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寻找乡村教师代言人: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李河小学吕宏兵

新浪教育

关注

前言: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山里田间,乡村教师这个群体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无数的希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乡村教师们既迎来了机遇也面对着挑战,他们感慨于乡村教师群体所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敢于实践与创新的代表人物,也深深被蕴含在其中的大爱所折服。本次活动由新浪教育、教育公益联盟联合主办。旨在充分发挥媒体平台的引领导向、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并通过媒体传播,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改善乡村教师群体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励教师进一步发挥光与热,从而带动乡村学校更具活力。

老师简介:

吕宏兵,男,中共党员,32岁,陕西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毕业,本科学历,现任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李河小学校长。2009年9月到洛南县黑山小学担任特岗教师。

(一)

吕宏兵生活在秦岭山里,一个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的村庄。在他小的时候,他所就读的幼儿园,还在村里一个围着栅栏,傍依机井的小院子里。一间不大,挤满了桌凳的房子,成为他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班里就一个老师,她既带数学,又带语文,一天特别忙碌,但她却勤勤恳恳。

他上小学时,房屋是简易的土木结构,有水泥做的乒乓球台,焊制的锈迹斑斑的篮球架,竹竿做的跳高横杆。条件很艰苦,上学还需要提个煤油灯,照明读书写字。至今,他还确信,即便环境如此,他依然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他的语文聂引兰,右手残疾,每天疼爱我们如她自己的孩子。他的数学老师李刚民,总是耐心的讲解着每一道题,直到你真的学会弄懂。还有他的体育老师任振华,音乐老师吕建平……他们无一不是如此。

他们对吕宏兵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由衷的感受到一名教师的崇高与光荣。一个人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群孩子,影响无数的家庭,成为他最初的梦想。而他的父亲,因贫滞学的经历,和他对学习的不懈努力,也让吕宏兵意识到教育所带给人的影响和改变。

2006年,他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暗自踏上了自己的圆梦征程。筑梦的过程很顺利。2009年9月5日,他第一次去他将要任教的黑山小学。副校长骑摩托车翻山到50里外的中心校去接他,到校后替他安顿好行李。那天阴冷,星期五,放学集合他看到他将任教的那班学生。他们渴求的眼神和他小时候一样,令他至今难忘。

9月7日,他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和8位教师一同,担负起120多名乡村孩子教育工作。他任五年级班主任,44个学生,分管少先队和远程教育工作。每天的工作很多,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过得很充实。

每天晨起陪他们跑步、做操、晨读,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晚间去宿舍检查他们就寝,帮孩子们煮面,让他们学习和生活得到保障,这是他的日常。不愿意离开一线,其实是不愿意离开孩子们,因为长期家访的经验让他明白,这里的孩子们生活最困苦,压力最大,得到的关爱最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盛,他们需要一个说话的朋友,平易的老师,关心冷暖的亲人,而他甘愿去做这一切。

陪他们打篮球,跳皮筋,教他们下象棋,观察立体图形,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让他感受到无穷的力量。他们调皮,可爱,乐观,开朗,喜欢跟他做游戏,陪他看书习字,给他讲自己的故事,喜欢在课堂上和他积极互动,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他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乐意陪他们一同成长。读经典名著给他们听,在阳台上组织他们看电影《水凤凰》,给他们讲解我去教育部期间,参观北京的见闻给他们听。

他工作至今,已经9年。他翻山越岭去家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和学习,一起参加诗歌朗诵,文艺汇演,和同事们磨课听课,进行研修。9年里,孩子们在成长,他也在成长。乡村教育的工作的经历,让他对教育理解更加丰富,作为一个参与者,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自豪。他最大的感受是,平凡生活的坚守和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丰富,更有动力。

学生孙兴龙的母亲直肠癌去世前后,他多次去看望,并对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和学校沟通争取相关补助,帮助他小学毕业。多年师生,兴龙总是在重大问题上,经常打电话给他,征询他的意见,彼此亲如一家人。

在未来规划方面,除了立德树人,把本职工作干好,多写几本书外,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乡村阅读计划”。乡村孩子手头可读得名著少,阅读缺乏合理的引导,他想有针对性的每学期为孩子们募集几本心仪的名著,指导他们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2017年6月,他与张家港市乘航小学联系,乘航的可爱孩子为他所在的学校学生捐助了第一批图书,30余册,一对一捐赠附有乘航学子对乡村孩子的激励性话语,意义非凡。

(二)

吕宏兵心中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人的教育。教育体现的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关爱,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境遇里,都能享受到公平,平等,优质的教育。在他眼中,孩子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教育的主体参与者,也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每个人,无论成绩优劣,心智是否健全都应该得到来自教师的爱,甚至更多的爱,这就是他心中的教育。即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爱,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有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完善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更好的造福社会。

2010年夏,吕宏兵在边远的黑山小学任教,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第一次组织体操比赛。当时条件有限,只能带着班级学生,拉着架子车去周家沟拉白石面和比赛场地。他们背着锄头,锨镐和化肥袋,自行装卸,运送,孩子们劳动得兴奋极了。体操比赛,孩子们个个英姿飒爽,口令声整齐如一。

2016年,吕宏兵被调到了桑坪小学,策划组织一次艺术节。他和老师们想方设法,策划方案,和孩子们一起和泥,做雕塑,造泥人,教孩子们用简易的生活材料科技制作,木刻“领航中国”的小轮船,鼓励孩子们剪纸,在废旧的盘子上涂鸦,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德育实践中,他积极探索新模式,利用现有条件,创设德育情景,鼓励语文教师改编《林冲棒打洪教头》和《负荆请罪》等经典课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演出并积极从旁指导。

(三)

吕宏兵爱好书法、写作,孩子们也受到感染,兴趣很浓。他经常在课余时间指导孩子们学习写字。山里的孩子,课外读物较少,为了让他们了解相关名著,他总是抽时间就读给他们听,如莫言的《我的高密》,冰心的《再寄小读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曹文轩的唯美文学系列等等。另外,还引导学生们阅读,让他们感受文学的语言独特魅力和纯美意境。

在桑坪小学期间,姚佩一家,生活条件贫苦,父母和妹妹都是三级智力残疾,爷爷又是肺气肿,家庭独由年迈的奶奶独立支持。为缓解一家人的生活压力,吕宏兵多次跟科任老师了解情况,相互帮衬他们一家。2017年录入妹妹姚玉微残疾信息时,因为家里错过时间,他详细了解情况后,并与支书联系,在8月份,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

在桑坪和现在的李河小学,刘旭阳和李佳航都是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上课总是随意走动,尖叫。每一节课上,吕宏兵总是先把他们安顿好,再讲授新课。他们不在教室,就让学生分头去找。刘旭阳慢慢能安心坐下来写字,还时不时给他画几张像,送给他,虽然面相丑陋,但他却很喜欢。班上的学生也很有兴致的谈刘旭阳的各种变化。现在的李佳航慢慢也能安静学习,字识得不多,但生活习惯慢慢养成,喜欢起了写字,和他刚到李河小学相比,进步明显。

现在,孩子们乐意上语文课,阅读兴趣也明显增强。以前上课孩子们乐意听老师讲,上课习惯木木的坐着,现在习惯着抢答,相互补充和评价,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发现问题并尝试解答。由于采取各种方法适时引导,孩子们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兴趣不断浓厚,效果明显。其中,他指导的申嘉怡、寇志坚的营养改善征文获得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指导的范睿旸、刘瑞琪的书信获得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9年的成长经历,让他成为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他再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校领导,而成了“娃娃头”,陪他们一起学习,照看他们食宿,和他们一起聊天,参观附近的“达子梁”,陪他们一起成长。

(四)

9年里,吕宏兵走进孩子们家里,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倾听孩子们的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他深切感受到学生由于留守,家庭困难,生活压力和疾病困扰表现出的消极怠学心理。积极协助学校于2013年10 和2015年2月为学生募集棉衣棉裤,图书和文体用品,解决孩子们的实际困难。

为了让家长更好参与学生学习,吕宏兵为班级建立了微信群。起初,几个家长没有微信,也不会操作,吕宏兵就耐心地他们辅导,教他们添加到通讯录,修改个人姓名。现在他建立的“三五年级微信群”成为了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载体,家长可以便捷地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困惑,监督学校的工作,他还时常分享中国教师报和《未来教育家》上的相关文章给家长,教给他们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鸡汤”,让家校联通,真正惠泽孩子们。

这9年,因着自己的努力,2012年吕宏兵被《中国教师报》聘为特约通讯员。2015年暑期,他有幸在洛南县督导室五楼给新进的40多名特岗教师做《我的特岗成长之路》的专题报告,和他们分享我自己扎根乡村的教育故事,号召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基层,服务乡村。 2016年7月吕宏兵又被遴选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在武汉经济学院,参加湖北省新教师培训,并担任第二支部12班辅导员,同时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辅导员”,9月作为教育部“播种希望与未来”全国巡回报告会成员,前往福建、江西、浙江做巡回报告,和数万名高校学子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人故事。他的散文集《笑如花儿绽放》在这一年,也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12月,他被商洛市教育局主管的教育杂志《商洛教育》选为封面人物。2018年8月入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基金会2018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鼓励计划”,2019年1月荣获2018年马云教师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吕宏兵始终坚守在乡村,陪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成就自己的美好梦想。

如有企业机构及公益组织愿意对乡村教师进行帮助,可联系他们,官方邮箱:edugongyi@vip.sina.com 官方微博:教育公益联盟 联系电话:1851930861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