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铺天宣传,这所很“土”的学校究竟怎样?

新浪教育
“奴隶社会联合创始人”,这是一土学校创办人李一诺的另一个身份。“奴隶社会”这个微信公众账号,从2014年创办至今已经累积了60万订阅用户,不少一土学校的学生家长也是它的读者。一土目前有36名学生,都是从办学之初就累积下来的生源,他们一直没有离开一土。一所学校是如何凭借自媒体账号首先获得家长青睐?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创立起一所全新的学校的?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他们都是语速非常快,眼里泛着光的人。初见之下,大抵印象如此。

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
李一诺是把企业管理经验带进学校的一名管理者,用十年麦肯锡的工作经验对学校提供运营支持。大到学校规划,小到一场field trip,渗透着的都是运营管理的原则,是李一诺可以一展拳脚的领域。
以互联网创业者华章为代表的IT技术团队,近40位工程师和设计师为学校提供后台支持。他们关注着孩子和家长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用IT平台和一土app将校、家、学生三方的体验做到最好。
郭小月是乐行青少年体验式学习中心创始人,也是团队里学校工作经验最丰富的成员之一。一土的教师团队融合了有20多年经验的公立学校教师,有支教背景和海外受教育经历的年轻老师,也有在中国有长期实践经验的外籍教师。在一土,每一位老师都是“做中学”,不论年龄、背景、资历,都少不了日常的同事间协作、跨学科探讨。在一土,老师也需要寻找内在成就感。
这不是一帮单纯做学校的人,他们试图打破围墙来重新思考教育。一土学校的IT团队,融合学校各方需求打造了一土App。老师可以用它来记录孩子在学校的日常,包括行为举止、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等,也可以用图文的方式来记录教师个人的思考,一张张页面都是孩子们的生活记录书。
与此同时,一土借助IT平台及社区力量,联结来自社会各个领域、有热情的志愿者和专业的公益机构,寻找100个希望改变的乡村教师,通过对接乡村教育的实际需求,助力教育公平,迄今为止吸引了超过70位来自全球20多个省市及地区的一线乡村教师,和来自全球超过400位志愿者和公益机构专业人员的参与。

一土孩子们的戏剧课
这里有怎样的课堂
2016年9月,在经历了170天的准备之后,一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
这是位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枣营校区加起来差不多120平米的的三间教室,和一间教师办公室。
尽管没有所谓高大上的校舍,但在一土的教室的许多小细节中,都彰显着“以学生位中心”的一土教育理念。
方便小组讨论和团队写作的多边形桌椅、满满码放着各种中、英文绘本和图书的阅读角、放在窗台上的孩子们自己种植的小花、教室墙面上张贴的各种和课堂相结合的海报以及孩子们的甲骨文及绘画作品,无不显示着老师们的用心、孩子们的灵动。
与此同时,一土还充分利用学校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孩子们能在每周一次的外出实践课(field trip)中,充分感受自然,并能将这种感受与核心课程相结合。

植物园里的种植项目课
在教学层面,一土将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呈现方式与中国的基础教育大纲相结合,以公立教材为骨骼,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为肌肉,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内驱力”,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一土的孩子们在“一土嘉年华”上展示的实践艺术课作品
每天八点钟准时开始的晨会,是一土的“小土豆(学生)”们一天当中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在半小时的时间里,每个人要setting a goal(设立目标),可以是吃完一整碗饭、或者多喝两杯水、或者看完一本绘本,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到一天结束,当回顾这些目标的时候,孩子们对自己的能力会有更清晰和具体的了解。渐渐地,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晨会中养成,这是每天半个小时的价值。
在一土小土豆们的日常里,有一套自己讨论、设定行为准则的做法,就像成人的社会中存在规则秩序一样。他们基于自己的认知,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感受,设定出了比如耐心等待、不大声喧哗等规定,并探讨破坏规则之后的“惩罚”或 奖励机制。或许他们的语言不够精准,但老师放手让大家充分地参与讨论,这个过程使孩子学到如何在群体中与他人相处,培养了他们的契约精神。

一土学校开学典礼
未来的一土
在2017新学年到来的时候,一土在北京的校园将从现有的K-1两个年级扩大到K-3年级规模,每个班不超过24人,师生比约1:8。
北京以外,一土也在广州找到了非常棒的合作伙伴: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今年9月,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即将开学。
对于家长提及的对一土能够走多久的担忧,李一诺表示学校团队正在跨界汇聚社会资源,努力让一土走在一条更长、更远的道路上。李一诺引用陶行知的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帮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内驱力,有了学习的源动力,这样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到哪儿也不会差。
编辑: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