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 我们竟被台湾比下去?

新浪教育

关注

你见过最恐怖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网友调侃道,“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细思极恐……”

这几天,有地方的教育部门发出“增加传统文化在中考所占比重”的通知。很多家长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只看《诗词大会》估计远远不够吧?如何让孩子身上也有传统文化的气息?是不是该送孩子参加国学兴趣班?

在培养孩子传统文化的路上,家长你会错意了。

悄无声息,一场“国学文化运动”正发展壮大。以后,当你在周末看到身边有穿汉服的小姑娘匆匆走过时,请不要好奇“她是有什么演出?”没准儿,她只是去学《诗经》。透过教室窗户,不大点儿的小孩子正摇头晃脑诵读《五经》、有模有样地烫杯温壶、手持毛笔画着交叉线,体验国画的“以画立骨”……

而实际上,家长们在培养孩子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是会错意了。大家过分的追求学习传统文化的形式,却常常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理性。终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彭林教授忍不住说“在学风浮躁的当下,某些表演性强,热闹、花哨,容易显示成就的活动,可能成为(学习传统文化)的首选,但它注定是光开花、不结果的造势运动。”回归本质,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修养呢?

台湾父母这样教孩子中华传统文化

早在2003年台湾地区就颁布了《家庭教育法》,目的是培养孩子拥有家庭生活所需的知识、态度与能力。而在台湾的家庭教育中,很多方面都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展开。

● 家长有意识的教孩子背诵诗文

在孩子上学之前,台湾父母会有意识教孩子背诵一些浅显的古诗文,会给孩子讲中国的童话和寓言故事。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这也是许多大陆家长所忽略的。

● 家庭重视父子纲常、孝悌之仪

比如在“伦理教育”上,台湾父母非常重视父子纲常、孝悌之仪。很多孩子在外面也会迷恋电子游戏、流行音乐,但回到家里,这些孩子都能对父母有着恭敬之心。一位台湾作家曾讲到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电视机前,一对父子面对两位领导候选人应当谁选争论得面红耳赤,可是一到饭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馔”,立即恢复了传统的礼让孝悌。

● 父母和老师自发创办读经班

台湾社会有一些读经班,其学员大都是未成年人,有不少孩子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台湾父母会主动将孩子送往读经班,他们还会主动联系老师创办读经班,因为他们认为在家学习不如在学堂学的多。

比如,有一个台湾家长非常想让自己的孩子跟有经验的老师学国学,可学员不够,于是家长就主动为老师招揽学员。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比如《诗经》、《论语》等典籍。虽然孩子们不会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但通过诵读可以印刻孩子们的心里,但长大后内化为一种气质或精神。

看完台湾父母在传统文化培养上的良苦用心,不少家长依然困惑: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有区分吗?答案,当然有。

小学生以礼仪教育为主

在传统文化中,“修身进德、知书达礼”是孩子上学的首先要完成的任务。甚至《大学》中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就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自律自爱,彬彬有礼。这些都是修身的主课,而且应该在小学教育中完成。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这也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将孝亲、尊师、友爱、勤劳、节俭、礼让、谦和等礼仪融汇进来。这些礼仪大多简明易懂,孩子在小学阶段心性单纯、可塑性强。让孩子每天践行,久而久之自然变成修养的一部分了。

中学生以人格与社会担当教育为主

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要的是人格教育。孟子就将仁、义、礼、智等“四端”作为人格标准来提倡。而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培养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后,随之而来的任务是让孩子自我价值与社会紧密相连,勇于担当责任。这个时候,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存者神,所过者化”等座右铭用来激励孩子养成品德,孩子定将胸有大志。

各位家长们,关于传统文化教育你们怎么看?

原创编辑:潘程

责任编辑:马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