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Tim妈妈:养育孩子的同时 也是重新养育自己

新浪教育

12月3日,新浪2019教育盛典在北京盛大举行。近千名教育学者、行业权威、院校代表、跨界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聚焦“教育的力量”主题,开启一场非比寻常的教育智慧之旅!
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又站到了新起点。是洞悉趋势、乘势前行?还是大胆创新、破局而立?!保有“爱”的情怀,冲破传统桎梏,拓宽全球化视野,借助科技和大数据,联结更多资源。本届盛典与千万教育者一道再次回归教育本源,汇聚更大的教育力量,探索新时代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和美好未来。

Tim妈妈和Tim
以下为“牛娃”妈妈,上市公司的高管Tim妈妈的演讲实录:
新浪教育: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牛娃”妈妈,上市公司的高管Tim的妈妈和Tim来到采访间,今年我们教育盛典的主题是教育的力量,我想问一下Tim妈妈,你心中对教育的力量有什么见解,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Tim妈妈: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屏幕前的观众、听众,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教育的力量就是幸福的力量。在陪伴Tim英国留学整个规划三年多以来,我觉得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除了接受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发掘他自身的内驱力,培养觉知力和探索的能力,这是我所理解的教育的力量。
新浪教育:我们知道您是上市公司高管,同时Tim也拿到了很多顶尖学校的offer,很不容易,所以很多人会好奇您是怎么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的呢?
Tim妈妈:这也是很多学校和家长比较好奇的问题,我是一名妈妈,同时也是一位职场女性,我整个时间坐标里分为三个层次,1/3用于自己的个人成长,另外1/3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第三个1/3才是我工作的时间分配。所以在这样一个时间管理的区间当中,合理规划和分配。
新浪教育:Tim也是如此优秀,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样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呢?
Tim妈妈:这也是当下很多家长家庭教育比较迷茫的主题,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相对我个人而言和家庭而言,我觉得我们更多是养育重于教育。Tim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的男孩,因为我和他爸都是职场中的女性、男性,所以在他学习上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但是我们会有更多的关注和精神陪伴。比如我们跟他在一起的时间,真正做到了深度聆听和高质量陪伴。其次我们做到了跟他来共情,虽然他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我觉得他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我们不会把心中太多的波澜和自己的意识强加给他,而是把选择权、决策权完完全全交给Tim。
除了我们让孩子到学校里接受基础义务教育以外,我们还创造了很多课外成长环境和空间,让他在社会当中体验不同的人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牛娃”妈妈,上市公司高管Tim妈妈
新浪教育:您对Tim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期望呢?
Tim妈妈:首先我希望他到英国开始他一段新的留学生涯,希望孩子通过多元文化的兼容让Tim能快乐学习,拥有把控未来幸福的能力和爱的能力!这是我对他的一个期望。当他学业有成的时候,更好的回馈社会和国家。
新浪教育:Tim在这个当中有什么成长和改变吗?
Tim妈妈:Tim的改变非常大,他才14岁+ ,这个留学规划是他10岁+的时候做的。Tim首先是有担当,有主见。我们家长只是做一项收集、统筹和规划的事项,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孩子根据他的主观意识对学校和英国的文化做辨别、甄选、选择、抉择,我们尊重孩子的意见,所以他学会了选择和主宰自己未来生活的能力。
Tim通过三年多的留学规划,同时让他学会了爱的能力,因为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关系都把所有爱给到孩子身上,孩子爱的能力就比较弱化。但是Tim在整个三年中跟我们共同面临他的选校等等的规划当中,爱的能力越来越彰显,这也是我们很开心看到的变化。
新浪教育:这三年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Tim妈妈:养育孩子的同时也是重新养育了我自己,这三年多的陪伴中,我们从搜集资讯、整理资料、甄别学校、走访学校和面试官、招生官面谈,到学校里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最终的双面试,一路走来我就自己而言,通过Tim留学的规划和实践经历,我有了更敏锐的觉察力和学习力,和Tim共同成长,在爱和自由当中尽情绽放。
新浪教育:比起学霸您更喜欢叫Tim为特色男孩,这是为了呢?
Tim妈妈:Tim在11+的时候就获得了英国顶尖私立中学的offer,当时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尝试,了解孩子处于一个什么层级的水平,并没有坚定的决定当时选择出国留学。他14岁+的时候又获得了很多学校的offer的时候,我们毅然决然的帮助孩子、协助孩子走他未来要探索的学涯之路。为什么更希望称Tim为特色男孩儿呢,我相信英国的顶尖学校不是面对一个城市招生的,而是面对全球甄选跟他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匹配的学生,我相信比Tim更优秀的孩子比比皆是,当然Tim自身也比较优秀。我并不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学子,我希望他身上具备不同特点和鲜明特色,全方位的发展,未来才能掌握自己的幸福。而我看重的特点和特征,正是英国私校选拔自己学生的时候所看重的这些特质、特色,比如有担当,有爱的能力,有团队协作能力,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等等,我觉得这就是在Tim身上目前我所感知到和看到的特点。
新浪教育:我相信很多家长会跟您咨询教育孩子的方式,您对家长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Tim妈妈:随着Tim陆陆续续拿到很多优秀学校的offer,我们也逐渐走进很多家长的视野,来跟我们沟通、咨询,我有一些心得的分享,同时也有我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孩子未来已经是另辟蹊径,选择多元的教育体系的话,一定要尽早规划。第二个建议就是说,一定要在孩子最适当的窗口期,就是我一再建议各位家长的,就是在他13岁+的时候,也是英国私校入学的窗口期,让孩子自然的做好衔接。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正好在13岁+的时候去读英国的九年级,会有一个自然的过渡和融合。第三点建议就是孩子在做出国留学前的准备,不仅仅书本知识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开拓他的思维和视野,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各位家长们的建议。
新浪教育:非常感谢Tim妈妈,Tim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媒体活动吗?有什么样的感觉?
Tim:之前参加过一些小型的媒体活动,但像今天这种规模比较大的,以及面对新浪这种全国性媒体的话,还是第一次。心里还是会有一点小紧张的,我希望今天在这次专访中的表现,以及我分享的可以出乎我的想象,可以让各位能听到我分享的家长们,给他们一些有用的建议。
新浪教育:你已经非常优秀了,不用紧张,妈妈在你心中一定是超级英雄,觉得非常骄傲,在这里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吗?
Tim:我妈妈之前都是一个标准的生涯女士或者职场女士,她的陪伴时间确实不算很长,在之前我也是只关注了妈妈在工作上的付出,但是像在我学习上的付出也是最近才体会到,以及切实的感受到,事实上她不比工作付出少,甚至还要更多一些。对于这样对我如此努力的妈妈,我事实上是没有太多的话可以说的,因为我知道我再怎么用语言去报答她,也抵不上一封从英国发来的录取通知邮件,所以我觉得努力备考,带给她更多的像在英国留学方面的惊喜,或许才是我最好的报答她的方式。

“牛娃”Tim
新浪教育: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给你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呢?
Tim:我也在努力向英国学校所需要的学生,来不断的努力,他们需要沉稳又很自信的学生,要非常自信的表达自己,以及富于领导力,在团队中又能和谐的和大家相处,以及突出各方面的爱好、兴趣、特色或者特长,这些都是需要自己突出表现和展现的,所以我在这方面不断的努力,确实我也相比以前来说可以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了,以及我更愿意向面试官或者学校的老师去展现我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虽然我知道他们不是面向我一个人,全世界还有很多比我更加优秀的孩子,但是我相信我的特色和他们绝对是不一样的,只要我把我自己的特色给充分展现出来这就足够了。
新浪教育:未来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Tim: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所以具体未来的规划也不敢那么早的下定论,但是我曾经规划过的梦想是希望自己可以对这个世界有所付出,有所奉献,以至于能达到改变世界的状态。但是我毕竟只是这个世界的1/70亿,这个目标似乎太难了,但是至少我这个人完完全全做出改变的时候,世界也会因为我做出一点点改变,以及我也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可以像我这样尝试着改变自己,世界也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那么一些些。当我们所有人付出这种努力的时候,才是让整个世界发生改变的方法。
新浪教育:确实很不一样,对于同龄的想出国的伙伴而言,你有什么建议吗?
Tim:属于我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基本上是向新的学习体系过渡的最黄金时段,我们确实能感受到目前带给我们的学习压力,但是我们必须坚信的是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再怎么努力都是不为过的,同时我们也要为我们自己的付出而感到自豪,因为在这种阶段向另一个学习体系过渡,我们就已经在为我们的未来,为我们的幸福付出、努力了,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也希望能听到我的分享的同龄学生们,可以不懈努力,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自豪,只能说,加油吧。
新浪教育:谢谢Tim也感谢Tim妈妈。
Tim妈妈、Tim:新浪教育让教育触手可及。孩子的视界公益画展,用成人的视角了解孩子的视界。更好的时代,更好的你,下一个十年让我们携手前行。
新浪教育:2020年的新年和春节即将来临,面对下一个十年您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Tim妈妈:下一个十年也是Tim在英国留学的非常重要的生涯,我希望他能快乐的成长,更全面的去掌握这样一个多元的文化体系。我们作为一个家庭的亲友团成员,我们也一样跟孩子共同成长,我们家庭的口号就是给孩子成长,给家庭赋能。
新浪教育:那有怎样的寄语和祝福呢?
Tim:与其说是祝福,我只能向他们说,更像是一种报告我在接下来十年中可能的计划,我也相信我自己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能比这短短三年内更大的成就,所以希望我的家人以及支持我的人可以瞩目我的这一巨大成就,以及在这十年里我可能发生的变化。总的来说,在接下来的这十年里,我会比我之前的三年更加努力,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离我的目标更近一步。
责任编辑:胡佳迪