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正能量教师:海南省琼中县营根中心小学教师胡亮

新浪教育

关注

个人简介

胡亮,男,黎族,中共党员,海南省琼中县营根中心小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11载,以满腔热忱耕耘在这片深爱着的乡村教育热土。他是学生口中的“足球老爸”,把足球社团、科技社团等“新生事物”带给山里孩子,倾心编织山村孩子的成才梦想。他以满腔爱心倾力帮助困难学生学习生活,解决了643名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儿童等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品及费用,改变了数以百计贫困孩子的生活状态。他勤于探索少先队教育工作规律,用无微不至的师爱陪伴“红领巾”快乐成长。曾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

愿做山里娃遮阳挡雨的那棵树

2008年9月参加工作,怀揣儿时的梦想,满怀憧憬踏上了乡镇学校的沃土。他坚信教师的工作既平凡又伟大,是最有幸福感、使命感的工作。虽然乡镇工作坚苦,但他却从未感到疲倦,他觉得,为学生服务的每一秒钟都那么美妙,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并乐在其中。他拥有忠实的“粉丝”学生,从事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塑造人,肩负重要的使命。

每一个地方总有守住乡村教育血脉的行动者,为人师表,尽职尽责是他对自己在履行职责方面的要求,在参加工作的十一年间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十一年来,扎根乡村,他与学生朝夕相处,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他挚爱的岗位,无怨无悔,用一腔热忱、一腔爱耕耘在这片热土上,把一片炽热的心奉献给学生们,扎根在学生们的心里,他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乡村更多的孩子求知的明灯,希望通过老师们和他自己的努力,让这群山里娃走出这片大山,改变命运。

他一直奋斗在星星与火炬事业、服务学生、关心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子女等,在足球社团、七巧科技社团、少先队工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持续影响。

情系留守儿童 关注贫困学生

我校是一所乡镇住宿型学校,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儿童等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6,占住校生总人数1/4;帮扶、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儿童、孤儿成了他工作生活的重点,他用爱心帮助“特殊”群体孩子跨越心理的障碍,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发现缺乏自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他通过让留守、贫困学生加入少先队大队部、足球队、广播站、三味书屋等各种社团,让他们融入各种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勇气、担当及团队精神、吃苦精神等,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心理上疏导(谈心、家访等),行为上教育,开放“留守儿童”驿站活动中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心下军旗、跳旗、捏橡皮泥等,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

“化缘”之路 借力办学

“化缘”之路解决了数以百计贫困孩子家庭的燃眉之急、生活窘境,2016至2019年四年间,主动与“海经联木兰会”、“海南地产经理人联盟”、“海南民生广播”、“共青团琼中县委”、“琼中体彩中心”、“琼中县妇联”、“共青团海南省委”、“琼中县关工委”、“琼中县营根镇团镇委”等多家单位沟通、协商,直接、间接,“化缘”到许多资源,拉动、发动各种社会资源、力量,帮助累计约643名贫困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儿童、孤儿、足球生等一大批学习、生活用品、球衣、足球、被子、蚊帐、学习文具、生活费、现金资助款8800元,共计约“化缘”到87881元物资,覆盖4个学校及教学点的孩子:琼中县营根中心小学、琼中县加钗八一爱民小学、琼中县营根镇城文教学点、琼中县营根镇里龙教学点;2017年从“海经联地产经理人联盟”公益组织处,为学校、为山里娃“化缘”到一个篮球场、一个五人制足球场,市场价值20多万元,个人义务献血400CC,2016年1月16日,带爱心人士资助我校二个孤儿学生,春节前夕他们一行六人,来到琼中县什也村学生家里进行慰问。

乡村足球 孩子出彩

他勇于担当、乐于拼搏贯,他曾在国旗台下,面对全体师生讲过一句话,只要“你不离弃,我必生死相依”,是送给热爱足球的山里娃的;足球队特长生都管我叫足球老爸,体育组及个别老师叫他“教头”,官职和水浒传里的林冲一个级别,他为光脚丫的山里娃编织着关于足球的梦想,有人看到他的坚持,更多人看到他年轻的心,2015至今开展校园足球训练及比赛,每天放学后比别人多花二个小时留校训练,风里雨里、烈日下……

操场上洒满了汗水、泪水,有时甚至是带着伤痛进行训练,操场上有骂声、喊声、疼痛声,足球使这些山里娃有了梦想,和他有了共同语言,他们成为了战友、兄弟姐妹,他们并肩作战,训练结束后,他们一起打闹,他还经常带好吃的给他们打牙祭,有时孩子扭伤、拉伤等,不严重的我一他去买冰棍,做冰敷,有时训练结束后,在操场、宿舍帮他们放松肌肉,在这几年里,有时训练比较晚,饭堂关门了,他就自掏腰包,去超市买面条、鸡蛋、葱花、青菜、火腿肠回学校,借用王胜财老师的宿舍,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洗菜煮面,一起分享,这个画面每年都在重复,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只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孩子、经历了一代又一代队员……

2015年小学女子组获得季军,与冠军失之交臂,赛后孩子们在球场上抱团痛哭,他也偷偷留泪了,暗暗发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一定带领孩子们站上冠军的领奖台,赛后有二个学生偷偷给他塞了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等我以后如果有机会进了琼中女足,一定把世界冠军的奖牌挂在你脖子上,足球真的使这群山里娃敢想了、有梦了、成长了。

2016年比赛前一晚,为鼓励士气,他写了一篇“出师表”《出师表》并读给所有队员听,“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勇士们!你们是翱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了战斗的勇气;勇士们!你们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勇士们!你们是群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勇士们!这是你们盼望已久的战斗。胜利就靠你们去夺取了。你们一定能够赢得胜利,用你们的铁蹄证明自己!相信自己!你们一定办得到!!!,但是在第二比赛中,就失利了,所有队员都很沮丧,没有信心踢往后的比赛,下午比赛前,叫醒所有队员后,我用广播播放了一首歌二战坦克军歌,士气大增,一路过关斩将,一直闯入决赛。

2016年12月5日,他在校园的篮球场集合所有队员,给王清彤庆生,所有队员围着生日蛋糕,开心的唱着生日歌,吃着蛋糕,并送给她一个生日礼物——足球。

在他的带领下,2015年、2016年、2017年琼中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比赛中荣获2015年小学男子组季军、女子组亚军的优异成绩,2016年小学男子组季军,女子组16强,2017年小学男子组、女子组双双获得第六名的优异成绩,2015年、2016、2017年为琼中女足、琼中县县中男足梯队输送王小羽、王乐怡、王梦格、胡小宵、朱爽、王政球、王婕、王国江、王政业、周安泽、邓心烨、王小雨12名队员。

他们哭过、笑过、温暖过,但他们不曾放弃过,透过足球,他希望孩子们收获快乐、自信、阳光、拼搏、勇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学会团队协作、团队精神。

火焰虽微 温暖人心

冬去春来,迎来送往,无论严寒酷暑,他一直陪伴着活力社团的进步与成长。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他组织开展“智力七巧科技”科普系列竞赛,他利用下午放学和双休日辅导学生,和他们一起度过无数个双休日,从绘画、构图、象想力等去指导学生,亲力亲为,在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智力七巧板”竞赛中获团体现场赛叁等奖,王小玲同学获中年级组非现场赛二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七巧科技”竞赛中荣获团体赛二等奖;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七巧科技”竞赛中荣获团体赛三等奖,陈荣珍、毛真真、冯明信、王舒梦、崔楠阳同学分别荣获现场赛、非现场赛二、三等奖。

助力教育脱贫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也成了百万扶贫队伍中的一员,也是扶贫、低保、建档立卡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16年10月至今,利用双休日时间,走访、电访琼中县营东、营南居委会片区、南丰村、城文村、牛平1队、牛平2队贫困户、建档立卡户,2个社区、4个自然村,足迹遍布廉租房、棚户区、市场、大街小巷、农户家、胶园林间等,调查、收集、整理、录入贫困户、建档立卡户资料,共计100多户。

少队工作 成绩斐然

在少先队这块红色的热土上,他拨动了儿童异想的琴弦,滋养了少年雅致的心田,工作中勤于探索少先队教育工作规律,把爱洒向每一位队员,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就会用自己精心配制的师爱和师情化作涓涓暖流,陪伴“红领巾”一起成长。

2000至今在学校少先队工作中,在校内外策划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累计达100场次以上,其中,2016年10月策划的“向国旗敬礼”活动被“今日琼中”、“琼中微生活”、”琼中县团委”相继报道,该活动被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评为“2016海南省中小学生优秀研究性学习案例叁等奖”;为挖掘、传承、创新黎苗传统文化,在2017年3月22日策划组织开展“古韵三色饭 童趣在手中”活动被“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琼中微生活”、“共青团琼中县委公众号”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并荣获“海南省2018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每年吸收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先队员,2018年六(2)班中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动感中队”。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少先队工作的道路上,他付出的是汗水和心血,然而他收获的是那一份份充实的心灵,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他愿用他的脉搏与红领巾一起飘荡,用少先队队旗染红这片沃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星星和火炬的事业,用他的青春年华与少先队共赴美好的明天!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他愿做山里娃遮阳挡雨的那棵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