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绩:高考写作不是考阅读 话题要清晰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温馨提示高考之后的事更重要哦:
新浪教育讯 2015年各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新浪高考第一时间连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王大绩老师就全国一卷、安徽卷等多地作文题做出了详细的解读。以下是连线的内容实录。
好题目在于清晰明确
新浪教育:今天上午刚刚结束了2015年高考语文的考试,其实每年高考第一个科目之后,网上关注度最高或者吐槽最多的就是高考的作文,王老师,你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在这方面经验非常丰富,您看全部的作文题目您总体上怎么评价呢?有网友说光读材料就已经耗尽了战斗力了,还有什么时间去写作文呢?您觉得呢?
王老师:我觉得如果和这两年的作文比起来,今年的作文题目应该还是略好一些。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们平常提的一些基本点,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我们是看它清晰或者不清晰,刚刚我发了一条微信,我就说网上疯传的这些题目,我们看完了心里都在暗自发笑,一个一个的高考作文题,各个专家他们说一个一个作文题,如果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个题目,因为任何一个题目都离不开生活。
打一个比方,比如说在墙上画一扇一扇的窗子,他们很用心的选择这个窗户开在什么地方,或者这个窗户开成什么样子,但是你把窗子打开,面对的都是广阔无边的生活,都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中,这才具有思辩价值。
评价作文题是不是清晰,我们经常说美国、欧洲的高考作文题这好那好,看人家的本质就是都特别清晰,作文题目一共四种形式,给材料、给标题、给话题、给问题,我们称道的那些作文题其实都是给问题,给问题是最清楚的,因为就是实际回答问题,给标题和话题,也属于比较清楚的,都是清晰的窗子。给材料就模糊,我们之所以说今年作文题目比较好呢,中间还是有一些回归到标题的话题。这里面有一种错误的措词,就是有人认为,把标题作文当成命题作文,其实所有的作文题目都是命题作文,所谓命题是出题,不可能不出题,出题就是命题。传统的给一个词语、给一句话,这是标题,话题有明确的范围。前两年在某种特殊的要求下,全国都是考给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就使得整个作文题目变得非常模糊,一个材料可以有很多个角度。
所有的题目都是面对广阔生活的,但是它必须给一个清晰的出发点,要考的就是同学们在广阔的生活中,他凭着他的真情实感,和这个清晰的话题和标题建立联系。你把原点模糊化了,那就和没说明一样。所以为此也就经常有一些纷扰、一些纠结,然后就有了规定,必须是最佳立意,规定必须在某种范围之内,这种规定是无理的,不符合材料本身。如果咱们硬要说材料从最好的角度,覆盖全部材料了,那答案就是丰富多彩了,或者就是转折,因为生活当中就有很多转折。
今年这个题,比如说写封信的这个,用写封信的方式,考生可以给当事人或者警察写。
“给违章父亲写信”要着重就事论事
新浪教育:这个作文怎么评价?
王老师:咱们老说弘扬东方文化,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准确,是中华的优秀文化,你像过去的三纲五常,什么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等等。在新时代这个并不恰当。例如材料里面的女儿,这个材料可能不太准,前面说的是朋友的孩子,后面说的是选择给当事人的女儿,就算是女儿吧。
新浪教育:反正就是孩子跟父亲。
王老师:传统上应该听从父亲的,他应该维护父亲。但是这个孩子违背了传统的观念,而是一种更时尚的,我们现在提倡的这种观念。但是这是一般而言,如果仔细看这个材料,有很多问题,好比说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是违章,但是他为什么违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您看过一个电视剧没,叫《天道》,《天道》里面他在路上碰见劫匪,他第一个选择就是打电话。我有一次在高速路上,一个司机在高速路上逆行,就马上打电话给交管部门反映这个问题。这也是违章,但是这个违章是孩子在提醒他,父亲和孩子之间有什么具体情节具体原因没有,我们不能说就凭打电话就一概而论。
新浪教育:就是材料里面得体现有原因是什么。
王老师:得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角度就无穷无尽了。实际上咱们说涵盖了全部材料。再说题目的选择,是写信的方式,写信的方式倒是比较好的创意,因为我们现在都是套路的作文,河南一个同学给我看他的作文,给的材料就是一个副教授拖堂,这是违背规则的事情,然后保安说已经11点了,出于学生安全,应该下课,他还威胁这个保安,说要辞退他等等。这个作文是写规则的重要,但是并没有就这个副教授的行为做具体分析,就简单一句,然后就开始上三千年后八百年扯这些事。这是这些作文的通病,就是不能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是应该养成一个就事论事,然后我们再去扩展,由小见大,由表及里,是这么一种状态。而我们现在的作文套路下,没这个习惯。我觉得这个题目之所以好就是在于它是通过新的方式,让孩子们想上三千年后八百年,这还得有点技巧,得有点能力。怎么都要联系上,你是搬这个立论行,但是写封信这样写就不伦不类了。所以就需要比较高的技巧。这只是一个方面,就是就事论事。
再一个就是像这个材料里的同学,如果就这件事说,他也很可能不能真正拓展开去,要以小见大,就高速公路开车这个事,就违背了规则,违背了规则就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不但得承担后果,而且违反规则就会发生很惨痛的事件,比如东方之星这件事,一定是某种方面是违反规则了,因为你不能说这件事就是必然发生的,它不是必然发生的,那可能是船长的责任,或者公司的责任,或者船上乘客的责任,乘客要催促,一定要开船等等,总之一定要找到责任,就是违背规则的责任。我们整个大的生活都是这样。
能不能由小见大看到这点,比如一封信有没有可能以小见大,这跟一般的立论不太一样。
新浪教育:要写好这篇文章的话,还不能只是说就材料这个事来讨论,而是说要以小见大,联系实际。
王老师:要追究这件事情,首先需要设计一个情境来写,那这个就得由同学去写,他给女儿写,你爸爸打电话是为什么,是为什么事情打电话等等,这个问题我就不太知道了,实际上这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新浪教育:考生写这封信好像也不太好写,你给他们写信内容具体可以从哪些纬度去进行写作呢?
王老师:就题目而言,我如果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去准备,那第一个就是你就事论事,把情理写清楚,就这个事情进行分析。你可以把它归纳为一个话题去写,就是规则。我们可以写熟悉的生活,别老写你不太了解的,什么上至三黄五帝,下至明清两代,什么扯这些事情。应该是有细节。
但是我们从题目这方面来说,我们希望他给出清晰的题目。像北京这个题,特别好的给了两个标题。

考写作不是考阅读
新浪教育:给了两个材料选一个。
王老师:还有一个我不知道准确不准确,福建也是一个话题,像四川那个题目,这是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太长,就是老实与聪明就可以了,因为老实和聪明,在传统中过去我们认为它是对立的,老实的人就不聪明,而聪明的人他就不老实。
新浪教育:就是一种辩证关系。
王老师:把老实和聪明应该统一起来,聪明未必真聪明,老实了才是真正的聪明,老实和聪明统一起来。这个题目就比材料就清晰很多。当然在老实和聪明这个话题下,同学们也是可以有很多的升华。
新浪教育:像您提到的这几个省份的作文题目,其实在话题方面,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清晰性方面其实是可以的。
王老师:应该是清晰的。
新浪教育:但是像安徽的呢?
王老师:这些材料看起来,好像是很宽广的角度,但实际上用不着的,这个窗子无论多大,都可以看到外边的生活,你给一个很大的窗子有什么意义,反而弄得很模糊。比如说安徽的,这就涉及非常多的方面,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从孩子的角度,实践出真知,还有显微镜这条路,扫描视镜和显微镜这些科学仪器,有这些科普活动,所以学生才能有这个认识。从蝴蝶的角度,如果赞扬同学这种得到真知的途径,赞扬科学研究所说推出的科普活动,这种举措,显微镜什么的,都可以。这是材料中很重要一部分。非常模糊,比如蝴蝶这个角度,也涉及很多。另外,可以涉及到环境对蝴蝶的影响,有了光和环境,蝴蝶可以生存。另外也可以在蝴蝶本身,必定是有那种提问的结构。
还可以谈表里,蝴蝶表里不一,表面上它看起来是五光十色的,实际上它本身不漂亮,而且要看结构,咱们生活里有很多这样,它有特殊的结构,能够呈现出一种状态。无论是褒还是贬,别人怎么看,都依靠他非常高的阅读能力,山重水复疑无路。看这个材料费这么多时间,还耽误我写作文。
新浪教育:估计很多考生就是在理解材料方面。
王老师:安徽的材料作文被评为最雷人的,因为是考写作能力为主的,阅读能力是有其他的题目在考,你总不能说考写作能力,还得靠阅读能力作为凭证吧。这些角度都是合理的角度,但是应该会有限制。如果限制就一个,那答案就是丰富多彩了,是涵盖全部材料的。因为孩子们过去认为蝴蝶翅膀是多彩的,现在他该知道是无色的,这是一种转折。因为有系列科普活动的设置,也都促进了人们一种认识的转折。如果这样的话,那大家都一样了,都是一条路。这个角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所以我在几年内,我一直非常明确地在各种途径中,无论是写的文章、访谈,还是在讲课,我都明确地反对给材料作文。我们今天看到的还是有深度,有可能北京的考生谈得最多,有可能阅卷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材料作文并不是没有意义,在平时的练习里面,这是非常好的命题形式,但是在考试中不适合。
另外,这几年的给材料作文,也做出的极大的贡献,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作文,我们对作文的认识还不能深入进去。但是这不能形成高考的选拔或者选拔的合理性。
新浪教育:你就比较赞同是作文的命题偏向于清晰一点的。
王老师:越清晰越好。像广东的题,其实就是去年的题的翻版,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从本身来看,应该是某种倾向,就是贴近自然,贴近自然才是最好的。但是这里面同学会质疑,我们说这种质疑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可以体现我们初级教学的成果,或者是他具有民族创造力的这种宝贵的人才。好比说打开电视,很清晰,云卷云舒的乐趣,还有看草长莺飞,天气变化,无法嗅到花果的清香、丛林气息。这个说得太武断了吧,咱们3D的技术,一定是可以和电视和电脑结合起来的,完全都可以改变的。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说什么?我们理性的一种认识,或者广阔的一种认识,经历的认识,和直接的认识的一种关联,我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写,写我观察生活。当我打开电视相当于看书,这两本大书都是对学生有用的。但是一定要从一个侧面去说这件事。
新浪教育:就是偏重于一方而且很明显。
王老师:这种一定会引起某些同学的一种质疑,但是这个质疑能不能写,是把它发挥出来,还是因为高考的需要,让作文把自己的创造力扼杀了。因为今年还没有作文出来,去年的智慧芯片,命题作文,大家都在说勤奋出智慧,尽管学生已经非常厌倦学习了,还在说智慧芯片。我倒不说智慧芯片一定成,我也不是说应该在科技上前景怎么样,这不是我们谈的范围,我觉得80%的同学认为勤奋出智慧,但是有20%的同学他期待智慧芯片的出现,会在等待它或者创造它。我觉得这种理论应该有希望吧。如果大家都在传统角度上裹足不前,可能就更没有创造力了。一定是给学生一种暗示式的,这种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暗示,但是我们可以把作文备考、作文教学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暗示。
本来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既可以维护稳定发展,又可以在时尚革新的角度上期待它的变革发展。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局面。但是现在因为模糊的给材料作文,慢慢就助长了,这就好比说面对无限广阔的生活,本来我们的看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个题目已经暗示给你,你要这样写才行,要那样写才行,而且还是以高考和学生的所谓前途为基础。所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更应该在语文教学界就这件事进行严肃认真的深入探讨。
部分题目信息不清晰
新浪教育:其实这个题目在客观上有一定的暗示和倾向性的。
王老师: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教学里面带来的纠结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认真地听取多方意见的讨论。我觉得像今年北京就非常勇敢做出这一步,我觉得很赞扬。但是也还是有些问题,我们要改变,比如说中国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在革命斗争中、在民族建设中,后面谈的这些定义,为了祖国、为了正义,这是两个问题,不畏艰险、不畏牺牲。必须有以上的所有的这些条件,才是同学可以选择的内容吗?还有很多无名英雄。
今天有位老师跟我谈这件事,我也可以写出他非常热爱祖国,有正义感,不畏惧艰险,不怕牺牲,能不能?必须涵盖这些,全都包括,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人物。我觉得我看不清楚这个,因为后面是省略号,省略号就包含许许多多的,因为有无数英雄人物,有有名的,有无名的,有一些是惊天动地的事业,有些可能是始终默默无闻,但这些算不算这个题目所要求的心中的英雄。
新浪教育:在英雄的定义上面还是不够清晰。
王老师:另外说起梅花,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的热爱,这就和阅读结合的比较紧密。
新浪教育:是植物、动物和器物。
王老师:没有必要做成两个题,因为这种物种一定是和人的精神结合在一起的。我觉得这不仅是诗歌解读的一把万能钥匙,也是满足所有作品的一把万能钥匙,我们了解所有世代人生的万能钥匙,我们要了解任何一个人,了解任何一个物种,都是通过它的外在了解它的内在的。包括前面说的邓稼先等这些人物,我们都是通过他在外面的作为,才了解他为了祖国、为了正义。我觉得实际就写你最热爱的一个人,你最爱的一件事。
新浪教育:其实是共通的。
王老师:就是题中给我们设置了很多的无谓的信息,给他增加了很多负担和纠结。我觉得把题目这一点弄得清晰而简单,我们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感情,放在情商、放在语言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上。打铁还需自身硬,说的是党的建设,作文教学也是一样。作文水平实际是学生思想水平的一种反映,我们现在很大的精力都是放在对题目的纠缠上。
新浪教育:阅读材料上面。
王老师:高考完了,大家全都在解读题目,因为把一个题目当成一个常识答题去看,窗子就是那个窗子,我们想起去年山东的题也是,从一个窗子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外面的都是广阔的生活,学生应该有他自己的真实感情的流露,要把作文题目清晰的联系起来。
王老师:还有,有些题目本身还带个图,这个图我估计没什么用。因为这个图看不出来什么,我觉得不用图。就有特别多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植物的梦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唯一途径。我前天刚从天山天池那回来,天池满天都是花粉,都被花粉蒙住,就是靠这个来播种,来传播。你说飞禽走兽在大树底下乘凉休息,到底是谈什么呢?按你想应该是谈什么,没有翅膀,没有腿,照样可以走遍四方。说一大堆材料,给的角度太多了。难道你说这些都没有道理吗?很难说没有道理。
我想起有一个社会新闻,陕西出过一次交通事故,一个局长亲临现场去指挥,就跟材料一样,拍成了照片。按理说这个照片的意图,主管领导关注安全事故。但是网民看的角度很不一样,他站在旁边不合时宜的笑,手上还戴着表,就揪出一个贪官,推动了反腐倡廉的一个伟大的运动。到底哪个角度是最好的角度。这个角度绝对不是拍张照片,在报纸上发表一张照片那样,但是它的社会价值真的非常大。正像大树这个材料一样,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大树枝繁叶茂,是飞禽走兽的休息场所,就变成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干扰。
新浪教育:就是这样的图和文都是不太清晰的。
王老师:不能使他的写作能力凸显出来。北京这几年给的材料作文里面,阅卷变成非常麻烦的事情,大概北京的老师也比较较真,所以有很多争论。最后怎么写都行。
新浪教育:所以就限定了一个题目。
王老师:我说的不一定准确,我只是听到的传闻,说北京阅卷的问题,根本的解决不是题目,一定要清楚作文阅卷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到底要考察什么东西,另外作文教学的影响,大家举国上下有一个共识,语文界,我们应该真正推动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