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正能量班主任:河南省新县首府实验学校中小学班主任黄丽

新浪教育

关注

个人简介

黄丽,女,英语文学学士,河南省新县首府实验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多次主讲新县、信阳市优质课、观摩课、电视课堂,多次得到专家们的肯定和好评,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英语学科带头人”、信阳市“初中英语骨干教师”、“教学标兵”等称号。从教育10余年来,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自律信条,把“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作为事业追求的目标。

以“微”见“效”

有人笑说,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官。而我也当了这个“官”,并因此让我的教育人生充满幸福和快乐。初入杏坛时,就像网上调侃的一样:以为老师就像衣着光鲜亮丽、儒雅体面的猫头鹰博士。但当班主任之后,才发现自己突然就成了保洁阿姨、成了灭火的消防队员、成了斩断情丝的法海,更多时候却是大明湖畔那个经常在窗户外窥视的容嬷嬷。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难管头疼过,也曾对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个“官”怀疑过。后来在研读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等这些大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著作,分享了他们的成果后,我发现了他们当好这个“官”共同的秘诀——从细节上抓管理。从他们那里获得的启发和灵感让我的班级管理柳暗花明。

老子也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是如何做到以“微”见“效”的:

欣赏整体 细微管理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整体,每个学生又是一个个生命个体。一个班级会是怎样的集体,核心还是要看班主任。因此,在班级管理上,我一直习惯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从细微入处管理,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写成长周记是其中之一。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我班学生写成长周记,因为成长周记是一个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里的最好途径,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成长中的孩子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不愿意向家长、老师倾诉,喜欢在周记中写出来,有些学生甚至会将自己成长的小秘密或困惑写进去。不管再忙,我都会抽出时间去读,读完后我会很精心地写上我的建议或评语,因为那是心与心最好的交流。这是我班学生的周记。

1、这是一位很腼腆的女生,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在课堂上却能看到她求知如渴、专注的眼神。因此,我不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她也在周记里写出了她第一次勇敢地主动回答问题。我的评语是:坚持,不放弃是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你已经成功地迈开了第一步,相信你会越来越优秀的!

2、这是一个小班干写了在我出差那段时间她管理班级过程中的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阻力,有同学的不屑和嘲讽,还有自己在摇摆中的坚持。评语:你会在竞争中前进的,优秀的人总是愈挫愈勇,相信你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还有她下决心要练字的周记,我的评语是:人人都在寻求成功的秘诀,其实答案很简单-坚持,所以做任何事情若想有成效,就要坚持到底,老师愿意陪你一起,见证你的成长,努力吧!

3、这是我班一位品学兼优的小女生的周记,她写的烦恼是关于早恋的、谣言和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同学们之间的小摩擦。这像是给我写的一封求助信,我读懂了她内心的委屈与无措。我写了这样的评语是:很高兴你能敞开心扉地给老师说这么多,长大的世界有时会有烦恼,但也有很多精彩。班级工作上你付出了有形的行动,偶尔会有委屈,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在眼里,打心眼里感谢你。行动是最好的证明,流言蜚语在行动面前是苍白无力的,抛开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吧。

我相信:哪怕是小小的评语,都能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让自我成长的动力萌芽,健康生长,茁壮成长。

好习惯培养之二注重培养班级文化。为了让班级文化更丰富,除了班级手抄报之外,我让学生做知识提纲,也就是类似于思维导图的锚图(锚图是将知识进行抽丝剥茧后所总结出来的提纲、方法、策略、思路的整理,搭配简单的图文能够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展示在学习区域,孩子可以随时参考、巩固。)我引导学生参照、借鉴国外教室里的锚图自己动手做属于我们自己的锚图。

这些知识导图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等各个学科的。学生可以结合实际自由选择任一喜欢的学科做出近一月学习内容的知识归纳,可以是某个知识的重难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章节的复习总结图。我将先交上来好一点的作品加以引导,并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作为范式展示,一个月更换一次。后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热情被点燃,所交上的作品内容和形式越来越趋向丰富和多样化。被我深深地被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给折服了。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善待学生 细心引导 让错误也美丽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通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厘米之变”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德国统一前两年,驻守柏林墙的东德卫兵亨里奇射杀了一名企图翻越柏林墙逃往的西德青年。柏林审判时,被告律师辩称,受审人当时开枪只是执行命令,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罪不在他。法官的反驳也很精彩,说:“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你却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可以选择打不准。”我非常赞同法官的观点,尝试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点一滴地去改变、去影响。去纠正在工作中存在的微小问题,寻找正确的方向,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成长着自己的智慧,也成就着学生的幸福。

故事一:去年学期末,学校要求各班将借到的图书归还到学校图书室,我让班里的图书管理员清点好图书准备归还,清点后她告诉我图书还差一本,并且也查不到这本书的借出记录。我觉得很奇怪,在班上再三询问,可是都没有人承认。过了三、四天,在一次我上完课准备离开时,一位女生红着眼睛来找我说书是她在生物课上看,被老师没收了。看着她那满脸的忧伤,我断定她已经在心里挣扎、纠结了好几天。于是,我也不忍心再批评她,就对她说:“虽然上课看课外书是不对的,但老师还是要表扬你,因为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如果你不来告诉老师,老师永远不会知道,但是这件事会成为你记忆中的遗憾,今天你主动承认了,你也就如释重负了。”后来她主动向生物老师承认错误并要回了书,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故事二:放假前的一周,学校将暑假作业分发到各班,我班领回来后就放在教室的图书柜里。一天班长在先发数学暑假作业时发现少了一本。后来他悄悄告诉我,听说暑假作业是A同学拿走了。我不太相信,于是让班长打开柜子,把语文和英语清点一下,可经过多次点数,分别少了一本。很明显是有问题了,如果单是数学少了很有可能是班长领书时数错了,可是语数外三科都少了一本,这绝对不可能是数错了。怎么办呢?又没人看见,只是听说是A同学拿的,万一冤枉他了岂不是毁了他?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把A同学叫出来私谈。谈话时他一直表现出一脸无辜的样子,于是我把去年女生还图书的事情讲给他听了,我说:我最高兴的不是书找到了,而是她有面对、勇气承认错误的勇气。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一旦做了错事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面对、正面处理,而不是选择逃避。然后我又给他讲了一些道理。过了几分钟,他终于鼓起勇气说暑假作业是趁老师和同学们不在的时候拿走的,他想提前把暑假作业写完。

他终于承认了,我按捺住内心的欣喜,说:你能主动说出来我很高兴,我也一定会替你保密的。我相信许多年以后再想起这件事,你会因为今天的勇气而欣慰的。记住,任何时候老师和父母都应该是你最信任的人。 因为你还是孩子,很多时候有很多事你不知道怎么处理,处理不好可能会给你自己带来伤害。但是老师和父母一定会给你好的建议和处理的办法。

通过处理这两件事情,我更加确信正确的“一厘米之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相信,今后他们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都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和积极地去帮助别人。

通过成功的处理这两件事情,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都是幸福的,因为这件事情我又掌握了一个正确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技巧,学生也会因为有我的正确引导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台湾漫画作家蔡志忠说:“每块石头都是一座佛,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只要有人帮助除去缺点和瑕疵。”

细致研究 “抓中间,促两头”

教育界有一个流行很广、很久的命题——“抓两头,带中间”。然而,实际教学中的大量事实表明,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往往很难。大家都知道,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表现在他们身上的最大共性就是随着身心的发展,都存在希望摆脱大人的监督,试图尝试独立考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想法,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初二学生。初二学生难管,还有人称之为“初二现象”。

故事三:我班有一个胖乎乎的男生,初一时成绩一直在中等徘徊,在初一下学期时 “初二现象”就提前在他身上报到了。针对这一问题,我找他妈妈了解情况。一谈到这,他妈妈就满脸愁容,唉声叹气地说: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他就说他不想上学了,初中上完就去打工。这是明显的厌学信号,于是,我又找他谈,希望能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和这样一个对学习已经丧失兴趣的学生讲大道理,结果可想而知。于是,针对他这类学生,我就采取严格要求,强化管理的方法。在班里建立分组背书机制,组员到组长那儿去背,让一部分像他这样的“中间生”每天早读来我这里背书。刚开始,对于那些以前没有好的读书习惯的学生,确实是一种煎熬,他也有过懈怠,作为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的我当然要不厌其烦地每天去督促、去提醒。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全班学生整体的读书效果都大幅度提升,而他居然也很认真地坚持下来了。于是,每次他完成任务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这无形中极大提高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助他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在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他在班里取得了第10名的好成绩,期末又进位到第6名。我在他的通知书评语上这样写道:“努力学习的孩子最可爱,很高兴你成为了我班最可爱的孩子之一。在你的带动下,班里出现了一批比学习、比进步的学生。希望你做好他们的‘领头雁’,争取在九年级有更大的进步。”通知书发下去的当晚,他的妈妈给我发来了感谢的信息。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经过尝试“抓中间、促两头”,我班有一批像这样的 “中间”生赶上来了,优秀生会觉得更有压力、更有动力了,同时也带动了大部分后进生,让他们也有信心去提高自己的学习。真正实现了 “抓中间、促两头”的良好效果,全班整体成绩自然就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班主任工作虽然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

有人说:作为女性,只有做了母亲,生命才是完整的。但我说,作为老师,只有当过班主任,教学生涯才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