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请安静!年度大片“全城高考”即将上演

中国之声

关注

2017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

在即将开始的高考,今年全国共计约930余万考生赶考。而每年的高考,不仅是考生的大日子,更是全国人民的大日子。每到高考,大家总会听到“全民助力”的说法,考生手中的准考证,犹如尚方宝剑,它能让司机经过考场附近不鸣笛,能让周边的工地停工,甚至可以让考生免费乘出租车……

因此,也有了“高考一到,全民让‘道’”、“全民高考”的说法。然而,就是因为对于高考考生们的高度关注,又不禁让人深思,这一现象是否会对考生带来压力,同时,对于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考“禁令”,全面为高考让路

非高考时期的生活,是这样的:上下班拥堵,路上都是急急忙忙的人,偶尔有些急脾气的司机鸣笛催促;大爷大妈们在广场上伴随着带劲的音乐大跳广场舞;城市中的施工项目也在不停的工作……

然而,在高考这几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降噪:工地停工,广场舞“放假”,酒吧要关门窗

高考有多大影响力?为了给考生们创造良好的复习和考试环境,降低噪音是个重点。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都要降低,前些年更是不少省市都出了“禁噪令”,今年也不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噪声来源——广场舞。虽然广场舞噪音的问题一直存在,但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也响应号召,降低音乐声音或是给自己“放假”。

6月1日到8日,23日到25日,福州西湖公园将叫停大家唱和广场舞活动,以确保考生备战高考。由20多人组成的劝导队,对大家唱和广场舞活动进行巡查。

在南京的多个小区,有不少广场舞队伍选择了在高考期间“放假”,在考试前一段时间也都会提前结束。

但这其中也有不“留情”的的广场舞团队。

高考生王同学说,高考在即,可兰州雁滩大润发超市广场西侧的大爷大妈们却每天早上7时就开始跳舞,晚上还时常吵闹到深夜11点多,严重影响他在家学习。对此,兰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如遇广场舞扰民的情况,可直接拨打110。

别以为只有工地和广场舞有噪声,酒吧也是个噪声聚集地。为创造良好备考环境,北京市西城分局地安门派出所约谈多家重点酒吧负责人,要求各酒吧音响一律放于室内,音响设备运行期间一律不得开门开窗,确保边界噪声符合国家标准,低于50分贝。

企业:家长可调休

大多时候,孩子高考,家长会选择请假休假来陪同护考。而近日,宁夏中卫市的考生家长可以不用为请假烦恼了。在网上刷屏的该市一则通知指出,中考、高考期间,考生家长可调休5天。中卫市政府方面也回应,通知属实。这让考生家长的正常上班时间变得更灵活,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家长自发封路,禁止鸣笛

为了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尤其是不影响英语听力考试,部分路段会进行交通管制,并且严禁鸣笛。

但也有些“护考”家长,在考试当天自发封路防汽车鸣笛,但这种情况也容易在考场外引发冲突。

2014年高考前一日,重庆渝中区昆榆·名仕城小区里贴出了一张通知,因一考生家与电梯就一墙之隔,电梯运行的声音容易影响到他的休息,4号楼要为这名待考生分时段停运电梯。对于4号楼的96户居民来说,这个高考可能并不轻松。

撕书打老师,高考结束再处理

不少同学会在高考前后用撕书来释放自己。然而,2014年高考前夕,陕西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因不满老师制止撕书行为,围殴一名50岁老师。而为了不影响这6名学生参加高考,经过教育局和学校协调,被打老师答应暂时不报警,等高考结束再处理。

2016年,在西安某小区,正逢儿子高考的李女士,因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每当儿子准备入睡时,窗外青蛙总叫个不停,让孩子无法入睡,向物管处反映无果后,去超市买了杀虫剂,到自己所居住的那栋楼周围的绿化带喷洒。

诸如最后几个比较奇葩的护考现象,在每年的高考几乎都会发生类似事件。这种“每到高考,全民皆让‘道’”的现象和心态是否合理呢?

2

公共资源如此迎合高考是否合理?

不难理解,之所以会出现“全民高考”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高考对每个考生及其家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考作为社会选拔人才、实现个人晋升的较优途径,且其相对公平性被社会广泛认可,更被很多家长认为有“一锤定终身”的作用。对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社会上大部分人在高考期间为了孩子而“忍”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也有人质疑,公共资源如此迎合高考是否合理?孩子们真的脆弱到需要全民为其“护考”吗?

*广州日报评论员李龙认为,将“禁噪”无限扩大,甚至打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他人正常生活,当这些孩子在参加人生第一次重大考试时,得到的竟是“特权”这个答案,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中青报评论员从玉华认为,只要还在“全民高考”,社会就不及格。

*评论员练洪洋则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站在家长的角度,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寒窗苦读十多年书,高考就这两三天时间,适当照顾一下也无不可。

3

“全民高考”是压力还是保驾护航?

有人觉得,现在社会要淡化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淡化“应试”色彩,对于高考的过度关注,反而会营造出一种紧张氛围,给考生们带来压力。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高考临近,有90%的考生家长患上了“恐高症”。甚至有家长由于担心孩子的高考,无法正常投入自己的工作。

“还我们自由的考试空间,不要给我们来自社会的压力”

“使我们感到了比考试本身还要大的压力,这样的帮助对我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高考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平常的考试,希望父母和社会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我们的身上”

“希望把我们当做正常人来看待!”

可见,这种我们所谓在高考时给孩子最好的“保驾护航”方式,反倒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们无形的压力。试想,考生们经过十几年披荆斩棘来到高考,可能只是比学校的一次模拟考试紧张一点点,只要平复好心情,其实并不需要全社会的“特殊护考”。

高考时为考生护航并没有错,但如今,高考已不是唯一的出路,家长和社会都用平常心去对待,或许才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

祝你成功

最后,

祝所有走上高考战场的考生:

愿你们合上笔盖的刹那,

有着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

加油!

2017新高考调查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小编提醒:

高考分数不高却能进好学校,现实吗?其实家长和考生缺的只是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已,高考志愿专家长期活跃在高考志愿填报第一线,接触过无数的考生和案例,不同的分数分别有怎样的发展方案,选择哪一种对考生最有利,专家非常了解。借助志愿专家指定的完美志愿填报方案,是考生展翅高飞前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礼物。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志愿填报专家团(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强大助力。

QQ咨询:3331309779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