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京津冀三地校长共建交流平台“朋友圈”

现代教育报

关注

日前,2018京津冀中小学校长协同创新专题研修在京举行。围绕“资源共享 协同创新”主题,来自京津冀三地的61位中小学校长在为期一周的研修中,通过政策学习、理论研修、研讨交流、榜样示范等方式,共同探讨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实现基础教育协同创新。

搭建三地校长交流平台

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京津冀中小学校长协同创新专题研修,是北京教育学院在北京市教委领导下,协同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中共河北省委高校工委党校为推进三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之一。

“京津冀中小学校长协同创新研修项目搭建了三地校长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下一步三地学校建立帮扶和互帮互学关系奠定了基础。”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表示,三地校长的协同创新研修,为三地校长搭建专业成长平台,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学习中找到发展的路径,通过三地校长的共同提升,促进京津冀基础教育共同得到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了解到,三地校长完成的40课时培训主要由“专业理论与相关政策”和“经验分享与示范”两大板块组成。其中,相关政策课程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教育发展战略、全国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等。

专业理论课程,则由京津冀三地分别邀请北京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专家,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角度,开展以专题讲授为主、互动研讨为辅的专题讲座,促进三地校长对教育教学本质规律、教育管理与治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丰富了其专业知识和方法,并指导其创新实践。

“北京主场”走进京城名校

“京津冀校长协同创新研修项目遴选了三地对教育协同创新有热情、有基础、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校长,同时适当考虑了雄安新区和北京对口支援学校的校长。”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院长胡淑云表示,三地校长培训实行主场轮流制,本阶段为北京主场。

61名京津冀中小学校长在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共计完成了40课时的培训课程。

今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在雄安新区设立了中关村三小雄安校区。在名校长示范引领环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书记、副校长李红霞和天津市普育学校校长梁峰分别作为京津冀三地办学经验代表,进行案例教学,其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经验,特别是手拉手学校合作经验的分享赢得了三地中小学校长学员的阵阵掌声。

利用北京资源优势,研修项目还带领61位三地中小学校长走入北京市名校北京市育英学校,现场感受校长于会祥的办学思想。

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以《普通学校优质发展中的校长领导力》为题,用几件小事诠释了一个校长如何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如何让课堂教学改革等先进理念落地、如何让一个普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提高。于会祥校长低调朴实的风格和深刻的理性思维水平给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校长的教育思想对学校的影响。

初步建立互助帮扶意向

“三地中小学校长协同创新研修,对于学员来说不仅是学习,也是彼此之间经验和资源的相互交流。”胡淑云表示,三地校长充分展示自我,促进相互了解,特别是促进了思想和经验的交流,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程设计也别处新意。在互动交流课程中,本着每位学员也是研修资源的理念,通过破冰训练、论坛交流等形式,很多学员充分展示了自我,促进了相互了解,更有一些学员表达了建立帮扶关系、互帮互学的意愿。

在自由组成手拉手的合作小组后,每组中京津冀至少一位校长代表,采用思维工具“桌布策略”来厘清小组内合作的要点,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让合作成为可能。

“在跟进指导课程中,项目组建协同创新研修小组,我们鼓励三地校长课下、课外合作交流。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项目还将对合作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跟进指导和智力支持。”胡淑云说。

“这次研修使我们既得以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自己的学校看学校,又打开了思维视野,提升了思想高度,夯实了理论功底,增强了管理水平,放大了格局,进一步认清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管艳说。

据悉,北京教育学院多年来承担了三地组织的多层次、多批次、多形式的干部教师培训研修项目。此次2018京津冀中小学协同创新专题研修项目,结合了以往活动中的优秀经验,三地联合式培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实习编辑:黄歆悦  责任编辑:张佳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