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一位家长走进芬兰 找到了他们教育质量高的原因

新浪教育

关注

本文的部分内容选自胡丽芬的微信公众号“学咩”,内容有删改。

@胡丽芬妈妈小简介

胡丽芬是香港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香港浸会大学MBA,也是一名十分关心孩子成长的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胡丽芬开始接触到芬兰的教育,立即被吸引,并开始专注地考察芬兰的学校。

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胡丽芬 妈妈分享的芬兰基础教育的特色。芬兰在2020年之前已经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摆脱学校科目,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赫尔辛基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课等等等等;他们的课程将是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这样贴近现实,更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题式教学。

芬兰课程大纲里包括手工等生活课程

芬兰人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培养全民对于手工、设计、艺术的启蒙,整个民族对于艺术与手工的普及率是相当高的。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Alvar Aaltop(芬兰现代建筑师,现代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曾工作和学习在于韦斯屈莱市,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学校曼柯拉综合学校(Mankola Comprehensive School ),该校是一所1到9年级的公立学校,类似于国内的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进入学校,有一间很大的手工教室,面面有车床、木工加工设备、涂油漆的小隔间等等,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制作铁铲、椅子、木头雕刻等,总之能把自己生活中想要的一个东西变成现实。我们了解到,当地每一所公办学校都有这样的类似于车间的教室,费用由政府投资。

教室就是一间大厨房

每一所芬兰学校从一年级到7年级都开设了技能、艺术和手工(skills, arts and crafts)。这是写入芬兰国家课程大纲里的必修课。从8年级开始,孩子们可以自行选择成为选修课,从而也可以发现自己会喜欢哪个方向,它也是未来职业引导的启蒙阶段。这个课程包括木工,金属,电子,编织,烹饪,音乐、体育、绘画等。

在这些生活课程中,会全面系统地运用到学术类综合性知识。孩子们要学会制作手电筒,编织毛衣,制作铁撬,做简单的食物等。比如如何制作铁撬,孩子们需要在一块很大的金属上,自己学会如何设计,画图,剪切,拼装,焊接,刷漆等一系列活动,其中会穿插数学,物理,语言等知识,要求学生们学会与其它同学合作完成制作任务。

芬兰教育者认为,如果从早到晚只是学习常规的知识性课程,可能会磨灭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穿插一些手工操作类的课程以放松和调节。相关研究也表明,动手是在开发大脑。芬兰把这个理念用课程的形式植入到了全民的教育体系当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其实也是秉持着同样的理念,在芬兰变成了现实。

这是刊登在芬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的一张照片,来源于芬兰人的生活。小孩子的天任就是喜欢淌水、跳泥坑,就象是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的场景一样。在这里小孩的这种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孩子和成人一样 不需要被特殊对待

芬兰于韦斯屈莱市(Jyväskylän)的提卡拉幼儿园和小学(Tikkala Kindergarten & Primary School)是一所乡村学校,离市区约有50公里,周边是大片的森林。尽管位置偏僻,但这所学校的设施非常棒,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具,还有室内体育馆和加工设备齐全的手工教室,与市中心的学校基本没有差异。

这所学校的特色是自然与体育。“森林”主题教学的户外活动是小学生的课程之一。我们到达时,校长Ms。 Tiina Jylhä女士正在给明天外出去上森林主题课的同学们开准备工作会议。未来三周时间,这些孩子们会分批走进森林,去完成各自设计好的任务并解决问题。在这个学校里,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周也会有三天时间在森林里玩。 

芬兰的家长和老师们难道不担心孩子们在森林里上课的安全问题吗?校长的回答是:“我们信任孩子们!”他们相信孩子们可以自我管理,自我规避风险并互相帮助。 

我们还看到了一幕,Tikkala Kindergarten & Primary School 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自己在教室里自主学习数学课,他们的老师正在同时教两个班的课。老师教授完新知之后,孩子自己或者在助教的帮助下完成后续自学,如果有问题了,再寻求同伴或老师的帮助。

我们完全没有见到当老师不在课室时,学生在课室里打闹嘻戏的场景。小朋友们坐的椅子和使用的课桌都比较高,这种桌椅是芬兰的设计师根据人体力学功能专门设计的,非常舒服,而且孩子坐上去后,和老师之间的可以尽量平视,体现师生平等。芬兰教育理念认为,孩子与成人是一样的,不需要特别对待,他们被信任,他们的言行可以和成人一样。

芬兰的孩子被充分信任,这一点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芬兰时只要看到孩子时都有这样的感受。餐厅吃饭时,一个还需要妈妈牵着手才能走路的小女孩,全部是自己吃饭,不需要大人喂食。10来岁的小朋友们,自己点餐,安静进用餐,完全不需要父母安排。

芬兰老师可以自行决定教材和教学方法

芬兰的教育专家们提到最多的就是“信任”。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芬兰有全球最好的师资培养体系,从小学开始,所有上岗老师必须持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幼儿园老师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位。教师是芬兰所有行业中最难考的一个职业,每年最好的学生报考大学师范专业,去年申请人在2000人左右,大概录取100人,其录取率只有5%。教师上岗后,也有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

在全国教育课程大纲及市教育课程大岗的指导下,每个学校的老师根据市的课程大纲,研发自己的课程,使用自己的教学方法。人们相信,学校及老师是最熟悉每一个孩子的,他们一定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因材施教。

校长如何信任老师呢?如果一位老师采用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没有带来相应的效果,校长还会相信老师吗?老师的创新教学方法,对校长来说是一种挑战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校长Ms。 Tiina Jylhä女士说,这不是一种挑战,反而一种成功的可能性。

老师最大化地获得尊重和赋权,每位老师的潜能都被发挥出来。国内大陆和香港、美国等都有老师的评价体系,芬兰对教师不进行评价。在芬兰的任何一所学校里,没有“谁是最好老师” 这样的概念,芬兰人认为每一位老师都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也不会把一个老师好的方法总结出来在全校推广,Ms。 Marjut Hiltunen老师说,这样很费时间,而且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好方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