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引进万名“学生义工”

河北新闻网
位于石家庄西南高教区的红旗街道新石南路第一社区居委会,依托自身优势,与辖区高校密切合作,广泛动员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居委会与各院校联合组织参与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
“居委会吗?我们这里需要打扫卫生,联系一下志愿者吧,大家一块儿来动手!”4月8日,新石南路第一社区居委会接到居民刘松昆的电话。刘松昆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家属院“院长”,负责收集居民的需求信息。居委会工作人员王志梅接到电话后,立即给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微博)负责人柳少峰打去电话:“你好,我们大学生志愿环保队该行动了……”
两个电话,轻松搭桥——— 居委会既非被动应对,也不是匆忙寻找,而是发挥“中转枢纽”作用,很快联系到对应的志愿队伍,满足居民需求。
自从十年前首次尝试与辖区高校合作、共同打造志愿队伍以来,经过多年摸索和发展,目前该社区已成功搭建起志愿者服务平台,形成了居委会与各院校联合组织参与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基本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
6大类20余支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10000余人
志愿者的关爱,居民王素莲老人感受颇深。两年前,88岁的老伴患上半身不遂,她照顾起来非常吃力。经过居委会联系,河北经贸大学管理学院志愿者一直上门帮助老两口。“我有一个专门的电话本,平时遇到什么困难,一个电话志愿者们就过来了!”王素莲老人一边说,一边拿出日历和一个电话本,“他们做的好事我都记着呢!”仅在河北经贸大学南区宿舍,志愿者就与15家空巢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这些年来,志愿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志愿帮扶精神一直传承。”居委会工作人员杜会敏告诉笔者,除了结对帮扶,志愿者还定期举行大型活动,比如义诊、治安宣传、环境保护、人口普查、文化娱乐等活动。“志愿者为建设环境优雅、秩序井然、邻里和睦的和谐社区作出了重要贡献。”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卢霞见证了社区志愿队伍的壮大,她告诉笔者,目前社区已经拥有6大类20余支志愿队伍,注册志愿者规模常年保持在10000余人。
借智“智囊团”,共同打造志愿服务平台
“十多年前,社区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居民有困难得不到帮助,我们就想到了开展志愿服务。”卢霞回忆说,居委会经过商议决定以各楼院为单位,设立“楼院长”,通过“楼院长”来收集居民意见,并向退休专家和教授“借智”,渐渐形成了一个十来人长期参与的社区“智囊团”。
如何开展志愿活动呢?居委会和“智囊团”商量,一致认为大中专院校学生是一支“天然”的志愿者大军。辖区内差不多有11所大中专院校,有大学生2万余名,这可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啊!
这一提议得到社区居民和各院校的积极响应,一个由居委会牵头,联系居民和高校学生志愿者的桥梁搭建起来。
“如今,志愿服务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并且运行良好,下一步我们准备对平台优化升级,让它能在更高层次发挥作用。”谈及志愿服务未来的发展,卢霞认为得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资金来源,二是平台建设,三是志愿精神的传承。居委会工作人员安丽萍说:“若能实现数字化管理,我们就能做出快速规划,而且能通过网络和更多居民直接沟通。”(记者:龚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