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正能量校长: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春晖小学校长张俊

新浪教育

关注

个人简介

张俊,女,汉族,1978年12月出生,199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春晖小学(云南会泽红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个人多次荣获省、市、县级表彰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云南省曲靖市 “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会泽县“三八红旗手”、 会泽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会泽县“优秀党员”、会泽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会泽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颗“红心”办教育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春晖小学,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县县城西面,系昭通鲁甸“803”灾后恢复新建的一所县直属小学。学校于2016年9月建成招生,占地49.31亩,建筑面积13797平方米。

办学三年来,在中共会泽县委、会泽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生命因我而温暖”为校训,秉承“厚德、博学、担当、荣耀”的学校精神和“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在阳光下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树形象、抓协调,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软实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率逐年增加,成为会泽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2018年11月,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研究,决定授予会泽县春晖小学为“云南会泽红军小学”,这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高品质发展开启新的征程。

红色土地长出“红军小学”

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孕育革命火种的红色土地,这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摇篮。早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会泽就有了党的基层组织,革命烈士蒋开榜、刘文明是党的早期地下组织的重要领导人。1935年,为掩护中央红军战略实施,由罗炳辉将军、何长工政委率领的红九军团过会泽,攻克县城,在水城梨园扩红整编,1300多名优秀儿女踊跃参军投身革命,筹款10万银元,为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作出了贡献。这是红九军团扩红史上空前的一次,是红军发展史上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壮举,创造了红九军团长征史上“扩红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筹款最多”的乌蒙山红色文化历史,在会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给会泽人民的馈赠,那么红色资源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甘泉。

会泽县春晖小学(云南会泽红军小学)就诞生于会泽这片红色土地。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波及到会泽县紧邻的部分乡镇,地震致使学校、民房大部分受损。为了让灾区的孩子尽快“有学上、上好学”,中共会泽县委、会泽县人民政府随即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在县城新增教育资源,让灾区孩子到城里来上学,春晖小学就是其中的一所。

2014年11月,会泽县教育局组建学校工程建设筹建小组,张俊老师被抽调到筹建组担任组长。面对陌生的工作,又要离开工作了15年的学校,离开三尺讲台和她心爱的孩子们,她有太多的不舍。但转念一想,自己是一名教龄和党龄相等的“老党员”,这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咱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不辱使命。 于是,她欣然接受了。

经过半年多的征地拆迁、设计、图审等工作,学校于2015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上级要求必须于201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了使工程快速推进,她不辞辛劳,顶酷暑、战寒冬,率领着筹建小组人员配合施工方、监理方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了家常便饭。

2016年8月,仅仅一年的时间,学校顺利建成。经过基层推荐和上级组织的考察,县教育局正式任命她担任学校校长。2016年的9月1日,学校举行落成典礼,迎来了学校的第一批师生。在典礼仪式上,张俊校长充满激情地告诉师生:“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会努力带领大家一起‘创名校、培名师、育名生’,作为一个教育人,我将用一颗春天般温暖柔软的灵魂去温暖每一个师生,我会把每一个师生的成长当作我最高的荣誉。”

就这样,她带着新的希望,科学地规划着学校的明天。

红色信仰激发“奋斗力量”

工作20年的张俊校长是领导和同事公认的教育教学能手,十几年的德育副校长和少先队工作经历也让她懂得如何与领导、同事、家长沟通,如何做好部门协调,如何和队员们打成一片,她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法,这对于真正走上管理岗位的她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思想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校长,她深知自己对学校办学核心价值理念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影响着师者的从教行为。经过学习、思考,她认为春晖这所现代小学的办学既要面向新时代,又要不忘历史,要让师生懂感恩、会感恩……,因此她把学校的校训确定为“生命因我而温暖”,希望师生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条件充裕的时代能成长为一个不忘历史、不辱使命的有温度、有内涵的新时代人才。同时,秉承“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在阳光下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博学、担当、荣耀”为办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博爱、阳光、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精心打造有实力、更有魅力的红色校园、温暖校园和书香校园。

三年来,学校办学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师生内心,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景。

红色教育培养“红色情怀”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吉祥色,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在这片红土地上,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张俊校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实践经验告诉她,红色基因的传承仅仅靠纸上谈兵、口头说教作用是不明显的。

为真正落实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她直接分管联系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她带领团队积极学习中央、省、市、县各级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策划、设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每周一节的班级“红色课堂”,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述“红色故事”,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讲述“红军的故事”;每月看一部“红色电影”,每月上一次红色主题的“家长课堂”;每学期开展一次“讲述红色故事”竞赛活动,开展一次“传唱红色歌曲”大比拼,开展一次班级“红色文化”展评活动,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小红星”宣讲员竞选活动,开展一次“小红军重走长征路”夏令营活动。

两年多来,“11个一”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成为德育周常规、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的工作。虽然是常规工作,但张俊校长一直坚持“把有意义的活动办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活动办得有意义”的活动原则,每次活动都认真策划、精心设计,收到了最好的效果,培养了师生乃至家长的“红色情怀”。

机缘巧合结下“红色情缘”

2018年8月,学校举办“小红军重走长征路”夏令营活动,在开营仪式上,张校长带领 “小红军”们宣誓:敬爱的党中央、敬爱的习主席,春晖小学的学生向您宣誓:我们忠于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整个活动历时5天,内容丰富、意义非凡。活动结束后,学校拍摄的纪实片在会泽县红色文化展览馆滚动播放,恰好被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历史研究会罗东副会长看到。他高兴地说:“你们做的这些事是红军小学做的呀!会泽是革命老区,有这么好的红色资源,学校又办得这么好,可以申报成为红军小学啊!”听了罗东副会长的一席话,张俊校长激动不已,她迅速向副会长请教,并上网查阅了关于“红军小学”的一系列资料,她突然发现自己在夏令营活动上带领孩子们宣誓的词竟然就是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对习爷爷的宣誓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情缘”。

于是,她在内心深处坚定地告诉自己,申报“红军小学”,用“红军精神”办学这件事可以做,而且必须要做好。随即,她积极向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并邀请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云南工作组主任、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历史研究会姜琳会长等领导到校考察和指导,姜琳会长一行对会泽革命老区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学校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研究会的指导下,学校积极申报“红军小学”,2018年11月22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会泽县春晖小学为“中国工农红军云南会泽红军小学”(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文件红建理字[2018]第69号)。

从此,学校正式担起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开启了时代发展的征程,走上了内涵发展的道路。

未来征程接力“红色使命”

办学三年来,张俊校长以超前的办学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前瞻举措,深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云南省文明交通示范学校”、“曲靖市五星级文明单位”、曲靖市“八优学校”、“曲靖市优秀少先队大队”、“曲靖市青年文明号”、“会泽县平安校园”、“会泽县文明校园”等国家、省、市、县殊荣40余项,师生参与各种竞赛获奖达800余人次,办学品质和办学特色日益彰显,是老百姓口中的好学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如今,在群山环抱的云南省会泽县春晖小学,红星闪耀,书声朗朗。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张俊校长将继续率领全体教职员工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伟大号召,秉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的办学宗旨,以“打造红色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红色教育,强化内部管理,引领师生齐心向党、奋力前行,让“红色基因”植根于师生内心、注入师生血脉,使革命老区的少年真正成长为有梦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