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校园版《非诚勿扰》娱乐生活有何妨?

红网

关注

“我就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对我到底有没有感觉?”女大学生小果直言不讳地向台上的男嘉宾同是大学生的小朋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这是发生在4月14日晚上,广西大学(微博)的一个学生课外活动现场的一幕。这场被学生们称为“西大版《非诚勿扰》(微博)”的课外活动,虽然组织方对外宣称是“部门联谊”,却因冠以“相亲交友”的噱头而赚足了眼球,同时也引来了诸多争议。(4月15日《当代生活报(微博)》)

《非诚勿扰》作为一个红遍中国,甚至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新颖,24位女嘉宾齐刷刷地站在台上选男朋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中的男女婚嫁问题。深受广大受众喜爱,不少卫视也都相继模仿这个节目。

而广西大学一个校内网站内部举行的《非诚勿扰》的联谊活动,被媒体硬生生扯上了报纸头条讨论,上升为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讨论,但是网站站长已经明确表明,本次活动纯属部门交流,并非交友。让人不禁在想,媒体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只是打着《非诚勿扰》的名号进行的一个部门间的交流娱乐活动为何不行?

近年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受到外界广泛关注。不管是重庆大学(微博)运动会上学生穿越的装扮还是武汉高校组建伪娘团,还是广西大学的《非诚勿扰》,这些折射出大学生文化生活变化的现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而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活动,只要在道德与规范的范围之内,在大学校园里出现并无不可。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剧烈的变迁和经济迅速的发展,“泡”在信息轰炸的时代里,对于各种信息的吸收与消化比前人更甚。而大学本就是自由开放的,除了老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自我塑造,更多的是学生走出社会的一个“过度站”。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成员,社会上流行什么样的文化,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将反映出这样的文化现象。假如,大学生一直闭门造车,自恃圣人,不了解社会上的经济文化发展,大学是否也失去了一些功能?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当然也在变化,一个大学山寨版的《非诚勿扰》作为茶余饭后的甜点,让大家开心交流一下又有何妨。

[稿源:红网]

[作者:谢亚璐]

[编辑:王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