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 女儿完成了从公立校到国际校的转轨

新浪博客
过去的近一年,女儿从**附中转到了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比预期的计划早了一个学期。
八年级上学期开始,她想要走的想法明确了,Ester老师也说,她更适合国际学校。我从16年10月份开始着手,筛选了三所招收中国籍孩子的国际学校,乐成、哈罗、世青,约了访校时间,带着她每一家都看了。
第一家看的乐成,看完我俩的感觉不错。这所学校和我家的地址在北京是两个对角的方向,一东一西,不过,我从一开始就告诉她,你不要考虑远近的问题,关键是学校。今后你要千水万水的出去读书,这点距离什么都不算。访校回家睡了一觉,第二天觉得学校更可意了,比刚出来的感觉还好。更幸运的是,乐成的招生老师说8年级有位置,可以申请8年下的位子。当时无意去考的ssat middle level成绩,是乐成需要的。无心插柳派上用场了。访校时,在接待处,碰见一位热心的12年级妈妈,主动聊起来,互相加了微信,她是有问必答,使我对乐成家长的素质有了感性认识。现在我们成了好朋友,回想起来,真是缘分啊。
第二家看的哈罗。行前,我和Ester老师觉得她可能更适合哈罗的Alevel体系,因为她业余一直学书画,而校内数学又不强。偏科和兴趣明确的情况下,更适合Alevel。可惜,事与愿违。她对哈罗没有感觉,哈罗的楼宇举架更高,人在其中,显得比较空旷,不如乐成是温馨的中美特点结合的学校环境。她对哈罗的校服也没兴趣,因为此时有些胖,塞进英式校服里,有丝滑稽。最重要的是,招生老师提醒她Alevel的特点,就是更早明确方向,而她听后告诉我,她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不想过早明确去学习半艺术方向,还要去寻找自己的方向。访校结束后,我们很喜欢招生老师,但心里也明白,不打算申请哈罗了。
第三家看的世青。这所学校6升7考过,但她还是坚持去访校了。校园很小,我们去的早,正好和招生老师单独聊了聊。老师们听说她考过,特地调出了头一年的考试结果,惊讶的发现闺女是那一届中唯一考上IB英文A班的孩子,听说她去了**附中,世青的老师倒是很理解。我看了世青的学校,觉得资源有限。尽管闺女几个学伴都在半年前选择了世青,但闺女外表软萌之下有颗小小的强大心脏,从没考虑过因为其他人在,所以她要去。闺女参观完世青,明确要去乐成。
期间,我咨询了其他放弃了乐成offer的家长,问问她们的原因。主要的担心是学风没有世青好,同学们之间可能攀比。我这方面的担心不强,可能我自己没带有色眼镜。这个价位的学费,北京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很多,观察乐成的老师和家长,我觉得比较舒服。
访校之后,闺女和我决定申请乐成8年级的插班。面试环节是闺女的强项,我没有担心,找了一个尽快的时间,就带着孩子去了。老师和她聊了半小时,和我聊了半小时,过程很愉快,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我们家庭的理念高度符合,我询问了一些课程安排和师资情况,明确问老师,希望闺女可以直接进英文A班。1个小时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可以得到offer了,闺女很高兴,在校园里高高蹦起。第一次面试后几天,我的邮箱收到了乐成的正式offer。后来,我知道这种速度也算是特例,通常会有几轮面试。
大概五周的时间,从访校(三周)到面试拿到offer,闺女的转校尘埃落定。
当我们的想法和期望非常明确时,转校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是否明朗坚定,知道什么重要什么可以放弃。
在Ester老师的大群里,择校的讨论时时会有。我觉得择校上似乎有几个误区:
1。 择校不是买名牌,哪家名气大哪家贵,就选哪个。北京家长也容易趋同,所以市场做得好、宣传多的学校,非常容易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比如几大公立校国际部,比如鼎石。前者,一早闺女就弃之如敝履了。因为在**附中,她直接看到了学生的状态和师资情况。后者,闺女去参加过一次活动,她个人不喜欢学校的氛围,可能和哈罗类似,温馨不足,于是我没有安排访校。我经常困惑,一些横空出世的打着**附中这校区那校区的学校,真能有那么多学生趋之若鹜,公立校能提供国际部的资源和待遇非常有限,招牌真值钱。
2。 国际校是不是生源差?很多家长仍然秉持国际校生源差的固有观念。因为中国国籍,我们择校的范围很小,也就几所,加入WASC和CIS的国际/民办学校。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下一篇有时间,我聊聊我观察到的生源。
3。 国际校的师资能有多大差异?有时间接着写我的观察。
本文选自《松针的博客》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掌握更多择校内幕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
扫描二维码,下载国际学校APP

国际学校APP
责任编辑: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