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倡议:中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20分钟

新浪教育
5月27日,全国首届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全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协作体发出《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倡议》,希望大家每天坚持课外阅读20分钟,阅读经典书目,甚至是英语原版图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据新浪教育了解,《英语课外阅读倡议》主要是四个方面,从时间、方式、内容等对中小学生的阅读问题给予指导。除了每天阅读20分钟,课外阅读倡议学生阅读英文原版图书和绘本而非翻译版;阅读内容也建议孩子选择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类型科目,不局限于课本的延伸阅读;阅读方式也可以更依赖互联网,随时随地读书。
研讨会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学科英语教育研究分会、全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协作体主办,《英语阅读》编辑部、ReadingMate读伴儿图书馆协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处长乔玉全,北京市教育学会学科英语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杨义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参与了相关讨论。乔玉全处长首先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意义,他说,“这几天我们怀念杨绛先生,怀念的就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大师风骨,他们的作品就是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精神财富”。杨义春理事长则强调了英文低龄阅读的必要性,让英语早日摆脱“学科考试”的外衣,回归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用英语做事、用英语思考。
有“李雷韩梅梅”之母之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老师,在发言中在英语的学习角度提到了“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因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是15万字,高中生不能低于30万字,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以阅读课本和课外习题为主,高中毕业的英语课本阅读大约只有9万字,不足课程标准的1/3,更多的阅读量就需要课外阅读来补充。学生可以泡图书馆、看大部头,但是刘老师更建议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形势,发掘微课、幕课上等等所有感兴趣的内容,不是学习,而是快乐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课陈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张连仲老师则建议同学们阅读“原版、多题材、分级”的书籍材料,从“阅读”到“悦读”,从“知识”到“志士”。现在的英语阅读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答题,而是用英语整合信息。阅读原版是让孩子从小适应英式、美式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中文逻辑;多题材阅读是强化英文的工具意识,同样感兴趣的天文、地理话题可以看看外国课本的表达方式,给自己换个想法。分级阅读主要是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低到高,从简单的绘本阅读开始,不被大量生词难倒,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达到“悦读”的效果,研讨会上还推荐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使用有声读物的海量资源,比如读伴儿图书馆,一边读书、一边练听力,还可以同时复述故事,让孩子主动开口讲英文,真正从“阅读理解”到“悦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