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学霸亲身经历告诉你凭什么被常春藤名校录取

新浪教育

关注

上海某校的K同学是一个自主性非常高的学生,乐观而富有活力。自2015年初,K同学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申请过程,一年多的时间,成长迅速,从准备考试到文书写作,经历了反复考试、资料修改等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三立网校团队见证了K同学从意识到不完美,到挖掘自身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在2017年伊始得到了offer。

学生基本情况

申请背景:美国本科

GPA:4.33

标准化考试成绩:

托福103

ACT 30

AP:

物理:5分

化学:5分

生物:5分

微观经济学:5分

微积分:5分

录取学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思考,挖掘自我优势

勤奋好学,积极主动的特质

综合利用资源的能力

K同学在学校的表现良好,在申请期间参加了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组织的活动,后因表现优秀,作为5个学生之一获得哥大教授写推荐信的机会。同时,她并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仅提供必要的信息,在哥大教授回到美国以后,她依然通过邮件的方式反复沟通以确定哥大教授所掌握的关于她的信息跟她的文书内容、申请方向相匹配,保持整个申请的一致性。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为K同学加分的活动,也为她争取了获得美国本土推荐信的机会。

坚持,完成每一个小目标

K同学的标准化成绩经过了几轮的实战,获得了还算是不错的分数。AP获得了5门满分的好成绩,ACT经历了先后两次的磨练,最终以30分的分数提交申请。托福自2015年初战以来,经历了前后4次考试,从最初不上不下的91分提高到了103分的标准高分。在最后一次托福考试前一周的时间中,K同学通过微信,与我们的口语老师进行了考前冲刺,由于后期备考面临托福和ACT时间交叉的问题,同时课业也不轻松,收到K同学的回答录音时常常已经是深夜,密集的5次点评让K同学的口语回答更加充实、富有逻辑。

K同学的坚持、坚韧,让她在标准化成绩并不理想的前提下奋起直追,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不满意之后,最终获得了自己问心无愧的结果。

沟通,不拘于形式

因为K同学高中在校,课业繁重,所以和老师的沟通成本比较大,在仅进行了一次面谈的情况下,通过微信、邮箱的方式完成了申请所经历的过程。在10月底的时候,不论是PS还是各个学校的附属文书都已经修改了很多版了,可以说一直到最后的报名截止前才最终定稿。

定位,确定文书亮点

K同学的标准化成绩其实并没有十分出色、亮眼,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软性指标来平衡整个申请,比如文书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准备文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好在方向正确,省去了不少周折,她的文书以故事开头,引出自己对于Biology的一腔热情,K同学本身对于从医确实是真心喜爱,一心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那么她的定位就十分明确,将自己的经历用对于从医的初心串联起来,一气呵成,清晰简洁,特性鲜明。

K同学的申请之路并不十分顺利,跟其他申请的小伙伴一样,经历了各种大的、小的困难,通过K同学的案例,给现在依然挣扎在充满了各种坑的申请之路上的小伙伴们总结、分享一下申请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需要避开哪些坑,让你的申请过程多一些惊喜,少一点变数。

Dos

备考

阶段性规划

备考最初阶段,最好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同时满足心仪学校的备考方案,包括考试日期、分数目标、不同考试的优先级等,一切按照规划来,不容易产生混乱,分辨不清事情优先等级的状况,比如,初三至高一需要完成托福备考计划,设定理想的分数,将最终的分数设为目标,中间设定几个阶段性分数,让自己的准备过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随着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一步步优化申请过程。

择校

1.综合考量

选择学校需要经过慎重细致的考虑,应在了解自己的特质和兴趣后再确定选校时优先考虑的方面:比如学校排名、地理位置、专业、师资及奖学金等。同时,对于学校的专业设置、申请程序和录取要求等也要一一考察清楚。

2.掌握策略

选择学校的同时要有策略,将学校进行必要的分类,例如Reach School、Match School、以及Safety School三个等级,关于数量,可以保持在你的Reach 2-3所,Match 4-5所, Safety 2-3所,加起来10-12所即可,如果是条件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建议保底学校增加几所。

活动

在打包申请的时候,你所参加的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跟文书一样,属于软性包装的一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挑选活动时,要跟自己所申请的专业方向相关联,这样才更加具有说服力。另外,参加活动要趁早,如果拖到最后去拼凑一些活动,会导致人为的痕迹会比较重,失去一定的说服力。

规划

将自己所选学校的申请时间、材料准备、录取要求、文书题目等明细做成表格,方便实时更新进度,记录申请过程的每一步,也让整个过程更加清晰、有节奏。

文书

1.特性鲜明

个人陈述好比对于自我经历的一种回顾与思考,着重突出个人经历中的主要成就、转折、决定性事件等,凸显自身价值观以及非同一般的特性,所陈述的主题、方式都会透露出申请人的个人形象,反映出是否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一篇成熟的自我陈述,应当是一种具备针对性的自我介绍,专注于回答两个问题,即“Who am I?”以及“How do I fit?”,描述自己作为众多候选者中的一名如何脱颖而出的潜能。

2.乐观向上

在文书的梳理、写作过程中,注意尽量强调自己对于未来规划乐观积极的态度,即使是遇到的困难,切忌过度突出苦难,而是巧妙地利用苦难来衬托其中深刻的意义,以及为你带来了什么。同时,语气方面多加斟酌,恰当表达向上的态度。

3.挖掘深意

在Brainstorm的阶段,可以列出自己的兴趣、时间、实习等经历,提炼每段经历的意义,在提炼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目标、动机以及个性,确保文章整体思想的一致性,挖掘经历的作用,是改正了某个失误?形成个人成就?还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

4.优化资源

中教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写法、主题是否能够迎合录取部门的要求,而外教则可以校对行文、用词是否地道。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自己的文书在多个方面都更胜一筹。

Don’ts

备考

1.浅尝辄止

在备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挫败感。挫败感很多时候是因为觉得本来自己可以达到某种目标,却因为某些原因最终没有完成,所以感觉很受伤。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曾说过,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所以当产生挫败感时,证明你还有梦,并且需要你为之付出行动。只是梦想结局如何在于你如何选择。

产生挫败感,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安于现状,把目标放低,放弃自己理想的学校,转而专注于match或者safety的学校;要么对抗挫败感,用日积月累的实力与能量去克服,做一个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一点点踮起脚尖去成就梦想、将挫败感转化成成就感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 临渊羡鱼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制定了目标,但是仅有美好的愿望,做事全凭想象而没有措施,对备考毫无用处。在备考中,很多同学会出现偏重考试技巧,想要用面对应试的对策去取巧,而不注重基础的培养,要知道,技巧能否帮你应付一时,取得一定的分数,但是只有夯实的基础才能够确保高分,更重要的是,基础的牢固是今后留学生活的根本,通过考试、拿到offer仅仅是漫长留学之路的入场券。

文书

1.强化苦难

有些同学在进行文书创作的时候会过度描述如何经历困难,将自己化身“受害者”进行哭诉,初衷是为了突出自己如何经历重重困难依旧勇于克服,殊不知在录取部门眼中成了显示怒气和痛苦的弱者。

2.强化悔意

自我后悔的思想千万不能表露,因为在文书中你所应当表明的态度是你的决心、勇气,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脱离积极向上的宗旨,否则会被视为只会抱怨的平庸之人。

3.找寻借口

在文书塑造之时,难免会提到经历的困难或者失败,一定要着重解释这种失败的经历为你带来了什么不同,赋予了你怎样的正面态度,让你如何坚定地迈向成功,别为了这样的失败找寻任何理由,否则都会被当做借口,显得担当不足。

总之,申请文书的主题形式阐明的是申请者的成就意义以及对此的评价,这评价回溯了个人是如何转变为一位成功的、有决断的候选申请者。

如何评价这位同学? 我想她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她极高的自主性。 在前期的准备中,K同学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在跟三立网校老师讨论过后,在后期的备考、申请过程中,努力挖掘自己的优势,调动自己的自主性,敢于发问,也懂得了如何利用一切资源来帮助自己完成申请的目的,最终让申请的硬性、软性指标形成完美平衡,也希望她能够在今后的留学之路上尽善尽美地完成学业,不忘初衷,成就自己的一番梦想。

本文选自《学渣要留洋》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责任编辑:实习生甜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