吗?我们做的防性侵教育是一种意识的培养,还有权力意识的唤醒。以前很多人不太知道怎么去应对,其实不是教孩子怎么样去体力对抗,有多少是涉及到体力对抗或者需要多大体力才能保护自己的呢?实际上是让他有一种意识,一旦遇到什么样情况下,他立马条件反射的就知道要去拒绝。我们教家长就是在教孩子预防的时候,也是分人多和人少的情况,不是什么情况都一味的反抗,然后大喊大叫,一味跟对方打骂。而是人少的时候遇到性侵,转过头跟对方说”我记住你长什么样子,我要报警”,结果惹来杀身之祸。人多的时候你大喊大叫,离开这个危险的环境,寻求帮助。人少的时候,首先要保证生命存在,然后分步骤告诉孩子怎么应对。

第一步,适当拒绝和反抗,因为很多人是试探性的,即便只有两个人在一起也一样,坏人是试探,试探孩子敢不敢说,如果很强硬,说你不可以这样,很严肃告诉他,然后赶紧离开,那就逃脱了。如果当时这么拒绝,对方转向了暴力侵犯,把孩子绑起来,嘴巴堵起来,这时候大喊大叫有可能会激怒坏人,这时候就机智逃脱。可以想办法骗他,这个时候我们会特别告诉孩子一句话“坏人是可以骗的”,他做这样的行为他就是坏人。有些孩子非常聪明就说,“反正我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你先去给我买一个东西,我再跟你走”,比如我要上厕所,有的孩子会骗说,有人在等我呢。如果还逃不掉,可以悄悄在这个地方留一些线索,心里默默记住他的长相特征,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你的身高到他哪里,孩子这样去记就可以推测出对方的身高等一些特征。所以很多是非常细的地方,为什么要悄悄,为什么要默默,还有就是发生这些危险时候身上带的一切东西都不重要,书包、鞋子都可以扔,其实也是留一些线索,这些就是人少的时候怎么去应对的。

为什么会讲这个?有些人会说孩子到那个时候都蒙了,如果经常有这样的常识的训练,你也不可能只讲一遍,那防性侵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只讲一遍,而且会经常遇到什么事情就跟孩子讲。讲一个真事的案例,一个小孩子3岁被人带走,属于拐骗的范畴,她知道有危险,她刚开始看周围没有人,她不敢说。走到街上,忽然看到一个穿警服的,一下抱着他的腿说,我不认识他,他要带我走。3岁的孩子人家都会,因为他爷爷经常跟他讲这个,包括性侵也好,拐骗也好,我们上课讲的这些知识是相通的。包括一些不熟悉环境你不去,如果有熟人约你去他家玩的时候,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养成习惯以后,不光是防性侵,防拐卖也是一样,包括防绑架,很多都是相通的,就会避免很多危险。

其实讲到了很多,包括我们的误区,大人也要学,家长也要学,很好的一点就是这些年我们看到有很多人的意识提升了,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2013年的时候我们去讲课,可能有人会说你都提到“性”字会不会把孩子教坏了,但是到现在很多学校包括家长会主动联系我们去上课,我们也会在周末的时候给孩子和家长来上课,因为我们的讲师也要经过反复的培训和考核必须通过,也是避免了刚才说的那些家长的误区。所以他也要是准确的,脱稿试讲90分通过以后才能去面对孩子讲。现在发现有很多家长、老师、学校包括教育部门、妇联各个部门都在联系我们,给孩子讲这样的课,意识层面有很大提升,虽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还是看到很多希望,包括儿童方面的常识,大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新浪会客厅:您刚刚讲到大家都在不断提高意识,可能有的人还没有接触到女童保护的知识或者组织,我们家长在平时对孩子进行防性侵安全灌输上,对于年龄有没有什么区分,比如不同年龄需要讲不同的东西,性教育虽然现在大家都已经很认可了,其实我们家长他跟你讲我是认可的,但其实他心里也还是觉得别扭。我们的家长群也会分享一些知识,会和孩子说不要让别人摸你的身体,但是具体说不要让他摸到你哪里或者为什么不可以摸,不会讲的特别细致,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懵懂的,他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我不应该做,所以在这方面是不是可以再跟我们分享一下。

孙雪梅:对,我们女童保护确实是做防性侵教育,它实际上是安全教育的范畴。对于家长而言,我们提倡的是孩子很小的时候进行性教育,这是一生的课题,每个阶段讲不同的东西,因为孩子成长到不同阶段他问的问题也会不一样。性教育它比防性侵教育就更为广泛,而且包含的东西也会更多。所以对家长要求也是更高的,为什么现在家长会说害羞或者讲不出来,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转变观念肯定是自己要克服心理上的一个问题。

我们提倡家长的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告诉孩子身体的每个器官的科学名称,这个科学名称就包括生殖器官的名称,这是我们跟家长说的范畴,不是我们直接面对孩子上的范畴。为什么?因为我们大众的接受程度肯定还不一样,那我们的感受是非常深的。如果家长能够接受这样的理念,家长再去讲就没有任何问题。当我家孩子他问我,说他是从哪儿来的?我就一本正经,很自然的告诉他,身体不同部位名称的时候,眼睛、鼻子、嘴巴再到阴道、阴茎,我一起讲就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你不刻意强调这些部位,你也不会讲它有什么特别,它的特别性只是在于它的私密性,但不是因为它的忌讳。

2岁的时候,该跟孩子说哪些地方是隐私部位,别人不能随便碰,这些自然而然就可以讲出来。再大一点,孩子问的再多一点,说他喜欢我,亲亲我。这些真的是一辈子的课题。包括孩子长到更大,甚至孩子上大学,你依然还担心他,因为谈恋爱没有做好安全措施的时候,意外怀孕之类的,这些都是担心的问题,所以这不是说防性侵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生的课题。为什么我们会一步一步从防性侵教育来切入呢?是因为大众的这种现状,就是谈“性”色变,安全教育的角度大家更容易接受,而且发现这些年推防性侵教育以后,大家对性教育接受程度更高了。我们目前还是专注于把这一块做好,只不过我们提倡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或者说叫伴随着他成长这个过程的一个性教育。

从一个小细节来说,有的家长会反映一个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现在告诉孩子,告诉他的生殖器官叫阴茎,说了这个以后,孩子如果出去跟小区其他孩子一说这个,别人笑话他怎么办?孩子就会产生疑惑,妈妈说的是正常的,别人说这是不正常的。我们告诉孩子它科学名称的同时可以说,按照平常昵称也会叫小鸡鸡,因为一般说小鸡鸡别人一般不会笑话他,这是从我们的国情和基本现实来出发,教学也是这样,所谓要与时俱进,就是随着大家观念的推动,大家逐步的开始能够接受更多东西的时候,那教学就更进一步了。不是说我们去纵容大家不对的观念,而是说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你安全教育推不下去了。但是以这种逐步的方式,很多人接受以后,就会发现其实慢慢的大家的观念,对整个性教育观念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像我们做防性侵教育的公益组织而言,我们是把其中的一个部分做了,同时我们也吸纳了性教育里面提倡的比科学理念在里头,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这个东西我认为是相互促进的,它并不相悖。

极端的安慰方式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恐吓教育绝不可取

新浪会客厅:我们刚刚说的是预防,有的时候有一些事情可能已经发生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就形成了一定的创伤,两位觉得不管是性侵也好,包括我们安全意外事故也好,我们家长应该如何从儿童心理方面给他一些安慰或者警告之类的。因为性侵要尊重孩子内心的一些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教育语言上要得当。从安全角度来说,家长说这个事情是不对的,但他还是犯了,还是产生了错误,伤害到了自己,那家长也会责怪他说“我不会告诉你不准这样,你怎么还是这样”那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这种情况下孩子应该做什么?

张咏梅:意外伤害跟主动伤害处理方法的确不一样,意外伤害,马上能够看到,因为它对身体的伤害,不管是不是残疾或什么原因,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一个长久的影响,那么性侵就更是这样了。虽然从专业角度来说伤害分主动和被动,但对每个家长来说你可能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这时候做好了被动伤害预防,才决定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会有明天,但是如果你做好主动伤害预防,他决定了你的孩子明天是不是会幸福。对于意外伤害来说,心理这个层面也是需要长期不断的,我们建议家长预防为前提,在预防同时,在发生的时候急救这一块如果做好了,可能对孩子二次伤害会减少很多。

意外伤害事情发生以后,还有一个康复过程,这个康复不光是身体的还有心理的。不管怎么样,孩子在预防上面要做到百分之百的预防,预防前提就是了解常识。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方法,比如居家安全的隐患是怎么发现,在国际上是有方法的,儿童伤害在国际上都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难题就在于他太琐碎了,内容太多,很难成一个知识体系,或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并不多,而且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各个部门的协作,政府、法律、社区,还有整个社会的关注度,所以实际上在国际上它还是有一些预防方法,比方说发现家庭的隐患,5S原则,你要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个时候会发觉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所有环境都是为成人设计的,而不是为孩子。孩子在我们成人环境下势必容易发生问题,比如经常我们看到商场的自动扶梯发生问题,电梯发生问题,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以后,不会检查自己的看护,就认为这个扶梯有问题。但是第一,你没有注意过警示标识,第二所有商场是为成人设计的,它不是游乐场,当你有了这种思维转变以后,你就知道该怎么样去看护你的孩子,这是从孩子的高度和角度。

还有一个比如说不要给孩子过长的绳带,过长的绳带可能就会绕颈,还有家具的表面。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我们在网上会看到的,就是保护桌角,还有抽屉,包括我们这种窗锁,就是固定窗户的开合宽度。甚至我们会建议,如果家里有热水,一些危险的地方可以做一些小的贴士,让孩子认识到黄色和红色是警示标识,是不能碰的,这些是教家长一定要有这种预防的小工具也好、措施也好。

最后也想跟大家分享的,比如像这种小贴画,你可以跟孩子做这种游戏的时候,涂色卡的时候,实际上就把这个安全意识告诉他。刚才雪梅分享的,包括性侵的这种家长意识,我老觉得意识不是教出来的,它是什么呢?它是生活当中你发现了规律以后,你自己要身体力行,你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你要去努力规避这些风险,你为孩子去做,孩子在耳濡目染当中就能够感觉到,他就培养了意识。尤其在意外伤害方面,你要知道孩子在规则建立的这个关键期6岁以前,如果这方面你没有做好的话,真的就会影响他未来。因为我看到好多留学生,实际上在国外发生留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乎都是因为无视规则,没有安全习惯。

新浪会客厅:所以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张咏梅:对。

孙雪梅:关于性侵的案例,无论你怎么预防还是有很多发生的,当然预防是最重要的。一旦发生以后怎么办呢?其实家长真的特别、特别重要,如果性侵案件一旦说家长没有做好的话,家长给孩子本身带来的这种再度伤害就非常、非常大。我们会告诉家长,如果发现孩子遭遇性侵的话,首先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然后不要责骂孩子,更不要去打孩子,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天塌了,哭啊,自责,这些都不要。为什么?因为家长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你在他面前表现你的世界都毁灭了,孩子就会认为是因为我带来的,是因为我。更不要说他的错了,你要谴责他的话,他有什么事就更不会跟你说了,首先家长要做到的,如果你很崩溃,那你避开孩子去崩溃,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第二方面你在知道事件之后,先安慰好孩子,再想着怎么尽快解决问题,包括去收集证据,报警,后面用法律手段之外,我们会建议家长孩子和您都需要心理咨询的老师。为什么呢?孩子如果经过心理干预,他是可以较多的走出这个阴影,然后回归正常生活,如果完全没有心理干预的话,性侵的这种伤害对孩子而言,到现在为止我知道的那些绝大多数都是影响一辈子。小时候八九岁的时候遭遇性侵,现在四五十了,甚至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他的家属给我打电话,他的家属是在他小时候遭遇性侵,性侵她的那个人都已经死了,她现在还走不出来。所以可想而知,这是多少年的伤害,所以一定要有心理干预就在这里。

但是说实话,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里面做心理干预的很少,而且没有支持心理干预的一个很好的机制,我们都在呼吁,但是现在司法救济的还不太够,我们也在共同推动,包括司法机关也在推动这个事情。未来我们希望的是,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如果有遭遇性侵的,当然走到法律层面的,有判决的,那就需要在刑事判决的同时应该附带着民事赔偿,那这个民事赔偿我们认为应该有一个额定的最低标准,为什么?因为以前民事赔偿,孩子遭遇性侵对身体有非常严重的伤害,包括患性病,或者阴道撕裂很严重需要去医院治疗的,我们看到精神损害赔偿成都去年有一起才三千块钱,其他的我们还没有看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呼吁一个额定的最低补偿标准,而且这个最低补偿标准,其实我不是太建议直接给家长,对于有些家长而言他是可以去做到心理干预的,你不给他赔偿,他也可以去做,但是对于有些家长而言,我不是说那些家长不好,是他可能会拿到赔偿而没有给孩子去做干预。所以我们希望的是,有这种机构他是这种心理咨询机构,直接跟法院对接,那这个额定赔偿标准直接到这个机构,定向的就要给这些孩子辅导多少次,做这样的报告来汇报。

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当然知道这里面也会有我们认为的担心的问题,但是只有这么做,心理咨询机构他也才能够存在,为什么?一切都是公益的他是生存不下去的,机构生存不下去,哪儿有那么多专业心理咨询师给孩子做后续干预,这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其实我们也知道孩子受到伤害,为什么我们呼吁法律要惩罚这些人?或者说为什么呼吁我们家长不要沉默,要让伤害他的人受到惩罚,为什么?对于受伤害的孩子而言,伤害他的人受到惩罚本身对他心里就是非常大的安慰,就是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就会说,如果他遭遇性侵一直没有说出来,长久压抑在心里,对他的伤害其实是很大的。要说出来,也不是说说出来是无限的放大,就是说尽量保护孩子隐私的情况下,包括避免透露他过多个人信息、家庭信息之外我们要做的那些事,这些在我们教学里都是有的。

因为我们这是一个节目,我要特别呼吁我们的社会大众,对于受到伤害的孩子我们不要另眼相看,为什么?既不要对他指指点点,为什么我们呼吁社会舆论,社会大众对于这些孩子应该正常来看待他,既不是去指指点点他,去说一些舆论的话来伤害他,同时也不是过多关心你,然后让他觉得我跟别人不一样,我只是把你当成正常人来看待。还有一方面,包括我们的舆论,无论是我们大众媒体还是自媒体,还是身边的人,就是对这些孩子的评价,包括羞耻,这些评价对孩子都是负面的,这也会导致孩子或者家长为什么不对外说的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从性侵犯角度来说,很多时候是事后带来的伤害,很可能比性侵本身还要大。当然了,他的源头是因为性侵本身带来的,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应该要转变一些观念,包括我做女童保护之前,当我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想这个孩子是不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或者怎么样。但真的是很多案子,你都会发现所有的你都应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是犯人犯的错,他还小,没有辨别能力。所以我们呼吁法律层面的保护,法律的、制度层面的,因为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女童保护的代表委员作为会,我们会发布我们报告,提交我们建议,这些建议到现在加起来得有9条了。

儿童因为父母监护疏忽造成的伤害多且触目惊心 监护疏忽惩罚势在必行

新浪会客厅:的确是。在法律以及政策保障上还有很多缺失需要完善,刚刚雪梅老师讲了关于性侵的这些,咏梅老师您觉得在儿童安全方面有哪些需要完善?

张咏梅:在去年2017年两会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报道,有13个政协委员当时提了一个提案,就是针对马大哈的这些父母要有一个刑责,要追他们的刑责。这是这么多年来做儿童伤害预防已经做了十年,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看到为这些疏忽罪来发声了,这是非常欣慰的。从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包括《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民法》也会有一些关于儿童的保护,但是这些保护这么多年可执行性不强,原则性东西太多,而且范围太狭窄,所以在执行力度上不够。比如对我们家长如果进行惩罚的话,后续孩子监管怎么办?这些后续并不健全。像我关注到有些名人,包括像这些政协委员,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几年因为自媒体的发展,儿童因为父母监护的疏忽造成的伤害非常、非常多,而且触目惊心,甚至已经成了一个社会话题。所以我是觉得像这些政协委员提的意见非常好,比如他们提出来,包括一些律师提出来,要设置监护疏忽罪,无论在行政,在民法上去规定以外,就是追加刑责,在追加刑责的同时也呼吁整个社会要建立起这种监护制度,比如说代监管的制度,如果父母真的是追究刑责了,那这个孩子谁来管。

刚才我跟雪梅在私下也说,现在很多法律包括社会组织,包括专业的监护人代理的制度现在都没有,甚至不完善,这也的确是碰到的问题。还有一个是社会的观念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家长从来都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比如我把孩子放在车里,我就觉得这个车要比我孩子还重要,我把孩子关在车里,旁边人跟你说赶紧把车窗户打了,把孩子救出来。不,说我家里还有备用钥匙,我回家拿,40分钟再过来,孩子在这种高温下是非常可怕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这是我的,我对孩子进行暴力,包括语言暴力,那是我的事,你管不着,这是非常大的认知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社区包括邻里之间,他会听到家里有暴力,可是他没有办法去实施这种报告制度,保护制度,我曾经报过警,尤其是夏天,小区里面父母给孩子复习功课,那个大咆哮,孩子应该挺大的,就跟父母一块摔东西,我特别怕有一个声音从上面掉下来。后来我不得已,我报了楼长的电话。有多少人有这个意识?很多人就是不管了。这是我们的观念运用,还有一个都认为他的孩子已经死了,让他良心上遭受惩罚吧,但是你要知道良心惩罚跟法律惩罚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觉得在法律上真的要呼吁,包括女童保护,我们一定要呼吁,就是在法律上要完善。

孙雪梅:我们统计数据里面熟人作案的那一部分里面,差不多10%又是家庭成员作案,家庭成员包括亲身父亲,也涉及到继父,家庭成员本身监护人性侵孩子的,现在是有这样的法律可以剥夺他们的监护权。剥夺监护权以后孩子去哪里?需要有兜底的社会保障,需要有兜底的机构,这些孩子才敢说出来,否则他会考虑到亲情、伦理,他未来的保障这些方面,他就不敢说了。监护的疏忽罪,包括孩子在车里闷着,包括摔下来,包括在商场里面因为大意两个孩子一起掉下去的这些,其实是很值得讨论的,这种监护的过失,让人家失去了生命,这个层面是值得来探讨的。性侵这方面还有很多了,不单单是暑期安全层面,所以今天就不说那么多。包括有过性侵前科的人,他不能从事跟儿童相关的职业,很严重的一定程度公开他的信息,还包括我们呼吁各地建立一站式的询问中心,如果遇到孩子已经遭遇性侵的,为了避免有多次的询问带来的伤害,希望一站式询问中心,公检法司都是一套,同时在一个很温馨环境下来询问孩子,有社工,有心理咨询师的陪同,全程录音录像只问一次,而不是公安问一遍,法院又问一遍,就是减少二次伤害。所有的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其实儿童安全领域非常广,每挑出一个领域都足够你做很多。

新浪会客厅:是的。我们今天时间有限,我们讨论的东西没有办法那么多、那么详细,但是也给我们家长提了一个醒,就是一定要先从自我做起,要改变这种观念,包括平常的一些积累,跟孩子也要多多交流。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士能够加入我们的这种组织,包括关注我们这些跟孩子、儿童安全有关的东西,这样才能把我们真正的观念传播出去,就是保护更多的孩子。我们非常感谢两位老师,谢谢。(张梦媛/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