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被过度推崇的精英教育 如何刺痛了我们的焦虑

新浪教育

关注

原标题:被过度推崇的精英教育,如何刺痛了我们的焦虑?

编者按:不同社会层级的学校教学理念不同,孩子们的学习发展方向也有很大的区别......

今天微益有约栏目,李弈薇家长带大家读一本书《优秀的绵羊》,和大家一起看一看“精英教育”这枚硬币的“另一面”。

01

哈耶普,看得见的阶层堡垒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我曾经以为,它们离学霸们并不遥远。直到看到它们的本科录取法则:学术标准(SAT、GPA、AP等)、金光闪闪的推荐信和个人简历(特长、课外活动、社会服务项目)、昂贵的学费、偏向校友子女、偏向体育健将、偏向巨额捐赠者、强调家庭背景(例如限制犹太申请者)。

在这种情形下,富裕家庭无疑占尽了优势:聘请SAT私人教师、雇用自荐信导师(代笔者)、以校友名义捐助,更不用说,提供学习多门特长、参加多项课外活动、参与跨国社会服务项目所需的时间和财力支持。

于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列表成为申请大学的“个人炫富名单”,如果你有10项课外活动,那我需要有11项;于是,社会服务项目越来越标新立异,你去印度教英语,我去秘鲁盖学校,你去知名博物馆当 docent(讲解员),我去投资银行写 PitchBook (项目建议书);就连SAT,本意是摸清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摸清的却是学生们的家庭收入。

所以,仅凭你是学霸,拼爹拼不过,也难以踏进哈耶普的门槛。(相比之下,咱中国的清华北大只看高考分数,是一件多么公平的事!)

顶尖大学招收上层阶层的孩子,这些孩子毕业后从事上层阶层的工作,将来他们的孩子再去上顶尖大学,如此反复,阶层就此固化。

不同社会层级的学校教学理念不同,工薪阶层的孩子学习如何严格遵守纪律,学习机械式劳动,训练死记硬背功夫;职业阶层的孩子学习如何创造,如何表达自我;而商业阶层的孩子学习掌握权力、统治和自我掌控。

一箭穿心。

然而,这并不是《优秀的绵羊》,也不是我,最想谈论的主题。

02

精英教育的劣势

何为“精英教育”(superior education)?

简言之,就是培养精英阶层的教育。按照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15%称为精英教育,从入学率而言,名校(小学、中学、大学),当属精英教育的第一梯队。

所有的教育体系都会教出有系统特点的人才,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精英教育也有其劣势所在。

首先,它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有成功才值得被爱。

在精英阶层的家长眼中,名校对自己的孩子来讲是必需品。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不是“尽你最大的努力”,而是“你必须是最好的”。雄心勃勃的父母不断地向孩子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其背后的实质是对孩子的不满。孩子为了极力消除父母对自己的不满,一刻不敢停歇地拼搏。我们并没意识到,这是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一颗叫做“必须成功”的种子:只有成功才值得被爱,不成功的人就不应该有快乐。就像犹太家庭的孩子所被灌输的:倘若你不能给你的父母带来荣誉,你将深感罪恶。

然而,孩子们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是一种“伪自我”。当一个孩子力争满足父母的要求时,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感受和渴望,久而久之,他将失去关怀自己感受和渴望的能力。

同时,如果要出类拔萃,那么就必须做出牺牲。有多少孩子,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好奇心、兴趣爱好,而这些牺牲,恰恰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当你身边的人都在争分夺秒地你追我赶,你自然也不敢停下脚步,去关注并滋养自己的灵魂。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精英名校生过得极其不开心,他们患上了成功强迫症,必须成功,而且必须速成;他们的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我们都承认,学生在高中阶段承受巨大压力会导致精神焦虑,那么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焦虑症会不翼而飞吗?不会,只会变本加厉。

名牌大学里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手更加强大,孩子们如履薄冰,在自负和自卑之间起起落落。同时,对于大学突然给予的自由,他们并不具备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去承受,难免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搞得一团糟。面对困境,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依赖兴奋剂或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来帮助自己,有些学生会选择中途休学或者梦想着休学。

第二,它让孩子们恐惧失败,使他们对风险极力回避。

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富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极度缺乏好奇心,对未来一片茫然,不能定位自己真实的喜好,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犹如一群优秀的绵羊。

精英教育还在一代人身上催生了可怕的世俗态度:盲目的野心、对风险习惯性的回避、霍布斯式的物质唯上的野蛮性竞争。

在精英学生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是一双“害怕失败”的魔爪。他们最恐惧的事情是:将来自己不成功。他们无法从“我会失败”的恐惧感中挣脱出来,因为他们一直被不成功的可能性套上枷锁。对于精英学生来讲,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无法忍受,“赢者全盘皆赢,输者全盘皆输”的心态普遍存在。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所以学生们都不愿意去上一门自己没有把握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因此大家无法拓展并超越自己已经熟悉的领域。所以学生们都选择“金融和咨询”作为专业和职业,按部就班地生活,丧失了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尽管有一部分人在做出决定之后,不再回头,持之以恒地去做自己的事,但是更多的人则会长期深陷于选择的迷茫和压力之中。就是那些勇往直前的人,也总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

第三,它向孩子们灌输了一种虚假的自我价值,让他们变得傲慢和自负。

精英教育会告诉精英学生:你根本没必要在一个没上过名校的人身上浪费时间——不管他属于什么阶层。你是天之骄子,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之一”,其他人根本没法和你比,他们没你优秀,没你聪明,无论如何,他们都应该生活在你之下。于是,精英学生们自以为高人一等,成为一个与世隔绝、自以为是的小混蛋。

而事实上呢?名校之外还有很多聪明和优秀的人,他们之所以没进名校,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阶层。即使一个孩子出生在大富之家,从小受到优待,他也需要明白:不管别人怎么夸赞他,他都并不比别人更重要。他的痛苦并不比别人的痛苦更值得同情,他的灵魂也并不比别人高尚。

所以,在努力将孩子培养成“精英”的同时,如何避免他受“精英教育”的伤害?我想这值得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家庭教育)

责任编辑:实习生甜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