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进常青藤 要从小学习突破这三个困境
进入美国的常青藤大学攻读学位,是很多家庭对于下一代的期望。
但是你的孩子真的适合国外的学习环境吗?
你的孩子真的能hold住国外的学习氛围吗?
择校是一种双向选择,若想获得常青藤招生官的青睐,你的孩子需要突破这三个困境。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规划都很早,从胎教到读研,中国家长对教育之重视,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很多家长心里都有一颗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种子,尤其是去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最好是能进入哈佛、耶鲁这样的常青藤名校。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优质教育资源,期望参与全球竞争。然而,在全世界人才都竭尽全力想要入驻的教育殿堂里生存下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言短板、思维方式、文化障碍等因素,都在制约着中国学生的总体表现。
缺少训练,难以适应高强度的阅读量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面对课业时,往往被语言所束缚。用不是母语的语言应付排山倒海般的阅读量,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中国留学生从小缺少阅读能力的训练,到美国学习后常常叫苦不迭,很多学生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导致睡眠不足。
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教授经常开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的推荐书单,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并需要写阅读心得或笔记。这些阅读材料体裁主要是教材和期刊文献,生词很多,而话题可以非常广泛。
美国教授会默认来上课的学生都是完成了阅读任务的学生,直接进行引申的讨论和知识应用的训练。他们甚至会礼貌而诚恳地说:假如你没有完成阅读作业,建议不要来上课,因为你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还是留在家里读书吧。
另外,敬业的美国教授们还开发出了多而刁钻的考核方式,他们会不辞辛苦地把阅读任务里的所有细节一点点编织到期末考试里去,没有常年海量的阅读,很难做出一些成绩,甚至影响到顺利毕业。
表达能力弱,课堂交流不活跃
美国的课堂是讨论式教学,上课往往以专题报告和讨论发言的形式进行,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而且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中国学生在美国课堂上通常是最安静的一群人,他们习惯了做“隐形人”。不少教授表示,一些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提问时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能进行有效交流。这些学生最终的结局就是直到毕业,仍然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说服他人,连对话都超不过三个回合。
留学不只是学英语、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和升级思维。中国同学在主观表达方面,一直是个传统弱项,上课不发言,小组讨论时也表现得无所适从。
缺乏自信,无法融入主流文化
出国留学不仅是为了接受先进的教育体系,也是为了感受不同的文化气息。可以说,留学生活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参与当地的社会文化活动,领略当地的人文习俗,才能适应跨文化交流的基本规则。
中国留学生热衷抱团,不愿走出舒适圈,对融入当地生活缺乏动力。由于语言不好,他们潜意识里会选择回避与人交流,很少出门上街,看见新面孔便会觉得紧张。时间一长,自信心和自尊心都会受到伤害。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生的长跑,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通过学习英语、出国留学,把孩子培养成全球性人才,让孩子收获一个更加丰富宽阔的人生,是很多家长的心愿。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提前规划,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好各种铺垫
2018年3月至4月,新浪教育主办的新浪2018国际学校择校巡展震撼来袭。届时北京(3月24日)、上海(4月14日)、广州(4月21日)三大地域、三场展会轮番上演,百余所知名国际学校参加,线上直播、线下展会、高质量讲座、专家一对一等多种活动,全方位为您提供择校资讯,专属国际学校家长的择校展即将拉开序幕!
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新浪教育国际学校栏目(微博:国际学校圈,微信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D:ischoolQZ))
参展学校与机构:请致电185 0134 1139
国际学校家长报名方式:
责任编辑:实习生大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